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专家:中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

admin 2002-10-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城市掀起一股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潮,目前,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182个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面对这种热潮,人们不禁要问——— 被访专家:中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城市掀起一股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潮,目前,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182个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面对这种热潮,人们不禁要问———

被访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邹德慈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吴志强

①国内掀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热潮

  据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吴志强的统计,1995年全国大约有50多座城市打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诸如此类的旗号;到1996年,全国已经有75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而到2001年,则更是高达182个城市。

  其中,特大城市或大城市有上海、北京等,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次一级规模的城市有深圳、厦门、大连、珠海、苏州、无锡、青岛、烟台、威海、连云港、南通、汕头、九江等。许多可以搭上一点海外关系的城市,不管是因为历史上曾经作为殖民地建立的对外联系,还是自持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丰厚,或者只是因为搭上了一条通往欧洲的铁路线,纷纷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当然,更有众多的中小城市一哄而上,给自己贴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标签,如三亚、惠州、丹东、珲春、黑河、满洲里等。

  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大体说来有三类:一类是政府提出的,一类是当地媒体的炒作,还有一类是企业为提高自己的身价而提的。可以说,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是中国城市对“国际化城市”、“国际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等此类名称最向往最引以为荣耀的时期,也是提得最为混乱的时期。

②上海为何不再提“国际化大都市”

  前两年,吴志强博士领衔做上海市一个关于“国际化大都市”标准的研究课题。根据他的研究,这一提法本身是带有殖民色彩的。二战以后国际上几乎没有再以建设InternationalCity(国际性城市)为城市发展目标的提法,真正国际性的城市是叫世界城或全球城。实际上,大城市的国际化过程,早在上个世纪的殖民地时期已经完成。因此,在今天国际城市学界讨论城市的国际化进程,更多的是放在城市发展史中,尤其是与18和19世纪的殖民地时期结合在一起的相关研究较多。国际学术界在对全球化背景下大城市的理论研究中一般使用“世界城市(WorldCity)”或“全球城市(GlobalCity)”的概念,而“国际性城市(InternationalCity)”的提法则更多地是与历史联系在一起。因此,吴志强强调,“国际化大都市”这种提法本身就是很不国际化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球城市之间也结成一体,成为全球城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一部分城市被称为“全球城”,有大量的全球性机构设置,从而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经济指挥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生产指挥中心、市场运作中心、财团总部、媒体中心等。

  什么是国际化的城市?吴志强指出,国际化很容易,两个国家之间的往来就可以叫国际化。“国际化大都市”这种提法只能使上海往后看,而不是往前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世界性的经济中心,这个国家是软弱的,其经济在世界性的竞争中也是软弱的。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上海不仅属于上海,它还属于全国,上海应在国际上成为一个经济中心,要在世界竞争中在全国起到领航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上海应提建设“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围绕着“国际化大都市”这个名字叫是叫不出世界经济中心城市的,是叫不出中国经济的未来的。

  因此,鉴于此,后来上海就不再提把“国际化大都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代之以建设“世界经济中心城市”。

  ③世界城市的衡量标准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一些大城市就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将此作为自己城市发展的目标。当然,各种叫法不一定统一,有的叫“国际化大城市”、“国际性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等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邹德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说目前我国660多个设市城市中有100多个提出这个目标,显然是太多了,恐怕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他认为,这么多城市要建国际性的大城市(全球城市),是不是有可能和有必要,都是值得怀疑的。

  关于“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提出,从国外来讲,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大致是地理学界、经济学界的一些学者们首先提到的,其中也包括一些城市规划学者和建筑学家。城市规划学者和建筑学家的研究比较偏重于城市发展的形态,地理学家、经济学家主要研究城市的职能、区域及其在全球中的地位等。

  美国学者彼得·霍尔(PeterHall)教授是较早提出“世界城市”的学者之一,他在20世纪70年代写过一本书,叫《世界城市》,中国曾经翻译过,在我国有一定影响。霍尔教授对世界性大城市概念的界定,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这类大城市要有全球性的地位,在经济特别是金融、保险等领域有全球性的地位。二是这些大城市所在的国家在世界政治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中提及纽约、伦敦、东京等若干个世界级的大城市,在亚洲只有东京位列其中,连香港都没提到。作者可能认为,香港在东南亚、亚洲作为一个金融中心的地位没有问题,但香港当时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其政治地位是不高的,因此就没有将香港列入世界城市范围之内。

  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Friedmnn)在20世纪90年代也论述过这一问题。他列出了全球30来个世界级的城市,共分四个等级:第一级是全球性城市,即其地位是全球性的;第二级是跨国性的,但不是全球性的;第三级是国家级的,在其国家中是顶级的;第四级是区域性的。

  还有一些学者把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为全球城市的依据。这种衡量方式比较偏重于经济,尤其是比较偏重于金融,虽不很全面,但有一定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从美国的两份权威杂志《财富》和《商业周刊》按照这样的标准给世界大城市排序的结果看,名列前几位的,大体上与霍尔和弗里德曼两位学者得出的结果相吻合。

