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粤、穗3亿元共建华南植物园
admin
2002-12-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南方网讯 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联合举行共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签约仪式。三方按1:1:1的比例共投入3亿元资金,打造亚洲一流的
南方网讯 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联合举行共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签约仪式。三方按1:1:1的比例共投入3亿元资金,打造亚洲一流的综合性植物园。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广州市常务副市长沈柏年分别代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按照共建协议,拟用5-10年的时间把华南植物园建设成为亚洲一流、具国际水准的有典型热带亚热带特征的综合性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育植物达10000种;经过10-30年的时间,使之成为国际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园。共建后的华南植物园既有植物科学的研究内容,也有人文的景观,既是科普的基地,也是旅游胜地。园区共建项目一期为8项,包括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新建部分开放性的园区。共建项目将按国际一流标准设计,进行科学论证,工程通过公开招标形式进行,有条件的项目进行国际招标。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这项工程不仅要满足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需要,还要满足广东省和广州市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使华南植物园实现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目标,同时也获得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在签字仪式上表示,此项工程不仅对广东省,为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为祖国的植物科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所以,在整个联合共建的商讨过程中,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丝毫没有“讨价还价”,而是给予了华南植物园最大的支持。
园区共建项目完成后产生三大效益
·生态效益
保持300公顷的绿地,通过大面积的优良树种改造,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将有望比建成前明显提高,充分发挥市肺功能。在生物多样性保育方面新增物种4000个,使迁地保育的植物达到1万种,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迁地保育重要基地之一。
·社会效益
通过建设每年吸引200万人次到园进行科普活动,为300所以上的学校提供素质教育基地;新增3处人文景观,宣传广州市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与知名度;为广东的园林绿化提供示范和新优植物种类种源;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亲近绿色、修身养性、陶冶性情的天然场所。
·经济效益
通过旅游收益、植物产业化收益、休闲渡假收入等实现年产值1.1亿元,净利润约1000万元,年间接经济效益至少10亿元。
历史回顾:共建之路不平坦
凝聚艰辛与荣誉
隶属中国科学院的华南植物园现为全国四大植物园之一,占地4500亩。整个园区分为种植保存区和景观展示区两大部分,平常能够游览的区域只有700亩左右,其他的地方都用作植物的种植和研究。
据植物园里的员工介绍,华南植物园是50年代在一片荒山野岭上建成的。当时政府组织了群众劳动开荒,圈定了现在这个区域建园。园内的每个湖都是人工挖成的,由于当时的工具没有现在那么先进,工人用锄头、箩筐一点一点的运送淤泥,花了很大的心血才建起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完整的植物园。
植物园自从建成以后引种了国内外植物6000多种。物种的收集主要体现了热带北缘和南热带特色。据介绍,华南植物园的珍稀濒危植物园现保存着255种珍稀濒危植物,包括水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单性木兰、华盖木、落叶木莲等3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0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名符其实的“华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心”。
园内的木兰园、姜园所搜集的植物种类在世界上最多,研究水平亦属世界一流,国际上只要是与这些种类有关的学术研究会议,均在华南植物园召开。
共建前困难重重
如今的华南植物园,与十年前相比变化并不大。据有关人士介绍,华南植物园隶属於中科院,体制基本与地方政府脱钩,因此植物园得到的资金并不充足,资金的主要用途是搞科学研究,至於园林的建设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华南植物园从1980年起对公众开放,近十年来一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园区建设,其园景园貌与广州本地公园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加上近年来,广州的新景点层出不穷,参观植物园的游人锐减,植物园的资金愈加紧张。
去年底,华南植物园从中科院争取到3500万元园区改造资金,但这笔钱对于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植物园而言还远远不够。华南植物园开始努力寻求与地方共建,当时,“南方日报”等很多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院省市共建华南植物园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了原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省长卢瑞华、副省长李鸿忠,广州市委书记黄华华和市长林树森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中科院路甬祥院长为华南植物园的共建事情曾两次与广东省主要领导讨论,并向生物局、分院和华南植物所作了多次具体指示。李长春书记、李鸿忠副省长、林树森市长为共建工作专程到华南植物园进行考察。在各方面的积极合作下,华南植物园园区共建项目进展飞速,预计三年内,广大市民将能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华南植物园。(编辑:廖明)
