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城建要保护“地球之肾”

admin 2002-09-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关于“湿地”的概念,很多人都很陌生。昨日,记者采访了辽宁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他们关于“湿地”的介绍让记者吃惊。辽大生物系的教授刘   明
  关于“湿地”的概念,很多人都很陌生。昨日,记者采访了辽宁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他们关于“湿地”的介绍让记者吃惊。辽大生物系的教授刘

  明玉告诉记者,氧气是从森林中来,但水是从“湿地”中来,人没氧气不行,人缺水更不行。人身上百分之八十都是水,而且空气要有湿度,如果大气里含水的湿度低于百分之四十,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就要受到威胁。不仅如此,“湿地”还有调节水量的重要功能,对防洪防旱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胡远满博士向记者介绍说,“湿地”是指长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有水生植物生长的地区,它包括江河湖泊、各种小河沟、芦苇塘和沼泽地。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可以对污染起到净化的作用,有些污水可以直接灌溉到自然形成的“湿地”中,而不会污染它,但污水排到别处就不会像这样没有污染后果。他们曾在沈阳作过一次调查,得出城市的“热岛现象”,即发现沈阳城市城里的温度要明显高于城外的温度,工业城市的温度要明显高于沿海城市的温度,这与“湿地”有着直接的关系,“湿地”多的地方,这种“热岛现象”就没有,城市温度的升高会使人感觉不舒服的。
  
  沈阳的“湿地”锐减
  
  提起沈阳的“湿地”,刘明玉教授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一百年以前,沈阳就是一块大‘湿地’,那时沈阳的生态环境特别好,可以说是百鸟成群。”刘说,他小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小沟,河水也很多。但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四五十年,沈阳的“湿地”减少严重,除了气温升高等一些自然原因使一些小河沟干涸、“湿地”减少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为的开采造成的。随着高楼大厦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不断外延,“湿地”在逐渐减少。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胡远满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从1989年到1998年近10年间统计数字看,1989年,沈阳的水域面积是1.9万公顷,到1998年变成1.6万公顷;1989年沈阳市的沼泽地有500多公顷,到1998年没有再发现沼泽地,应该说沈阳的“湿地”在逐渐减少。湿地的减少造成了这个城市的干燥,导致人的皮肤粗糙发干,不但人不适应,一些生物也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记者问:“沈阳的水位下降会不会是因为‘湿地’的减少?”胡告诉记者还不能这么肯定,因为沈阳的水位有人说下降,但是也有人说是上升。以前在沈阳某大厦曾发现地下水渗出的现象,所以还不能说“湿地”减少造成了沈阳水位下降,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湿地”减少到一定程度,城市的水量会缺乏。刘明玉教授也告诉记者,“湿地”的缺少会对城市的树和草的生存造成影响。
  
  城市建设要与“湿地”联系起来
  
  说到城市建设,刘教授说,现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把“湿地”的保护与城市建设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保护“湿地”。城市周边人为的建立了大片的湿地,城市中栽种了绿树和草地。还有一些地方已经把“湿地”列为重点保护,禁止开采或者少开采以维持地球的各类生态系统或生命维持正常运转。胡告诉记者,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做的要比发展中国家好,因为他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湿地”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时将城市建成一个生态和环保城市。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有了一个《国际湿地保护公约》。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也加入这一行列。应该说,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意识到了“湿地”对一个城市的重要,很多城市都在扩大绿化面积,沈阳在这方面也在改善,近两年来,除了浑河外,又在城区内引进了新开河、南运河和卫工明渠等,这些都对沈阳的“湿地”改善起到了作用。但作为沈阳这个中心城市来说,还应该增加一些河道,多栽花种树,使自然界的水可以流到地下储存。但这并不是说水道越多越好,也要根据一个城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规划方案,一句话,从地球的未来发展来看,应该将城市建设和“湿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发挥“湿地”的作用,并将“湿地”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因为有时二者是矛盾的,修大坝、固河堤是为了防洪,但全都这样会将“湿地”破坏掉。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