5中国不可能涌现出一大批世界城市

  按照上述排序法,全球大概有四五十个城市可被称为世界城市,香港虽然名列其中,但其世界500强的总部也并不太多;在祖国大陆城市中,仅北京、上海、广州在其中有名次。当然,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入WTO等,我国会有更多的城市介入到全球经济之中去,再加上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增强等,这一情况是会发生变化的,我国的主要大城市会逐步地排进这种国际性的、世界级的、全球性的大城市行列之中去,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邹德慈认为,从国际上通常认为的“国际性、世界级的大城市”的概念讲,如果说我们会有一大批城市进入到世界大城市的行列中,是不大可能的,起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大可能的。将来我们如果能有若干个大城市能进入到世界城市这个行列中去,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所以,100多个城市要建国际性的大城市显然是太多了,既不太可能,也没必要。

⑤作为一般性目标提提也无妨,但概念要搞清

  随着我国加入WTO,许多大中城市更多地和全球经济发生联系和影响,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国际联系。譬如在贸易方面,很多城市都与世界贸易有关系等;在引资方面,我国的政策是要吸引外资的,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地吸引外资。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城市都有一定的国际性。另外,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来往。邹德慈认为,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性,很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国际性,而且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上来,但这并不就等于国际性的大城市。有的城市也许出于觉得应该加强与国际的联系和交往,让这个城市具有国际性,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不必要刻意地搞成一个国际性大城市。这是两方面的事。邹德慈认为,如果是作为一个一般性的目标,或者是作为一个口号,提提也没多大妨害,也无伤大雅。比如说一个城市觉得从教育着手,加强外语的教育,这是好事,但不一定非要搞什么世界级大城市。事实上,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教育上就应该这样。吸引外资、文化交流更是阻挡不住的,科技更没有界限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大城市”等也没什么了不得的。不过,概念一定要搞清。

⑥并非所有的大城市都要建设中央商务区

  有些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或“国际化大城市”,一般也是出于良好的愿望,是为了提高其各个方面的建设标准,于是就要求一切都要高标准、高起点。如果把高起点、高标准作为工作要求来讲,绝对没错,但是对一些具体项目来说应进行具体分析,要防止过份的、超前的甚至有些是求大、求洋等,这是应当注意的。

  一般来说,世界级的大城市必然有一个有相当规模、比较集中的中央商务区。而根据传统的观念,中央商务区应该高楼林立,这是世界级大城市自身的需要所形成的,像纽约、东京都有;上海在浦东也形成了一个中央商务区,北京也在规划和建设中,这是有其客观需要的。可能有些城市把国际性的大城市理解为必须建设一个所谓的中央商务区。但邹德慈认为,并不是我们所有的大城市都要建设中央商务区,他告诫不能按主观愿望来进行规划,一定要按照大城市的客观需求而进行。如果一个城市定位为国际性的大城市,就要搞一个中央商务区的话,就容易走向盲目。这一倾向必须防止。我们说商务区,大城市一般可能都有一定需要,但未必是全球性城市所谓的中央商务区,要根据需要实事求是地来进行规划和建设,切记不能主观和盲目。

⑦大城市的现实目标应是实现现代化

  一哄而起都搞世界级大城市大可不必,那么,我国的大城市比较现实的目标是什么?邹德慈认为,首先是要实现现代化。这也与我国总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其实,对很多大中城市而言,全面来看还并不够现代化城市的标准。不要认为我们的城市已经实现现代化了,其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其次,应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的国策。一个城市如果真正建成了现代化的大城市,所谓“国际性”、“国际化”也有了基础和条件。现在如果只盲目地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国际性大城市”的口号,不抓城市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那么这一发展目标也只能是空的。我们的几个顶尖级的大城市,将来很自然地会成为世界性大城市,甚至是世界顶尖级的大城市。

  一些城市提“国际化大都市”,其他城市都一味地跟风模仿,好像不提就是保守、落后似的。对此,邹德慈认为,每个城市应该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踏踏实实地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每个城市都应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但不一定都要建设成为世界性的大城市,也不可能所有的大城市都成为世界性的大城市。他认为,一个城市如果实现现代化,又能可持续发展,生活环境好,生活质量高,经济繁荣有活力,这样就可以了。

  ⑧中国需要更多的城市群

  事实上,与真正的世界性城市相比,即使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差距也是很大的。以北京为例,北京每年的外来游客在中国是最多的,但也只相当于纽约的1/10。因此,吴志强认为,中国的大城市要看得更远,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努力建设中国的城市群,而不是什么“国际化大都市”。要看到我们实质性的差距在哪里,提高实力和竞争力,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的市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才是最根本的。

  现在,国外很多大城市已不再是单一的城市,而是已经发展成为巨型的连绵带。因此,吴志强认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也不应是一个一个单个的城市,而应该是强有力的城市群的组合,形成“城市舰队”,合理分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相互配合。在他看来,我国目前可建成城市群的地区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华北京津唐、东北、华中(武汉、长沙、株洲)等。他特别强调,只有一个城市群是远远不够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城市群。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