都市涌起CBD热 营建CBD的七大“病症”
admin
2002-12-27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作为21世纪的重要发展战略,中国的大都市正掀起一股CBD热潮。然而以CBD为中心的我国城市竞争力建设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经济专家李扬、城市竞争力专家倪
作为21世纪的重要发展战略,中国的大都市正掀起一股CBD热潮。然而以CBD为中心的我国城市竞争力建设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经济专家李扬、城市竞争力专家倪鹏飞前不久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营建CBD的热情非常高,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大多数城市的CBD都处在起步前后,距新概念CBD有一定距离。同时中国一些城市的CBD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以下亟待克服的“病症”。
“病症”之一,贪大求全,随意拔高。在CBD的定位上,一些城市没有反复研究,提出了超越自身的发展能力、不切实际的大而全目标。因无力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土地撂荒,有的采取变通措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目前还有一些城市将新区和CBD混同起来,做出十分宏大的规划,前景十分堪忧。
“病症”之二,急功近利,朝令夕改。在城市规划上,一些城市实际是一届政府一届规划,政府领导为出短期效益和政绩,随意改变规划,乱上项目。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滥建乱改,给城市带来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都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病症”之三,炒作概念,一哄而起。在CBD的建设上,尤其开发商为牟暴利,常常炒作CBD概念,一哄而起:这边详细规划还没出台,那边项目规划已纷纷出笼;这边刚签了土地转让协议,那边已把地圈上;项目还没批,就已是重点工程;土地出让金还没交分文,就有开发商开始放炮炸楼。炒作概念无形中抬高了地价,地价过高过快上升,使CBD成为一座“空中楼阁”。
“病症”之四,体制不顺,管理不力。在管理体制上,一方面,不少CBD管理组织处于临时负责状态,不能行使完整的管理权;另一方面,方方面面机构都向CBD伸手干预,个别CBD因此失败。再者是土地管理体制问题。本来CBD内划拨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但由于土地在不同的“婆婆”手里,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一些CBD内的企业单位都各自为战,自行招商引资、自我配套、自行组织建设,CBD开发处于无序状态。
“病症”之五,各自为政,全面开花。CBD外部结构上,由于CBD系统没有统一的业态发展规划,全市各区没有形成错位经营的良性格局,各区从自身局部利益考虑,纷纷建设“CBD",造成重复建设,造成彼此间的恶性竞争和资源分散,中央商务“空心化”。
“病症”之六,资金短缺,设施滞后。在资金和设施上,CBD市政公共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土地一般是其直接的来源。但为了鼓励企业搬迁改造,土地出让金要返还企业;若CBD区内土地资金再被挪作它用,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费用更无直接来源。由于融资体制没有解决好,不少CBD内配套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使CBD发展举步维艰。
“病症”之七,喧宾夺主,功能失衡。在CBD内部结构上,CBD的形成离不开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但商务中心应以商务为主。但不少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只进行住房建设的短期投资,住房开发过热,CBD变成居住中心区。另一方面,只考虑公司利益不顾及公共利益,绿地等公共空间少,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功能失衡,CBD失去了生命力。
两位学者认为,一个新概念的CBD应该是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适应信息社会发展、体现中国特色的富有竞争力的都市区,它应扎根当地、接轨世界、领导潮流。它既未必在中央,也不是在做商务,它应具有全球化、生态化、精巧化、虚拟化、弹性化、学习型的特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都市CBD刚刚起步,作为引领都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需要不断创新。CBD不仅是商务区,还应是重要的创新区。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营建CBD的热情非常高,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大多数城市的CBD都处在起步前后,距新概念CBD有一定距离。同时中国一些城市的CBD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以下亟待克服的“病症”。
“病症”之一,贪大求全,随意拔高。在CBD的定位上,一些城市没有反复研究,提出了超越自身的发展能力、不切实际的大而全目标。因无力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土地撂荒,有的采取变通措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目前还有一些城市将新区和CBD混同起来,做出十分宏大的规划,前景十分堪忧。
“病症”之二,急功近利,朝令夕改。在城市规划上,一些城市实际是一届政府一届规划,政府领导为出短期效益和政绩,随意改变规划,乱上项目。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滥建乱改,给城市带来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都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病症”之三,炒作概念,一哄而起。在CBD的建设上,尤其开发商为牟暴利,常常炒作CBD概念,一哄而起:这边详细规划还没出台,那边项目规划已纷纷出笼;这边刚签了土地转让协议,那边已把地圈上;项目还没批,就已是重点工程;土地出让金还没交分文,就有开发商开始放炮炸楼。炒作概念无形中抬高了地价,地价过高过快上升,使CBD成为一座“空中楼阁”。
“病症”之四,体制不顺,管理不力。在管理体制上,一方面,不少CBD管理组织处于临时负责状态,不能行使完整的管理权;另一方面,方方面面机构都向CBD伸手干预,个别CBD因此失败。再者是土地管理体制问题。本来CBD内划拨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但由于土地在不同的“婆婆”手里,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一些CBD内的企业单位都各自为战,自行招商引资、自我配套、自行组织建设,CBD开发处于无序状态。
“病症”之五,各自为政,全面开花。CBD外部结构上,由于CBD系统没有统一的业态发展规划,全市各区没有形成错位经营的良性格局,各区从自身局部利益考虑,纷纷建设“CBD",造成重复建设,造成彼此间的恶性竞争和资源分散,中央商务“空心化”。
“病症”之六,资金短缺,设施滞后。在资金和设施上,CBD市政公共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土地一般是其直接的来源。但为了鼓励企业搬迁改造,土地出让金要返还企业;若CBD区内土地资金再被挪作它用,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费用更无直接来源。由于融资体制没有解决好,不少CBD内配套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严重滞后,使CBD发展举步维艰。
“病症”之七,喧宾夺主,功能失衡。在CBD内部结构上,CBD的形成离不开各产业的协调发展,但商务中心应以商务为主。但不少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只进行住房建设的短期投资,住房开发过热,CBD变成居住中心区。另一方面,只考虑公司利益不顾及公共利益,绿地等公共空间少,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功能失衡,CBD失去了生命力。
两位学者认为,一个新概念的CBD应该是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适应信息社会发展、体现中国特色的富有竞争力的都市区,它应扎根当地、接轨世界、领导潮流。它既未必在中央,也不是在做商务,它应具有全球化、生态化、精巧化、虚拟化、弹性化、学习型的特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都市CBD刚刚起步,作为引领都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需要不断创新。CBD不仅是商务区,还应是重要的创新区。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