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关注“绿城”变迁之一:城市需要怎样的绿色

admin 2002-10-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新华网郑州10月7日电题:城市需要怎样的绿色──关注“绿城”变迁之一   记者 林嵬   在自行车车把上焊接一根可以撑起太阳伞的金属杆,“自制”一片荫凉,成为有“绿
新华网郑州10月7日电题:城市需要怎样的绿色──关注“绿城”变迁之一

  记者 林嵬

  在自行车车把上焊接一根可以撑起太阳伞的金属杆,“自制”一片荫凉,成为有“绿城”之誉的郑州炎炎夏日里一道独特的景观。近年来,随着城市改造、道路拓宽,一些干道两旁的大树被砍掉或移走,曾给郑州人带来无限惬意的“绿伞”,在许多路段不复存在。

  “绿城不绿了”,许多市民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可郑州市绿化部门提供的数字却表明,郑州的“绿量”并没缩减。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郑州在全国大中城市绿化评比中以35.25%的绿化覆盖率名列前茅,十多年过去了,郑州城区扩大了一倍,可绿化覆盖率仍达34.51%。城市需要什么样的绿色?数字与人们感受的反差,引发了一场关于城市生态建设的讨论。

  “绿城”之绿缺什么

  位于黄河岸边的郑州曾是一座“风沙之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在郑州周围留下了大量的沙荒地,干热风、沙尘暴时有发生。从1951年开始,郑州人民花近十年时间治沙造林,在全市范围内,仅法国梧桐等绿化树就栽植200万棵,到20世纪80年代,郑州已变成了大树合抱、绿荫如织的“绿城”。许多郑州市民回忆说,当时的郑州,天热不用打伞,下小雨也不用打伞。一位来郑州学习的日本留学生在他一篇汉语习作中这样写道:“看到马路的绿荫下,人们舒服地行走,非常羡慕郑州人民。”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建设提速,毁绿建楼、砍树拓路、砍树建“马路市场”等现象屡有发生,郑州这颗中原大地上的“绿色明珠”黯然失色。自1997年开始,郑州提出了“重塑绿城”的口号,先后实施了拆墙透绿、广场绿地建设等一系列大规模创绿工程,建设了一批集喷泉、假山、绿草为一体的高品位公共绿地,仅市区内就新增绿地250万平方米。

  但许多市民却对这类以“以草代树”为代表的绿化结构调整并不很认可:“我们要观赏效果,但更要生态效果。”市民郑桐说:“一条行道树就是一道防护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功不可没。郑州人大部分是‘无车族’,无法享受轿车内冬暖夏凉的空调,没有了行道树的庇护,是什么样的滋味?”还有一位市民说:“大树纷纷倒下,让人们感到了生活环境的不舒适,我们享受富有海洋性气候景观特色的草坪时,心里满怀对法国梧桐的怀念。”

  一些绿化专家指出,城市绿化的目的是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放在首位的应是生态效益,其次才是观赏效果。郑州目前市区防护绿地面积仅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16%,这一块“绿”万万缺不得。

  郑州近年来的草坪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与大树相比,草坪的生态效应显然较低。实验表明,在夏季,草坪仅能使其上方20厘米的空间降温2-3摄氏度,而大树却可使树冠下的温度降低4-5摄氏度。此外,大树可滤掉紫外线、吸收许多有害气体,而草坪作用甚微。每平方米草坪的造价为5元─10元,看似比种树便宜,但其养护费用却很大。每平方米草坪浇一次水,需用1-2吨水量,在北方干旱城市,用大量的水养活小草,显然得不偿失。

  谁“动”了我们的绿色

  不久前,郑州扩建一条干道,原先的设计是六车道,中间和两旁留有宽阔的绿化带,可一些领导到工地视察后,硬让修改设计方案,改成八车道,结果“绿化让位交通”,郑州又多了一条缺少绿荫的马路。一些郑州市民回想起这些年郑州“绿色”的变迁,痛心地说,长期以来,郑州没有一个关于城市绿地的规划,我们应拥有的绿色没有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导致“谁都可以‘动’我们的绿色”。

  河南省风景园林学会一位专家说,这几年郑州绿化工作走了不少弯路,突出的教训就是“行政干预太多”。上个世纪90年代,河南省计划在郑州建一个大型公共设施,选址选中了市内的一个苗圃。许多专家对此强烈反对,但主管领导却拍了板。过去,郑州曾提出要建商贸城,全市有百余条街道被改成市场,现在虽然都“退市还路”了,可被砍掉的树却一时难以恢复起来。

  创绿不易,保绿更难。由于城市建设缺乏预见性和综合协调,近年来,热力、邮电、供水、供电、市政等,在地下各挖各的沟,各铺各的管网,使郑州连年上演“挖沟大战”,破坏了树木的生长环境。郑州有一条路,十年间改造了11次,许多树都被“挖”死了。郑州绿化工程管理处主任张子亮说,现在城市里植物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郑州许多大树被“砍头”,重要原因是根系被破坏,大树已很难得到维持原有“绿量”的养份。

  郑州是一个北方城市,夏看绿荫、秋看黄叶、春看绿芽,是这里的本色,但一些单位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绿化建设中不讲科学,放着适生的乡土树种不用,偏偏要营造“南国风光”。郑州许多地方引种了棕榈,由于水土不服,长成“一根树干,两片叶子”,群众说,“两把小扇,越摇越热。”一些专家说,“绿化”不是给城市穿衣裳,什么都可以穿,关键要因地制宜。

  “以人为本”重塑“绿城”

  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适合人类居住,而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不是城市的点缀,而是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要永葆城市的绿色,就要制定一个科学、严格的规划。令人欣喜的是,目前《郑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和《郑州市老城区居民游憩绿地体系规划》,已通过专家审定,修改后将报请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和上级政府批准,从此,郑州绿化建设将“有法可依”。

  据郑州市绿化部门介绍,两个“绿地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建设人与自然共存的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整个规划的特点是“绿环围绕、绿线穿插、绿点均布”。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主城区外围的生态绿化圈;二是依据城市河流、铁路与主干道路网建立起绿色网架;三是城区均匀分布的各类公园绿地,保证市民出行500米,必有游憩绿地。按照这个规划,到2010年,郑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10.99平方米,绿地率接近40%,将成为一个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