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长城在召唤

admin 2002-12-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目前,万里长城有墙体矗立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遗址,另外三分之一已经完全消失了。如果把历代修建的长城都算在一起,现存的长城实际只有当初建筑总量的30%左右—
  目前,万里长城有墙体矗立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是遗址,另外三分之一已经完全消失了。如果把历代修建的长城都算在一起,现存的长城实际只有当初建筑总量的30%左右—

  长城在一块砖一块砖地消失

  带着对长城的关切,记者采访了长城保护专家,其中有世界上第一个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的中国长城学专家、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中国长城学会副秘书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              
  自从秦朝修筑第一条万里长城后,许多朝代的统治者都曾不同程度地修筑或增建过长城,其中汉朝和明朝的长城规模最为宏大。现在保存的明朝长城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长城的宏伟风貌与中国长城防御工程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长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很多人可能并没意识到,所谓长城,并非仅指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几个著名景点、几段城墙、几座烽火台和关口,她真正的主体部分恰恰是那些千百年来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遗址。然而,这部分却正在迅速地消失。

  1984年,董耀会徒步自费考察离我们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东起丹东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讨赖河边,全程7000多公里。他所到之处,已有相当多的长城段被湮没在沙漠之中,仅有三分之一保存较好。他了解到,在平原、山区的长城大多数人为破坏严重。那些因为山势太险没人敢上的部分才得以保留下来。今年,董耀会和长城专家考察团故地重走,很多地方的长城已面目全非了!

  董耀会等一行专家考察到董家口长城时看到这样的景象:这段长城因山势险峻故保存较好,现又做了简单的修复。待登上长城敌楼时,却看到有半块残碑躺在地上。董耀会回忆起1984年到这儿时,这块碑还是完整的,曾做过拓片。面对残碑,他感到十分惋惜。当他想起,往前走会看到敌楼门额石上刻有十分漂亮的“忠义报国”四个字时,就加快了脚步。遗憾的是,当来到这座敌楼前才发现,门额石已被拆了下来,并摔碎成三截。此情此景,他痛心不已。

  位于山西的平型关是抗战时期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发生地。

  平型关关隘建于明代,关门面宽10.65米,高5.5米。它连接着雁门关和紫荆关,是历代边陲重镇。长城专家考察团今年在这里见到的现场是:关隘门被随意刨砖取土,濒临倒塌,就连用石头砌在门额上的“平型关”三个字也遗憾地被人刨去。

  “长城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专家们说,“这种破坏每天都在发生。长城看起来体积很大,但沿线人们正在对她随意蚕食,肆意破坏,威胁着她的存在。长城正在一块砖一块砖地消失,这样下去,万里长城将会在一两代人的手里消亡!”   
         
  “建设性”破坏更具毁灭性

  人为的另一种破坏方式是————“建设性”破坏,它对长城的破坏更具毁灭性。

  据史料记载,从战国开始,几乎历代封建王朝都在宁夏构筑过长城,断断续续地绵延数百公里。因为这段古长城修筑的建筑材料不同、历史时期各异,被专家们称为“长城博物馆”。但遗憾的是,这些年来由于一些地方搞基础设施建设,使许多城段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仅在宁夏惠农县、中卫县和灵武县境内,近几年修路架桥,就有数百米古长城被夷为平地。

  今年10月,记者采访路过宁夏灵武时见到,修到黄河边的夯土长城已被一条双车道国道拦腰斩断。听当地人介绍说,这条由宁夏至陕西的长城已被三条公路穿过。

  今年,河南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选址施工工程就在楚长城遗址,工程将楚长城拦腰斩断,这段楚长城遗址的巨大石块已不知去向,留下的是庞大的挖掘机在楚长城身上践踏的道道印痕。

  历史遗迹的毁坏是无法挽回的。我们不能在创造一个文明时,毁掉另一个文明!

  1988年3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司马台长城考察后,出具的书面报告认为,“司马台长城的重建保存了历史原貌,没有任何现代建筑的痕迹,环境保护得好,这里的修复符合国际上文化遗产的修复原则”。据统计,每年来司马台长城旅游约有30多万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外国游客。他们之所以喜欢这里,主要是因为司马台长城保持了原始风貌。游人到此一游,感受到的是长城的历史和沧桑。

  可是,山海关城墙上端有一段重修时,砌砖居然用了白洋灰。一位专家说,我每次带中外朋友来,都不愿意让他们看到这个景观。就在这段长城的城墙上,现在隔不远就放置一座戍守山海关的名将塑像。许多游客发出疑问:“这些将军什么时候沦落为站岗士兵啦?”这种违背历史原貌的修复,被人称为“假古董”。“假古董”就是一种破坏,它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另外,许多地方的古建维修费用不足,也使得长城得不到喘息。虽然有些著名景点的门票收入相当可观,但是这些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被各级政府截留,最后用于维修的资金却少得可怜。董耀会曾为“金山岭长城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算了一笔账。他说,从1998年开始,在这个新公司成立后的4年多时间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投资2025万,而在其所列项目中,与长城保护有关的仅有一项,即对长城文字砖墙、将军楼等处的部分敌楼及墙体进行了保护性维修,投资金额50万元。而这点投资仅占几年来累计投资的2.5%。

  专家们认为,长城是复合型的产品,目前是“一流的资源,最廉价的消费,最简单的感受”。如果不惜以牺牲当地资源为代价来搞发展、搞建设,将给社会和民族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

  保护长城要依靠法律手段 

  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说:“长城可以作为历史的标尺,可以为其他科学项目的研究提供参考。这是由于长城修建的历史悠久,行经的地区漫长辽阔的特点所决定。

  然而,毁坏长城事件时有发生且得不到真正的处理。

  比如去年,山西某村想把两个砖瓦厂合并,但有一段长城成为两厂的障碍。于是,村长的一声“拆”,这段60米长的历史文化遗产,顷刻间湮灭!事后,虽然各级管理部门又是发文件,又是开现场办公会,但最后不过罚款200元了事。难道200元就可以毁掉60米长城吗?

  内蒙古包头市交通部门在修建绕城公路时,要把“挡路”

  的赵长城遗址拆除。事先文物保护部门已指出这种行为违法,然而,铲土机依然横行无忌,最终把郊区新城乡边墙壕村段的长城遗址给毁了。这段赵长城事件的处理结果是:包头市交通局向文管部门道歉,并支付“发掘费”8万元了事。

  董耀会说,这种做法无异于对破坏行为的纵容。这样的处罚根本无法对破坏行为形成约束,甚至会鼓励进一步的破坏行为。在处理毁坏长城问题上,罚款、道歉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根本办法是依照专项法律进行保护。

  可见《文物法》的执行在很多地方有很大的难度。我国制定的文物保护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原则是“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对风景名胜区的方针是“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都把保护放在了第一位。然而,《文物法》对整个文物保护作出了原则规定,但是对于长城这样一个巨大的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必需有度身定制的法规。

  对长城尤其是自然状态下长城的保护,关键要保留它的沧桑感,尽量采取残状保留的做法,以保存古长城的信息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绝对防止将长城人为化、现代化。如果“保护”长城的结果使长城变成了20世纪或21世纪的长城,那就是长城保护的失败。

  专家在考察了长城的现状后,对长城保护发出了呼吁:长城保护不是简单的维修,而是要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防止人为的破坏,保护长城周围的环境以及自然植被,防止现代化因素的渗入,尽快出台一部科学的、可操作的保护长城的法律。
  
  本报记者 高端芳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