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千年前是河涌
admin
2002-09-04
来源:景观中国网
中国广州网讯 记者昨日(9.3)获悉,北京路文物发掘又有新发现,原来发现的三朝3层路面,现已增至五个朝代的11层路面。同时,昨日发现的一块宋代浮雕龙纹石构件证实了拱北楼的位置
中国广州网讯 记者昨日(9.3)获悉,北京路文物发掘又有新发现,原来发现的三朝3层路面,现已增至五个朝代的11层路面。同时,昨日发现的一块宋代浮雕龙纹石构件证实了拱北楼的位置在北京路与西湖路口交界处。目前,北京路千年古道保护方案初步敲定,将分两个片区向游人展示。
古道与拱北楼分片展示
记者昨在北京路步行街挖掘现场看到,各层路面呈阶梯状分布,据介绍,距路面3.5米深处的是民国时期路面,往下依次是明、宋、南汉、唐代路面。专家称,北京路在唐代以前除番山、禺山地势较高外,其余路段全是河涌,即在今广百以北一直到新大新门口,是连接珠江的河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低洼的河涌被填平,才形成了城市道路。
记者还获悉,对千年古道北京路的保护方案已初步敲定:这些考古发现将被铺上钢化玻璃分两个片区向游人展示。
拱北楼位置在西湖路口
汇聚五朝11层路面的北京路千年古道,将留下三层向游人展示。
北坑展示区位于市青年文化宫门口,保护范围长30米、宽3米,主要向市民展示一层明代石路面(第2层)及两层宋代砖路面(第3、5层),其他路面由于保存状况不好,将进行保护性回填。
南坑展示区位于西湖路口、广百门口路段,保护范围长10米、宽3米,主要向市民展示宋代拱北楼基址等,而古石鼓到时将会立在北京路边,并做一个复制品,路两旁一边一个、一真一假。
“拱北楼”最早建于唐代天佑3年,当时取名“象阙”,俗称清海军楼。宋淳佑4年时被改为“双门”。明洪武七年,重建并改名“拱北楼”。1918年,广州拆城筑马路,拱北楼因妨碍交通被拆。
拱北楼的确切位置此前一直争论不休,随着发掘工作进一步深入,加上浮雕龙纹石构件的出土,证实“拱北楼”就位于现在北京路与西湖路交界。
古道与拱北楼分片展示
记者昨在北京路步行街挖掘现场看到,各层路面呈阶梯状分布,据介绍,距路面3.5米深处的是民国时期路面,往下依次是明、宋、南汉、唐代路面。专家称,北京路在唐代以前除番山、禺山地势较高外,其余路段全是河涌,即在今广百以北一直到新大新门口,是连接珠江的河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低洼的河涌被填平,才形成了城市道路。
记者还获悉,对千年古道北京路的保护方案已初步敲定:这些考古发现将被铺上钢化玻璃分两个片区向游人展示。
拱北楼位置在西湖路口
汇聚五朝11层路面的北京路千年古道,将留下三层向游人展示。
北坑展示区位于市青年文化宫门口,保护范围长30米、宽3米,主要向市民展示一层明代石路面(第2层)及两层宋代砖路面(第3、5层),其他路面由于保存状况不好,将进行保护性回填。
南坑展示区位于西湖路口、广百门口路段,保护范围长10米、宽3米,主要向市民展示宋代拱北楼基址等,而古石鼓到时将会立在北京路边,并做一个复制品,路两旁一边一个、一真一假。
“拱北楼”最早建于唐代天佑3年,当时取名“象阙”,俗称清海军楼。宋淳佑4年时被改为“双门”。明洪武七年,重建并改名“拱北楼”。1918年,广州拆城筑马路,拱北楼因妨碍交通被拆。
拱北楼的确切位置此前一直争论不休,随着发掘工作进一步深入,加上浮雕龙纹石构件的出土,证实“拱北楼”就位于现在北京路与西湖路交界。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