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避免走入“生态城市”建设误区

admin 2002-09-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作为一种理想城市模式,生态城市能保护和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量,实现资源消耗与再生的平衡,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但专家同时也提醒,不要出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
  作为一种理想城市模式,生态城市能保护和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量,实现资源消耗与再生的平衡,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但专家同时也提醒,不要出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目的,简单地增加绿地,以免适得其反,陷入“生态城市”建设误区。

  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量,提高人类对生态城市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降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森林被砍伐、湖泊被填埋所造成的毁灭性损害。江西宜春市早在1986年就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于1988年开始生态试点工作,迈出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第一步。现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都打出“生态城市”这张牌,以扩大城市知名度。专家认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保护生态平衡、维护自然环境的可喜一步,但现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试点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不排除对其认识和建设的一些误区,生态城市建设必然受到挫折,甚至有可能影响城市的正常建设和发展。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误认为“花园城市”就是生态城市。专家指出,单纯追求自然环境的美化,以建设花园城市为目标的建设,仅仅只是出于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为目的,简单地增加绿地,这种绿化一般不能保证草皮的生态含量,还会使本地植物的生长空间受到封杀,极有可能毒化土壤和水源,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本地环境质量,更说不上推动大范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是环境保护行为排除城市内部资源的再生。建设“生态城市”最关键的就是必须做到城市内部资源的再生,本地环境保护较好而把城市内部资源再生排除在外的地区,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就已建成了“生态城市”。现在,不发达地区往往成为发达地区的“垃圾站”和资源供应地,不发达地区不仅成为了经济不发达地区,更是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使这一情况日益严重。以香港为例,其60%的土地是自然保护区,每日排放150万吨未经处理的污水到公海,每年生产940万吨废料,工厂、汽车等排放15万吨一氧化碳、330万吨二氧化碳和1.1万吨微粒到大气层,每年排放大量的废物和污染源(如污染严重的工业)到内地,仅在1995年香港便输出了120万吨塑胶废料到内地,等于香港垃圾填埋总量的40%。由于香港环境保护行动使排污费不断上升,生产成本增加,因而香港将污染严重的厂家迁往内地。与此同时,广东省却每年供应香港大量新鲜食物、用水和原材料。这种为了保护本地的自然环境而牺牲其他地区的环境不是“可持续发展”,更不是“生态城市”。发达地区利用不发达地区的廉价资源而向其倾倒垃圾,且不主动帮助不发达地区解决环境问题,使得不发达地区的环境日益恶化,从而导致全球性的环境灾难。环境保护较好而把城市内部资源再排除在外的地区,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和地区就已建成了“生态城市”。

  三是绿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混为一谈。目前理论界和许多务实工作者对传统的“绿化设计”与绿色设计的概念区别认识不清,在许多场合将两者混为一谈。由此导致实践中的混乱,“绿地”或“绿化”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但传统的“绿地”往往只是注重面积指标和服务半径,使绿地时常只能处于交通和建筑规划后填空插缝的消极地位,因而不能在生态意义上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绿色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设计领域内的一种战术回应,其含义远较“绿化”更广泛和深刻,它更多地与生态系统、大地景观、整体和谐、集约高效、生态技术等概念相联系。

  对于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专家建议可借鉴日本利用垃圾发电经验。目前,日本共有105座垃圾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65万千瓦。日本正在加快在全国实施垃圾发电计划的进程,确保在近年内,每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设2~3座现代化垃圾发电厂,每座发电厂装机容量达到3万千瓦左右。专家建议,我国建筑师应尝试着将新的生态技术运用到建筑环境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去,提倡采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恒久性、不枯竭的新型能源。使用可再生材料,建设具有“智能性”技术的生态建筑。大量利用现代科技的全部潜力制造高效节能的、对环境不产生污染或污染很少的新型灯具。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