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建设新世纪的大城市群文化圈

admin 2002-11-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建设新世纪的大城市群文化圈———谈推动长江三角洲文化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有赖于一个或者几个大城市群的兴起。它们不仅是强劲的“经济增长极
建设新世纪的大城市群文化圈———谈推动长江三角洲文化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有赖于一个或者几个大城市群的兴起。它们不仅是强劲的“经济增长极”,也应该是活力澎湃的“文化核心圈”

●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要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化核心圈,不但要依靠经济的增长,更要利用文化形态上的丰富性,体制改革上的互补性,制度创新上的多向性,形成文化协调发展的巨大活力

●面对全球性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竞争,要以体制创新作为突破口,让15个大中小城市以平等的文化协商机制为抓手,逐步形成长远的协调发展大战略,各显所长,以整体的实力参与国内外的文化竞争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精辟论断,不仅对我国的文化建设,而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指导。

放眼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有赖于一个或者几个大城市群的兴起。它们不仅是强劲的“经济增长极”,也应该是活力澎湃的“文化核心圈”,包括文化产品的消费中心、文化资源的配置中心、文化内容的创造中心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心,才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位于我国沿海开放带和长江经济带的T型结合部,构成了“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战略枢纽点和中国第一、世界第六大城市群,以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产出了全国17%的GDP,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近2000亿美元。它要进一步发展成为文化核心圈,不但要依靠经济的增长,更要利用文化形态上的丰富性,体制改革上的互补性,制度创新上的多向性,形成文化协调发展的巨大活力。

从历史遗产和文化形态上看,仅就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上海五个城市而言,古老的石头城早在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就以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大规模建设,成为当时中国南方最繁荣的城市;当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苏州和杭州则发育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城市,让“常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委婉多姿,与“东尽钟山,西踞石头,南贯秦淮,北控后湖”的雄伟壮阔遥遥相对。1421年后宁波逐步成为东方之港,上海则后来居上,在开埠后100多年里,崛起为中国近代的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鸟瞰“长三角”,古都、名胜、海港、园林、商埠,大江、险峰、丽湖,名校、大厂,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如此的丰富多彩,密集汇拢在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一个世所罕见的文化资源圈。

从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上看,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各城市多向度开拓、多层次探索,激活了各类资源,又为区域性的文化协调发展,创造了更为深层意义上的互补空间。如近年来“长三角”的文化节庆就各具特色: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以政府为主导,重心在打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上海旅游节等大型国际节庆。而江苏则利用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等机会,建设起“中国昆剧艺术节”、“常熟中国服装博览会”、“江苏省农民艺术节”等一批节庆亮点,可谓厚积薄发;至于百花齐放的浙江文化节庆,每年超过了100个,如杭州的西湖博览会、海宁的国际观潮节、建德市的新安江之夏、舟山的国际沙雕节等,吸引了大量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源投入。比较而言,浙江激活民营资本的文化创新机制,值得上海学习,而上海营造的国际化文化大市场,又为浙江的民营资本创造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带动了巨大的客流和商机。

必须看到,历史上的“长三角”,本来是一个经济和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区域。但是受传统体制框架的制约和影响,很大程度上,行政条线代替了经济区域,垂直管理代替了横向组合,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迎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东风,我们应该高高举起“区域性文化协调发展”的旗帜,推动“长三角”的文化建设跨入新阶段。

首先从宏观上看,要以体制创新作为突破口,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大城市群的强大文化合力。比如借鉴国际上跨地区举办大型文化节庆的经验,让江、浙、沪的城市联办大型文化节庆,开幕式在此地,闭幕式在彼地,高潮戏共同参与,还可以把异地的文化节庆串连起来,将二省一市商旅文经的市场打通,加快客流、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转,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群众参与。

其次从微观上看,要分层突破,放开竞争,推动项目、院线、市场、信息、人才等的市场化配置。正如而今上海各大商街,已成为温州、常熟、杭州等地民营资本大显身手的舞台一样,各地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如大型会展活动、大型文艺创作、文化街区改造等,也可以有选择地通过招标,让15个城市的国有、民营、合资单位,进行跨省市的竞争与合作。更要面对全球性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竞争,让15个大中小城市,以平等的文化协商机制为抓手,逐步形成长远的协调发展大战略,各显所长,以整体的实力参与国内外的文化竞争,在21世纪中国文化的伟大振兴中写下更光彩的历史篇章。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上海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