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气温在升高!南极洲建筑正持续“升温”
1773年,詹姆斯·库克环游了南极洲,这是人类已知的与这块大陆的相遇之旅。从那时起,南极洲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让世人在感到敬畏的的同时又十分好奇的1400万公里的土地,探险家、科学家和政府都在试图了解和开发这片土地。考虑到南极大陆上严酷的现实环境,对建筑与施工并不友好。直到最近几年,美观与建筑上的创新在南极定居点仍然是次要的。然而现如今,建筑领域在南极洲的定位正在升温。
尽管南极洲覆盖了地球表面的10%,在1902年,英国探险家还是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定居点。那是一种临时的建筑类型,通常是木制并且包裹着一层绝缘隔热的毛毡,可以持续使用几十年。考虑到南极洲的恶劣条件,那里的温度可以下降到华氏60度(零下51摄氏度),风速可以达到每小时100英里。因此南极洲的建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耐久性。例如,英国皇家学会的哈雷研究站建于1956年,但是建筑本身只持续到了1968年,被钢结构的哈雷二号研究站取代,哈雷二号研究站也仅持续到1973年。后来的哈雷研究站的建筑分别只持续了11年、9年和15年。
20世纪早期到中期,南极洲大陆上的建筑是以实用与临时感为主,但不断变化的政治潮流会改变这一点。在1995年,有12个国家签署了最初的《南极条约》,宣布南极洲为科学研究的非军事区。自那以后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的不断踏入那片土地,他们承担着越来越复杂的职责和能力,这也从根本上导致了建筑景观的演变。南极洲是唯一一个没有原住民的大陆,现在每年里都有约1000到4000人居住在这里,这就需要一种开始响应人类需求和情感的建筑,而不仅仅是原有的庇护区域。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由Hugh Broughto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英国的“哈雷六号”南极研究站。这个壮观的,属于建筑电讯风格的研究站的外观与以往南极基地的临时性质背道而驰,新的设计中使用液压支柱,使基地上升到积雪之上。《纽约时报》中援引了建筑师Broughton对该方案的反思,他说到:“以前这些项目只是为了抵御恶劣天气……但现在这些项目是把建筑作为一种提高幸福感和运营效率的手段。”他的专业见解在此之后也被用在了新西兰的斯科特科研展和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研究站的重建中。
最近的一次尝试是巴西设立的最新的费拉斯少校南极研究站,它于2020年1月开始运行。该车站由巴西建筑设计事务所Estudio 41设计,取代了原有的于2012年被火灾摧毁的旧设施。该建筑由两栋楼组成,其中包括实验室和生活区,《纽约时报》称赞其“可能会被误以为是艺术博物馆或精品旅馆”。南极洲上各地建筑形式的演变也与结构上的独创性相匹配。Broughton为英国和西班牙设计的方案以模块化建筑为特色,以便于分阶段建设,而德国汉堡bof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印度国家南极和海洋研究中心中包含了将用于运输材料的集装箱整合到了设计中。这些考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基地的材料供应链在夏季只能维持3个月。在2014年,由于人们对南极洲的建筑设计的兴趣日益增加,南极洲作为首个大洲代表参加了2014年度的威尼斯双年展。
目前,非洲大陆共有70多个永久研究站,分属于29个国家,这个数字注定是只增不减的。尽管《南极条约》中禁止了从南极大陆开采矿物,但这一条款可能在2048年后被废除,从而为钻探和采矿设施打开闸门,并随之会产生另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气候变化也将给南极大陆带来重大变化,冰架的消融将进一步暴露出新的土地和可供世界其他地区开采的矿物。即使《南极条约》能持续生效,采矿继续被禁止,但是身处南极的科研人员会使用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技术与机器人,这无疑将影响该区域的结构。南极洲未来的建筑会不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独立3D打印的单元,使用来自环境本身的材料?
由于南极洲的人口只会持续增加,南极洲大陆的未来将与世界其他地区紧密相连。如此一来,南极洲的建筑也将变得日益重要。设计师和建筑师将继续在这块大陆不断变化的景观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满足人类、野生动植物、机器人、科学和气候的需求。使用寿命仅有10年的临时庇护所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位于南极洲的建筑固然是凉爽的,但是作为一个领域,建筑也在逐渐升温。
译者:王允哲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