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岐江:演绎城市公园新概念

admin 2002-11-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农业时代的城市主人是神、帝王、贵族,这种城市实际上是放大了的庙和宫殿。工业时代城市的主人是机器,这种城市实际上是放大了的厂房。现代城市的主人是真正的人,宫殿应成为
  农业时代的城市主人是神、帝王、贵族,这种城市实际上是放大了的庙和宫殿。工业时代城市的主人是机器,这种城市实际上是放大了的厂房。现代城市的主人是真正的人,宫殿应成为文物,厂房应搬到城外,代之以知识经济。新型城市是为人设计和建造的,实际是放大了的家园。

  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地处南亚热带。园址东临石岐河(岐江),南依人民桥。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场地原为粤中造船厂旧址。沿江有许多大叶榕,场地基本为平地。设计要求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历史的能满足市民休闲、旅游和教育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使之成为中山市的一个亮点。 中山岐江公园获奖了。

  在日前举行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大会上,它获得了本领域内国际最高奖项之一的荣誉设计奖。作为一个建造在废旧造船厂场地上的城市公园,它因为很好地融合了生态理念、现代环境意识、文化与人性,很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50年来深厚的发展历史和工业化探索历程,很好地解决了防洪与古树保护、产业用地更新与城市现代化等问题,而受到国际同行的肯定与认同。

  这是-个突破。

  首先,它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全新理念,体现了人们对足下文化和精神家园的深切关注。其次,它在具体设计中突破了传统园林设计对唯美的过分追求,注重生态、文化和人,讲究审美与实用并举。同时,它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城市更新改造的前瞻性与保护工作的相对后顾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城市设计先行考虑的前提下,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再利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山岐江公园在我国本土的景观设计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记者日前采访了岐江公园的设计者、土人景观首席设计师俞孔坚先生。

■足下文化
  当人们仍在捡拾、弥补、包装古代文明的碎片时,已经有人在关注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遗址,对其加以修复和利用,使之以新的面貌与世人亲密接触。他将原先与生产有关的东西生活化,以-种特有的审美形式走近人们的生活,从而具有了特殊的审美意义。而这里所关照的正是我们足下的文化。

  当设计师需要将人们所追寻的文化具体化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把眼光投向城市与场地的久远历史--百年、千年、甚至万年。所以需要挖地三尺,需要翻阅那积着尘土的线装本,需要从博物馆中寻求灵感与参照,找到延续文脉的逻辑。没有文化的新兴城市,人们则把眼光投向异域,投向古希腊、古罗马,投向欧洲的巴洛克、美国的新古典主义。而岐江公园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的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的历史文化;那些被遗忘、被鄙视、被践踏的人、事和自然之物的故事。因为那些?quot;退二进三"的城市改造中,被视为丑陋的钢铁厂棚,生锈的铁轨和吊车,斑驳的烟囱和水塔,却给每个经历过那个火红时代的人们留下很多记忆,给没有经历过的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作为工厂,它不足称道。但几十年间,粤中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也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作为文物,它们都被认为毫无价值;作为废铁,它们论吨计价;作为景观,它们往往离现代普通人的审美期望相距甚远,大多不堪入目。但它们曾经备受宠爱,它们所讲述的故事依然动人,断墙上那残存的标语和口号依然热烈。 正是基于这种对足下文化的理解和珍重,他们决心保留和利用场地的厂房及机器设备,并引入新的设计形式,来显示场地的精神,使其同时又具有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

  当然这种足下文化还包涵了对自然的重新认识。它没有把美局限于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抑或古典园林的争奇斗艳。而是把目光投注于身边那些平凡、坚韧,而又生机勃勃的存在。通过设计师的独特视角,使它们更亲切地贴近最广大人民的审美情趣,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而且在审美意义之外,它也是设计师对生态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关照。这种因地制宜地对乡土生物群落的利用,很好地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群落,同时也减少了维护成本,在经济上是一种有效的节约。 更进一步说,就是设计师通过对足下文化的关照所传达出的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关照。没有某级文物保护的牌匾,没有骚人墨客,也没有神迹和灵光指向这块地方,普通的人,劳动的人和不普通的,特定年代的工业化实践,那一代人的汗水和青春,使原址有了一种需要吟唱出来的东西。因为这"足下"的文化的坚实,使设计摆脱了一种形式的"悬浮",而变得处处逢源,充满"意蕴"。土地与土地那么不同,南方与北方那么不同,大城与小城那么不同,而人间的万家灯火又点燃了多么不同的喜怒悲欢离合兴衰?而我们的设计,我们的城市为什么每每盯住那些"伟大"的叙事, "恢宏的高歌"、"壮丽的乐章",花钱不少而且容易雷同。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溶解的公园
  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公园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贵族私家花园的公众化,即所谓的公共花园,这就使公园仍带有花园的特质。公园的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自从1858年纽约开始建立第一个中央公园以后,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Pregill and Volkman,1993)。作为对工业时代拥挤城市的一种被动的反应,城市公园曾一度在西方国家成为一个特别的观光旅游点和节假日休闲地,那是需要全家或携友人长途跋涉花上一天时间,作为一项特殊活动来安排的。

