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专家学者畅谈上海建设 城市景观构成意识
admin
2002-11-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21世纪的上海应该如何定位“上海之美”?在日前由上海市市容环卫管理局组织举办的“城市市容美学论坛”上,陈超南、陈逸飞、赵丽宏等十多位沪上知名专家学者就如何打造一个
21世纪的上海应该如何定位“上海之美”?在日前由上海市市容环卫管理局组织举办的“城市市容美学论坛”上,陈超南、陈逸飞、赵丽宏等十多位沪上知名专家学者就如何打造一个有文化、有内涵的“美的上海”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上海的市容环境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幢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片片大型绿地伸展扩张,夜景灯光、户外广告、城市雕塑等等城市市容组成元素的增长和变化正迅速改变着上海的面貌。据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统计,10多年来,上海的高层建筑从数百幢发展到超过3000幢;景观灯光从无到有,目前已达100多公里,布局的面积近140平方公里;而户外广告设施更是已经超过了2万余处。如何整合这些市容组成元素,打造和谐、美丽的上海,成为上海市容环境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上海城市市容美学的审美价值和“美”的定位,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就“建设与保存”、“城市的色彩”等话题,在理论和操作层面上对上海的市容环境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此,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官员表示,专家们关于“城市美学”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将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注入新的思路和观念,将为上海的市容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之美”立意要高
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陈超南:上海的美首先来自上海的历史。同时,上海又是一个新城市。上海在1930年代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改革开放让上海又一次腾飞。伴随着这一腾飞,上海的市容面貌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断出新、拓展。上海之美的建设要有更高的立意。因为上海不仅是上海的上海、中国的上海,还是世界的上海。
户外广告要做“减法”
著名画家、视觉艺术家陈逸飞:简约主义不等于简单主义。简约意味着要更注重细节和质量。如不注重细节和质量,这些“加法”很可能就成为累赘和败笔。
当纽约为街角能否设置广告牌而激烈争论,伦敦为街区的窗户颜色设置统一编码时,我国一些城市却为“哪里能开洞、哪里能放广告就哪里拼命上”而忙碌。
上海有些广告牌做得比本身的楼还要高,颇有头重脚轻的感觉;有些不该放广告的景观区域却在“张牙舞爪”。这些户外广告不做“减法”,上海的城市景观就要受影响。
首先要注重群体美
国家级建筑大师蔡镇钰博士:城市的轮廓线比较复杂,从浦东看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的优美轮廓正被贴身跟随的高楼大厦的轮廓线所取代。
另外,现在上海所谓的标志性建筑太多,大家都在强调自己所谓的个性,殊不知这么多的“个性”叠加在一起,由于风格不统一,反而给人闹哄哄的感觉,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美。城市的市容是一个整体,因此首先要注重群体美,然后再要个体美,城市美应该强调统一和谐。
“本质美”最能打动人
城市建筑美学专家、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刘天华:每个城市都有她的“本质美”:历史文化底蕴;也有她的“化妆美”:新建和重建。但一个城市的美应不是一个全新的面孔,就如同整容出来的美女不能算是真正的美女,“本质美”才是这座城市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因此,首先要用尽这种“本质美”,如上海的里弄花园就是一种应该保留下来的美。比如乱搭建、不合理的广告设施等,就要去除掉。
不应忽视建筑物名字美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家邓伟志:从城市美学的角度看,建筑物不重视名字也是一种忽视美的表现。建筑物本身首先要美,要有感染力。但一个美的名称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建筑物的名字也是市容文化的一部分,名字美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世纪公园镜天湖描绘了水天相映的意境,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而许多建筑物的名字动辄“国际”、“某某皇”,有一种暴发户式的浮躁心态,成了城市文化的一个败笔。
要有城市景观构成意识
上海大学环境艺术系教授、环境美术专家郭力:高层建筑强烈地影响着上海的市容环境形态,所以高层建筑建设须树立城市景观构成意识。
现在看浦东,由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等高层建筑构成的统一的城市结构线,使浦东陆家嘴地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容景观。同时,要避免高层建筑的叠加重合的视觉效果。因为过多的高层建筑的叠加,使城市产生了严重的压抑感。比如一些户外广告毫不在意地爬上了这些建筑,既破坏了建筑的整体造型,也影响了市容环境。
