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面对上海都市圈的挑战 南京将如何走出“尴尬”

admin 2002-11-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10月23日,本报刊登了《如何面对苏锡常的挑战——对南京经洽会的再认识》,披露了苏锡常正在脱离南京辐射、积极向上海靠拢的事实。昨天,一则来自上海的消息让南京人再次面对
  10月23日,本报刊登了《如何面对苏锡常的挑战——对南京经洽会的再认识》,披露了苏锡常正在脱离南京辐射、积极向上海靠拢的事实。昨天,一则来自上海的消息让南京人再次面对尴尬:上海规划以自己为中心,框入南京等江苏南部8座城市和浙江北部6座城市,构建继纽约和多伦多与芝加哥、东京和巴黎与阿姆斯特丹、伦敦与曼彻斯特五大都市圈之后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

  是否接受上海的辐射,一直是南京城市发展的敏感话题,这次,上海公开地将南京纳入以自己为中心的都市圈,又将这一问题摆在了南京人的面前。昨天,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彪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其实,上海要将江苏的8座城市和浙江6座城市纳入都市圈范围并无新意,因为国务院早就把这15座城市划为狭义范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但上海做出这一规划还是说明了上海人的开拓意识和广阔胸襟,同时透露出上海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位的欲望。刘志彪认为,上海要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最大困难就是行政区划的限制。发展都市圈必须从经济上进行统一规划,否则就极易造成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诸多方面的重复建设,以及中心城市辐射力的衰减,而上海都市圈所包含的15座城市分属江苏、上海、浙江三个省级行政区划,光靠上海自身的力量,很难打破行政利益分割,必须由国家统一协调。

  尽管“行政区划壁垒”无法短时间消除,但上海发展都市圈的优势和劲头很足。刘志彪认为,南京在这个都市圈中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作为长江三角洲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上海对其他城市会形成两种作用:极化和扩散。极化就是将其他城市的资源、要素、市场吸到上海去,扩散则相反。现在上海重点发展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那些没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正在往江苏和浙江转移,很多跨国公司把总部设在上海,却把制造基地设在苏州、无锡,也就是说,苏州、无锡在被上海“极化”的同时也接受了上海的“扩散”。然而这股扩散的力量只到达镇江以东,南京尚不能沾恩带惠。但南京一直在受上海的“极化”,商贸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仅苏州、无锡人不到南京买东西,连不少南京本地人也经常到上海购物。目前,南京的商贸业基本上只能辐射到安徽、苏北了。应当看到,上海是中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这一点南京没法学,也学不来,但上海的单体竞争力没有特色,城市环境不如大连、高科技不如北京、制造业不如广州,这正是南京的突破口。南京应该与上海形成差异化竞争,在某些单项上占领制高点,取得竞争优势。南京的科技力量非常强,应该运用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如生命科学、IT等行业。本报记者 秦小奕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