按照共建协议,拟用5-10年的时间把华南植物园建设成为亚洲一流、具国际水准的有典型热带亚热带特征的综合性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育植物达10000种;经过10-30年的时间,使之成为国际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园。共建后的华南植物园既有植物科学的研究内容,也有人文的景观,既是科普的基地,也是旅游胜地。园区共建项目一期为8项,包括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新建部分开放性的园区。共建项目将按国际一流标准设计,进行科学论证,工程通过公开招标形式进行,有条件的项目进行国际招标。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这项工程不仅要满足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需要,还要满足广东省和广州市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使华南植物园实现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目标,同时也获得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在签字仪式上表示,此项工程不仅对广东省,为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为祖国的植物科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所以,在整个联合共建的商讨过程中,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丝毫没有“讨价还价”,而是给予了华南植物园最大的支持。
园区共建项目完成后产生三大效益
·生态效益
保持300公顷的绿地,通过大面积的优良树种改造,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将有望比建成前明显提高,充分发挥市肺功能。在生物多样性保育方面新增物种4000个,使迁地保育的植物达到1万种,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迁地保育重要基地之一。
·社会效益
通过建设每年吸引200万人次到园进行科普活动,为300所以上的学校提供素质教育基地;新增3处人文景观,宣传广州市的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与知名度;为广东的园林绿化提供示范和新优植物种类种源;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一个回归自然、亲近绿色、修身养性、陶冶性情的天然场所。
·经济效益
通过旅游收益、植物产业化收益、休闲渡假收入等实现年产值1.1亿元,净利润约1000万元,年间接经济效益至少10亿元。
历史回顾:共建之路不平坦
凝聚艰辛与荣誉
隶属中国科学院的华南植物园现为全国四大植物园之一,占地4500亩。整个园区分为种植保存区和景观展示区两大部分,平常能够游览的区域只有700亩左右,其他的地方都用作植物的种植和研究。
据植物园里的员工介绍,华南植物园是50年代在一片荒山野岭上建成的。当时政府组织了群众劳动开荒,圈定了现在这个区域建园。园内的每个湖都是人工挖成的,由于当时的工具没有现在那么先进,工人用锄头、箩筐一点一点的运送淤泥,花了很大的心血才建起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完整的植物园。
植物园自从建成以后引种了国内外植物6000多种。物种的收集主要体现了热带北缘和南热带特色。据介绍,华南植物园的珍稀濒危植物园现保存着255种珍稀濒危植物,包括水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单性木兰、华盖木、落叶木莲等3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0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名符其实的“华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中心”。
园内的木兰园、姜园所搜集的植物种类在世界上最多,研究水平亦属世界一流,国际上只要是与这些种类有关的学术研究会议,均在华南植物园召开。
共建前困难重重
如今的华南植物园,与十年前相比变化并不大。据有关人士介绍,华南植物园隶属於中科院,体制基本与地方政府脱钩,因此植物园得到的资金并不充足,资金的主要用途是搞科学研究,至於园林的建设便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华南植物园从1980年起对公众开放,近十年来一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园区建设,其园景园貌与广州本地公园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加上近年来,广州的新景点层出不穷,参观植物园的游人锐减,植物园的资金愈加紧张。
去年底,华南植物园从中科院争取到3500万元园区改造资金,但这笔钱对于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植物园而言还远远不够。华南植物园开始努力寻求与地方共建,当时,“南方日报”等很多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院省市共建华南植物园工作得到了中科院的全力支持,也得到了原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省长卢瑞华、副省长李鸿忠,广州市委书记黄华华和市长林树森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中科院路甬祥院长为华南植物园的共建事情曾两次与广东省主要领导讨论,并向生物局、分院和华南植物所作了多次具体指示。李长春书记、李鸿忠副省长、林树森市长为共建工作专程到华南植物园进行考察。在各方面的积极合作下,华南植物园园区共建项目进展飞速,预计三年内,广大市民将能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华南植物园。(编辑:廖明)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