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美丽幸福河湖,人水和谐共生:第九届中国(国际)水务发展论坛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2024-05-28 来源: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原创
2024年4月27日,第九届中国(国际)水务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有序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促进人水和谐共生各项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和休养生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2024年4月27日,“第九届中国水务发展论坛”于江苏省南京市河海大学闻天馆顺利开幕。全国各知名高校、设计院所、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相聚南京,就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系规划开展学术研讨交流,为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建言献策。

图片

本次论坛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中国水利学会流域发展战略专委会、江苏省水利学会、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农村水利研究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委会、江苏省生态学会主办,水利部生态保护和水利遗产重点实验室(筹)、NbS亚洲中心创新基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研究所、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创新研究院、山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华南绿色工业创新联盟、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山东分院、南京天河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领秀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格润沛创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协办。会议围绕“美丽幸福河湖,人水和谐共生”主题,共设6个特邀报告、10个主旨报告、3个分论坛,展开为期两天学术研讨交流,推动学术研究、促进设计进步和行业发展、协助政府实现政策改进以及管理创新,最终致力于推进水利生态文明建设。

图片


论坛开幕式及致辞

主持人:李迪华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秘书长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副院长


图片


致辞嘉宾:叶健

江苏省水利学会 理事长

江苏省水利厅 原一级巡视员


图片


致辞嘉宾:石朋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党委书记


微信图片_20240528101559.jpg

江苏省水利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水利厅原一级巡视员叶健和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党委书记石朋分别致欢迎辞。他们向前来参加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等表示热诚欢迎,并就本届主题对于加快全国幸福河湖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予以肯定。


特邀报告


开幕式结束后,6位优秀的学者嘉宾做论坛的特邀报告,特邀报告由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副院长吴志勇主持。


主持人:吴志勇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副院长

图片


城市多自然河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陈飞勇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国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创新研究院 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

陈飞勇介绍了多自然河道理论的起源、概念与方法,并就日本和国内五水共治的多自然河川建设实例进一步阐释了河道设计与综合治理体系,提出要兼顾我国基本国情,创造出中国式的多自然型河流建设方法。


流域水污染治理与水安全保障

王圣瑞

北京师范大学 主任、教授

图片

王圣瑞结合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发展,指出农村水环境现状特征和修复难题,并强调保障水安全是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


强化政策供给 建设幸福河湖

刘卓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河湖长制研究处 副处长

图片

刘卓从河湖保护治理政策体系建设进展和强化幸福河湖建设政策供给两个方面出发,指出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



水务的机会——基于民生改善与生态修复的思考

李迪华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副院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秘书长

图片

李迪华结合自身研究和教学分享了对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的感想,强调全民共同合作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从“设防城市”走向“韧性城市”——极端暴雨视角下城市建设的思考

高学珑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图片

高学珑以福州市为例,指出设防城市是基础、韧性城市是趋势;要从“软硬兼施、抓重点、抓快速恢复”三方面建设韧性城市;以及应对超标极端暴雨的韧性城市,防涝和排涝相结合。


灰-绿-蓝设施融合视角下的平原河网城市内涝防治研究

刘俊

河海大学 教授

图片

刘俊从灰绿蓝设施融合的必要性、平原河网城市灰绿蓝设施融合和无锡市太湖新城实例分析三方面出发讲述,提出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融合灰绿蓝设施,能够显著提高城市防涝系统的整体效能。验证了在高重现期降雨条件下,融合策略显著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提升系统整体效能,为平原河网地区防涝工作提供新的有效路径。



主旨报告

4月27日下午,主旨报告由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所长田世民和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王小军主持,共围绕10个专题展开。


主持人:田世民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 所长

图片



主持人:王小军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图片


国家水网规划理念与实践探索

何君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高级工程师

图片

何君从国家水网规划基础、体系构造、建设任务和省市水网规划案例四个方面介绍了“感知互联、数据共享、业务应用、数字孪生”智慧水网体系格局构建。


从风景园林的视角看海绵城市建设

白伟岚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院 副总工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副秘书长

图片

白伟岚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技术等方面阐述了风景园林行业的角色,希望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长江流域蓝绿水资源变化与调控措施研究

许继军

长江科学院 副总工程师

水资源所 所长

图片

许继军在国家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并针对长江实施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背景下,介绍长江流域蓝绿水资源变化特征和调控措施,为长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平原河网区河湖治理技术与应用

张毅敏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级研究员

江苏省生态学会 副理事长

图片

张毅敏介绍了河道、入湖口和湖泊治理的关键技术,其解决了河道生态退化、水体流动性、污染物拦截差等问题,有效恢复水生植物,实现湖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稳定维持,并进行了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工程的推广应用。


数字流域模型及应用

刘家宏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副所长、教授级高工

图片

刘家宏介绍以高分辨率结构化数字河网为核心,以坡面-沟道为基础水文单元,基于物理机理,分布式参数和连续计算时段的水文模型,模型整体框架包含数据层、模型层和应用层的数字流域模型及其应用案例。


蓝绿交织,城园同构——作为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的晋安公园规划设计

王文奎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教授

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图片

王文奎以晋安公园为典型案例,介绍其蓝绿同构的规划布局、山水重塑的生态韧性和共建共享公园城市的过程。


北京水系生态修复保护规划探索与实践

魏保义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图片

魏保义从北京水生态概况、生态空间规划概述和水生态空间规划与案例三个方面,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打造新时代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品工程。


生态基础设施:基于自然的综合解决途径

王冬

土人设计生态中心院长兼华南分院院长

图片

王冬讲解中国国土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对水灾害的防治,并介绍了广州海绵城市规划、班嘉奇蒂公园森林公园项目总体规划和详细设计等案例。


河流廊道三维立体式自然化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张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 副秘书长

图片

张晶介绍了河流生态系统、河流平面形态及布局技术、生态护岸技术、河道内栖息地改善技术和拟自然减渗技术五个方面。并以赤水河某河源段栖息地为案例,用以上技术进行修复。


特大城市内涝防治与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及经验分享

史丽霞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院 副院长

图片

史丽霞介绍城市雨洪管理的关键技术——“平急两用调蓄”及其典型应用案例,希望提高城市韧性,并且能应用智能运维进行精细化管理。


分论坛报告

4月28日上午举行了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城市与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水系规划与设计三场专题分论坛报告,共有23位特邀专家做学术报告与技术经验交流。

深度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生态修复、智慧水利、国家水网建设、流域综合治理、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河流廊道生态修复、城市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滨水景观、数字孪生流域、水系统规划与水景观设计、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的技术及理念等课题,共商水生态安全大计,积极推进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 

图片

分论坛一  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图片

分论坛二  城市与雨洪管理与海绵城市

图片

分论坛三 水系规划与设计


本次论坛立足新时代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参会者搭建了一个与水利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学习平台,第九届中国水务发展论坛举办圆满成功。


2025年第十届中国水务发展论坛

中国 · 北京

期待与您再次相会!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以景观中国编辑版本转载。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info@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