  俞孔坚先生认为,在现代城市中,公园应是居民日常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更新改造和进一步向郊区化扩展,工业化初期的公园形态将被开放的城市绿地所取代。孤立、有边界的公园正在溶解,而成为城市内各种性质用地之间以及内部的基质,并以简洁、生态化和开放的绿地形态,渗透到居住区、办公园区、产业园区内,并与城郊自然景观基质相融合。这意味着城市公园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就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 基于这样的理念,岐江公园设计一开始便提出不设围墙,不收门票的,思路。让城市的功能延续到公园中来,让公园渗透到城市中去,同时将公园作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理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公园的南北功能分区上,南区结合南部居民区的城市功能,定位为生态休闲和康体活动场所,在形式上以大面积疏林草地景观为主;北区则结合城市广场和以文化及商业功能,定位为旅游及娱乐、历史与环境教育功能,在形式上有许多硬质铺装和娱乐性景观设计,使公园成为现有城市功能体的有机部分和补充。
  (2)通过将厂房和船坞改造为餐厅、俱乐部、艺术馆等,将城市的功能融入公园,除了使公园本身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外,还可以大大提高周边地区的土地价值(实际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由于公园的建成,周边地价提高了3倍以上)。
  整个中山市的国际知名度也极大提高,旅游人数大幅增力口,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比中,中山岐江公园为中山市又赢得了宝贵的5分。同时,它们利用旧厂房改建而成的博物馆等基础文化设施,对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我们极力倡导大旅游概念的今天,它的出现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利益是不容小觑的。公园作为一种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机场所,在给当地社会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势必也将带动其经济效益的相应提高。
  (3)在主要出入口、路网和铺地等处理上,公园延续了城市的肌理。特别是北部入口广场,起到了城市与公园的过渡作用。
  (4)让内湖与石岐河相联通,并通过湖岸的生态化和人性化处理,令人感受和适应潮水的涨落,使公园成为大地肌体与过程同人相互交流的一个界面。

■尊重没有设计师的设计
  一般来说,任何城市更新改造和再利用都多带有前瞻性考虑,以使其具有社会和经济"延年益寿"。因此,这就需要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对此进行综合权衡和整体考虑,从世界性实践案例的成功经验看,这一平台通常就是城市设计,亦即可以在城市设计先行考虑的前提下开展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的问题。

  历史建筑及其地段保护和改造是城市设计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只是旧城更新和改造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同时,单纯的文物建筑保护与一般的历史建筑及地段保护改造是有区别的,前者可以采取相对确定的方式对相对确定的对象加以保护,而后者必须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并在地段乃至城市尺度上考虑相关影响要素,处理"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建设"、"保护与利用"、"保护与恢复"等方面的关系。

  岐江公园注释了设计者对"设计"的理解: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或原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历史的积淀,更是故事的载体。然后对旧有设计进行修饰和增减,以图能更加艺术和戏剧化的表达旧设计的精神。最后才是新形式的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诗化的语言,将设计师的强烈场所体验传达给造访者,同时,更能满足新的功能和审美需求。 俞孔坚先生的设计既没有如一般城市改造过程中对工业遗迹的彻底清除,也没有走极端的遗址保留和生态恢复的道路,而是在深入细致的现场调研基础上,适度保留现有厂房和机器,并通过新的设计显现场地精神,同时赋予场地新的功能和形式。在讲述过去故事的同时,创造现代人的休闲娱乐空间。

  与传统岭南园林相比,岐江公园彻底抛弃了园无直路、小桥流水和注重园艺及传统的亭台楼阁的传统手法,代之以直线形的便捷步道,遵从两点最近距离,充分提炼和应用工业化的线条和肌理。与西方巴洛克及新古典的欧式景观相比,岐江公园不追求形式的图案之美,而是体现了一种经济与高效原则下形成"乱",包括直线步道的蜘蛛网状结构,"乱"的铺装以及空间、路网、绿化之间的自由、却基于经济规则的穿插。与环境主义及生态恢复相比,岐江公园借鉴了其对工业设施及自然的态度:保留、更新和再利用。同时,与之不同的是,岐江公园的设计强调了特定时代与特定地域的文化含义和自然特质,尤其在新的设计中强化场地及景观作为特定文化载体的意义,揭示人性和自然之美。

2002/11/20 记者 温秀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