要做好保存工作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保存工作,把有价值的、体现上海个性、智慧的东西保存好,保护好。如石库门建筑,就很好体现出上海在贫困中解决居住问题的智慧,虽不是一种最好的居住样式,但作为一种历史,有保存的必要。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上海的市容环境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幢幢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片片大型绿地伸展扩张,夜景灯光、户外广告、城市雕塑等等城市市容组成元素的增长和变化正迅速改变着上海的面貌。据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统计,10多年来,上海的高层建筑从数百幢发展到超过3000幢;景观灯光从无到有,目前已达100多公里,布局的面积近140平方公里;而户外广告设施更是已经超过了2万余处。如何整合这些市容组成元素,打造和谐、美丽的上海,成为上海市容环境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上海城市市容美学的审美价值和“美”的定位,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就“建设与保存”、“城市的色彩”等话题,在理论和操作层面上对上海的市容环境建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对此,市容环卫管理部门官员表示,专家们关于“城市美学”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将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注入新的思路和观念,将为上海的市容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之美”立意要高
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陈超南:上海的美首先来自上海的历史。同时,上海又是一个新城市。上海在1930年代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改革开放让上海又一次腾飞。伴随着这一腾飞,上海的市容面貌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断出新、拓展。上海之美的建设要有更高的立意。因为上海不仅是上海的上海、中国的上海,还是世界的上海。
户外广告要做“减法”
著名画家、视觉艺术家陈逸飞:简约主义不等于简单主义。简约意味着要更注重细节和质量。如不注重细节和质量,这些“加法”很可能就成为累赘和败笔。
当纽约为街角能否设置广告牌而激烈争论,伦敦为街区的窗户颜色设置统一编码时,我国一些城市却为“哪里能开洞、哪里能放广告就哪里拼命上”而忙碌。
上海有些广告牌做得比本身的楼还要高,颇有头重脚轻的感觉;有些不该放广告的景观区域却在“张牙舞爪”。这些户外广告不做“减法”,上海的城市景观就要受影响。
首先要注重群体美
国家级建筑大师蔡镇钰博士:城市的轮廓线比较复杂,从浦东看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的优美轮廓正被贴身跟随的高楼大厦的轮廓线所取代。
另外,现在上海所谓的标志性建筑太多,大家都在强调自己所谓的个性,殊不知这么多的“个性”叠加在一起,由于风格不统一,反而给人闹哄哄的感觉,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美。城市的市容是一个整体,因此首先要注重群体美,然后再要个体美,城市美应该强调统一和谐。
“本质美”最能打动人
城市建筑美学专家、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刘天华:每个城市都有她的“本质美”:历史文化底蕴;也有她的“化妆美”:新建和重建。但一个城市的美应不是一个全新的面孔,就如同整容出来的美女不能算是真正的美女,“本质美”才是这座城市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因此,首先要用尽这种“本质美”,如上海的里弄花园就是一种应该保留下来的美。比如乱搭建、不合理的广告设施等,就要去除掉。
不应忽视建筑物名字美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家邓伟志:从城市美学的角度看,建筑物不重视名字也是一种忽视美的表现。建筑物本身首先要美,要有感染力。但一个美的名称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建筑物的名字也是市容文化的一部分,名字美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世纪公园镜天湖描绘了水天相映的意境,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而许多建筑物的名字动辄“国际”、“某某皇”,有一种暴发户式的浮躁心态,成了城市文化的一个败笔。
要有城市景观构成意识
上海大学环境艺术系教授、环境美术专家郭力:高层建筑强烈地影响着上海的市容环境形态,所以高层建筑建设须树立城市景观构成意识。
现在看浦东,由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等高层建筑构成的统一的城市结构线,使浦东陆家嘴地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容景观。同时,要避免高层建筑的叠加重合的视觉效果。因为过多的高层建筑的叠加,使城市产生了严重的压抑感。比如一些户外广告毫不在意地爬上了这些建筑,既破坏了建筑的整体造型,也影响了市容环境。
要做好保存工作
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保存工作,把有价值的、体现上海个性、智慧的东西保存好,保护好。如石库门建筑,就很好体现出上海在贫困中解决居住问题的智慧,虽不是一种最好的居住样式,但作为一种历史,有保存的必要。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