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生命周期探讨
admin
2002-12-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南京莫愁湖在宋、元时即享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湖面宽阔,湖畔楼、厅、堂、亭巍峨错列,遂称“金陵第一名湖”。现园内有胜棋
南京莫愁湖在宋、元时即享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湖面宽阔,湖畔楼、厅、堂、亭巍峨错列,遂称“金陵第一名湖”。现园内有胜棋楼、郁金堂、粤军阵亡将士墓等。清代因在莫愁湖可以欣赏到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其他“金陵八景”:钟阜晴云、石城霁雪、清凉环翠、冶麓幽栖、秦淮唱晚、报恩塔灯、雨花闲眺、牛首烟岚,故“莫愁烟雨”位列金陵四十八景之首,莫愁湖号称“金陵第一名胜”。莫愁湖公园在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每年游客人数达到百万人次以上,90年代中期,游客量逐渐下滑,至90年代末,徘徊在三四十万人次左右。莫愁湖的辉煌似乎一去不返,原因何在?
莫愁湖公园进入了衰落期?旅游地(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描述旅游地演进过程的重要理论,起源于市场营销学中的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的“产品生命周期”:即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逐渐退出市场的过程。旅游地周期理论中,被国内外学者一致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是加拿大学者Butler(1980)提出的。Butler提出了旅游地演化的6阶段模型:即旅游地演化一般经过探察、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等六阶段。当然,不同学者对于生命周期发展的阶段划分有不一致的意见,如W.Christaller(1963)的三阶段周期模型以及Plog(1973)的五阶段周期模型。对比Butler的理论,莫愁湖公园显然进入了衰落期。
衰落的原因
莫愁湖公园游客人数的下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市场因素:国内已有研究认为城市古典园林的原始功能是作为人们所创造的一种人工环境使人们能够不出城而游、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但当今休闲时间的显著增加,日益便捷的交通使出游距离逐步拉长,出游空间范围扩大,城市古典园林作为城市公园———居民游憩场所的主要承担者,这一地位在经受了严重的挑战后已经丧失,出现了“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现象,莫愁湖作为一处典型的古典园林,也未能幸免,同时夫子庙的市场替代性给莫愁湖旅游市场带来了冲击。
2、形象因素:莫愁湖公园号称“金陵第一名胜”,但是现在公众形象实际已经降级为普通的市民公园。
3、建设性的破坏:周边环境遭受建设性的破坏。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进展,南京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遮挡了莫愁湖的视觉空间,游客在莫愁湖已经不能欣赏到“金陵四十八景”的其他八景,“金陵第一名胜”已经名不副实。现在莫愁湖湖面东侧与莫愁湖东路西侧的地段,有一密度较高的高级多层住宅楼在建,导致莫愁湖东侧的视觉开敞感丧失。
复苏的措施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中,旅游地复苏阶段可以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二是发挥未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重新启动市场。针对莫愁湖公园衰落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以下四项复苏措施,具有一定可行性。
1、空间拓展:莫愁湖公园现有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休闲的需要。莫愁湖东岸距秦淮河仅百余米距离,可以考虑开挖一河道,联通莫愁湖与秦淮河。利用秦淮河石城旅游带旅游发展潜力,南京旅游纵深发展的趋势,将秦淮河的游客吸引过来,将莫愁湖建设为未来南京六朝休闲文化旅游的重要景区。
2、景观设计:针对莫愁湖公园的景观建设性破坏的现实,采取补救措施。对近距离有大量建筑与景观冲突区段,采用多层绿化隔离手段进行分割,重新塑造旅游景区良好氛围。如在靠近湖岸位置布置一些景观设施,例如小桥,凉亭等,以增加过渡感,减少不协调景观对湖面的压迫感。同时构造开敞空间,避免使湖面的视觉走廊受到影响和破坏。同时,与秦淮河的联动开发,可以增加古城墙景观内容。
3、文化内涵的挖掘:强化公园的六朝文化主题,以休闲文化为特色。应当充分利用莫愁湖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做文章,提高品位,通过莫愁湖六朝文化的发掘推进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六朝文化旅游项目开发。
4、加强市场营销与项目开发:通过各种措施,重新树立莫愁湖在南京旅游产品中的地位。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并通过强力的营销措施,增加莫愁湖各种旅游项目的知名度,争取客源。如通过六朝休闲文化及主题休闲空间的发掘,在园内建设、发掘相应主题的休闲广场、长廊、茶社;开辟拓展夜间旅游项目,进行亮化,有效组织客源市场,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加强水幕电影等特色资源的宣传及团体市场营销;发掘棋文化,利用莫愁湖内著名景点胜棋楼知名度及故事性,依托其典故及棋文化,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如建立棋博物馆、市民棋院;利用水面开展相关旅游项目,如荷花灯展、市民参与型放河(湖)灯。所有这些旅游项目,必须大力宣传,广为人知,才能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莫愁湖公园进入了衰落期?旅游地(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描述旅游地演进过程的重要理论,起源于市场营销学中的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的“产品生命周期”:即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逐渐退出市场的过程。旅游地周期理论中,被国内外学者一致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是加拿大学者Butler(1980)提出的。Butler提出了旅游地演化的6阶段模型:即旅游地演化一般经过探察、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等六阶段。当然,不同学者对于生命周期发展的阶段划分有不一致的意见,如W.Christaller(1963)的三阶段周期模型以及Plog(1973)的五阶段周期模型。对比Butler的理论,莫愁湖公园显然进入了衰落期。
衰落的原因
莫愁湖公园游客人数的下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市场因素:国内已有研究认为城市古典园林的原始功能是作为人们所创造的一种人工环境使人们能够不出城而游、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但当今休闲时间的显著增加,日益便捷的交通使出游距离逐步拉长,出游空间范围扩大,城市古典园林作为城市公园———居民游憩场所的主要承担者,这一地位在经受了严重的挑战后已经丧失,出现了“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现象,莫愁湖作为一处典型的古典园林,也未能幸免,同时夫子庙的市场替代性给莫愁湖旅游市场带来了冲击。
2、形象因素:莫愁湖公园号称“金陵第一名胜”,但是现在公众形象实际已经降级为普通的市民公园。
3、建设性的破坏:周边环境遭受建设性的破坏。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进展,南京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遮挡了莫愁湖的视觉空间,游客在莫愁湖已经不能欣赏到“金陵四十八景”的其他八景,“金陵第一名胜”已经名不副实。现在莫愁湖湖面东侧与莫愁湖东路西侧的地段,有一密度较高的高级多层住宅楼在建,导致莫愁湖东侧的视觉开敞感丧失。
复苏的措施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中,旅游地复苏阶段可以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二是发挥未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重新启动市场。针对莫愁湖公园衰落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以下四项复苏措施,具有一定可行性。
1、空间拓展:莫愁湖公园现有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休闲的需要。莫愁湖东岸距秦淮河仅百余米距离,可以考虑开挖一河道,联通莫愁湖与秦淮河。利用秦淮河石城旅游带旅游发展潜力,南京旅游纵深发展的趋势,将秦淮河的游客吸引过来,将莫愁湖建设为未来南京六朝休闲文化旅游的重要景区。
2、景观设计:针对莫愁湖公园的景观建设性破坏的现实,采取补救措施。对近距离有大量建筑与景观冲突区段,采用多层绿化隔离手段进行分割,重新塑造旅游景区良好氛围。如在靠近湖岸位置布置一些景观设施,例如小桥,凉亭等,以增加过渡感,减少不协调景观对湖面的压迫感。同时构造开敞空间,避免使湖面的视觉走廊受到影响和破坏。同时,与秦淮河的联动开发,可以增加古城墙景观内容。
3、文化内涵的挖掘:强化公园的六朝文化主题,以休闲文化为特色。应当充分利用莫愁湖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做文章,提高品位,通过莫愁湖六朝文化的发掘推进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六朝文化旅游项目开发。
4、加强市场营销与项目开发:通过各种措施,重新树立莫愁湖在南京旅游产品中的地位。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项目,并通过强力的营销措施,增加莫愁湖各种旅游项目的知名度,争取客源。如通过六朝休闲文化及主题休闲空间的发掘,在园内建设、发掘相应主题的休闲广场、长廊、茶社;开辟拓展夜间旅游项目,进行亮化,有效组织客源市场,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加强水幕电影等特色资源的宣传及团体市场营销;发掘棋文化,利用莫愁湖内著名景点胜棋楼知名度及故事性,依托其典故及棋文化,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如建立棋博物馆、市民棋院;利用水面开展相关旅游项目,如荷花灯展、市民参与型放河(湖)灯。所有这些旅游项目,必须大力宣传,广为人知,才能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