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塞外崛起一座园林城
admin
2002-08-19
来源:景观中国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6日电(记者 惠小勇 贾立君)今夏,内蒙古包头市以其满城葱茏的绿意和众多多姿多彩的广场、公园,吸引了一批批前来消夏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这座昔日的边陲小镇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16日电(记者 惠小勇 贾立君)今夏,内蒙古包头市以其满城葱茏的绿意和众多多姿多彩的广场、公园,吸引了一批批前来消夏旅游的海内外游客。这座昔日的边陲小镇正以现代化园林城市的雄奇秀丽,绽放出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走近包头市,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绿。想象中,这个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300毫米的重工业城市,植被一定很稀疏。然而,当我们站在市北的大青山上极目眺望时,山脚下百余里1200多公顷的防护林带展臂拥来,城内的高楼大厦全都掩映在浓郁的绿色之中,迎风仿佛还可以嗅到城南沿母亲河环城而驻的千亩果园、万亩经济林散发出的醉人清香。
有着158万城镇人口的包头市,是随着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市长韩志然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包头市的时候,全市仅有旧城南门外大街63棵行道树、17盏路灯,一眼望去,沙石裸露、黄尘弥漫,是一座典型的塞外荒凉小镇;而如今,包头市绿化面积达5千多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1.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远远高于“国家园林城市”人均6平方米的标准。72岁的包钢退休工人杨文明是1955年从杭州支边到包头市的,他感慨地告诉记者:“如今的包头已找不到一点旧模样,老伴说我们像是又回到了江南水乡。”
记者注意到,包头的绿,不仅浓郁,而且富有风格。无论是在笔直的街道、开阔的广场还是开放的公园、小区或街头的小景,都讲究乔、灌、草、花结合,喷泉、雕塑、亭台点缀,但这些结合和点缀又没有任何两个地方是相同的。11公里长的建设路被3条绿带簇拥着,堪称一条“绿色长廊”,尤其是中间隔离带上火红的美人蕉和婆娑的柳树相映衬,把盛夏的激情和温柔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松柏挺拔的钢铁大街,串杨掩映的团结大街,垂柳成行的友谊大街,山桃吐香的民族西路……,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总共131条绿化美化街足以把包头的春夏秋冬演绎得烂漫多姿。
广场是包头园林化的又一特色。全市建成1万平方米以上的广场绿地30多处,总占地面积达133公顷,这些广场全部覆盖着大片大片碧绿的草坪,还有欧式、中式或民族风情式等风格迥异的喷泉、雕塑和曲径回廊。新建的主题各异、景色千秋的希望、友谊、团结、四季、天鹅湖等大型现代化广场,已成为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占地10万平方米的银河广场,已成为包头市的标志性建筑。这里的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声像,还有草坪上辗转挪跃的鹿群、曲径通幽的树林,都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令游客难忘的是,包头市民爱护环境的意识很强,几乎看不到一个人进入草坪践踏。
为包头市园林化增色的还有市南碧波千顷的“南海公园”,市中心大规模的花卉市场和新建的植物园,还有位于包头市两个城区结合部、占地750公顷的天然牧场--赛汗塔拉生态园。特别是赛汗塔拉生态园,丰茂的水草放眼难收,浓密的灌木海漫连天,飞鸟不时掠过头顶,鹿群信步走在草地上,蒙古包和勒勒车点缀其中,让人一下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悠然景观中。现场一位广东游客说:“没有想到,我们未出包头城就看到了草原美景!”
市委书记邢云介绍说,包头的园林化主要得益于一个好的规划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1955年,由国务院有关领导牵头,前苏联专家和国内年轻的城市规划人才共同为包头设计了“多中心串联式”的城市布局,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并制订了“普遍绿化、点上成景、面上成林、线上有景有荫”的绿化方案。其后,一代又一代包头的建设者们始终按照这个规划,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尤其是近年内,包头市实施了大规模的“增绿、透绿、建泉、围水”和公园建设、街道绿化等工程,建设者们用辛劳的汗水换得城市绿化一年一变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头也因此相继荣获了“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联合国人居中心2002年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完)
走近包头市,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绿。想象中,这个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300毫米的重工业城市,植被一定很稀疏。然而,当我们站在市北的大青山上极目眺望时,山脚下百余里1200多公顷的防护林带展臂拥来,城内的高楼大厦全都掩映在浓郁的绿色之中,迎风仿佛还可以嗅到城南沿母亲河环城而驻的千亩果园、万亩经济林散发出的醉人清香。
有着158万城镇人口的包头市,是随着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市长韩志然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包头市的时候,全市仅有旧城南门外大街63棵行道树、17盏路灯,一眼望去,沙石裸露、黄尘弥漫,是一座典型的塞外荒凉小镇;而如今,包头市绿化面积达5千多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1.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远远高于“国家园林城市”人均6平方米的标准。72岁的包钢退休工人杨文明是1955年从杭州支边到包头市的,他感慨地告诉记者:“如今的包头已找不到一点旧模样,老伴说我们像是又回到了江南水乡。”
记者注意到,包头的绿,不仅浓郁,而且富有风格。无论是在笔直的街道、开阔的广场还是开放的公园、小区或街头的小景,都讲究乔、灌、草、花结合,喷泉、雕塑、亭台点缀,但这些结合和点缀又没有任何两个地方是相同的。11公里长的建设路被3条绿带簇拥着,堪称一条“绿色长廊”,尤其是中间隔离带上火红的美人蕉和婆娑的柳树相映衬,把盛夏的激情和温柔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松柏挺拔的钢铁大街,串杨掩映的团结大街,垂柳成行的友谊大街,山桃吐香的民族西路……,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总共131条绿化美化街足以把包头的春夏秋冬演绎得烂漫多姿。
广场是包头园林化的又一特色。全市建成1万平方米以上的广场绿地30多处,总占地面积达133公顷,这些广场全部覆盖着大片大片碧绿的草坪,还有欧式、中式或民族风情式等风格迥异的喷泉、雕塑和曲径回廊。新建的主题各异、景色千秋的希望、友谊、团结、四季、天鹅湖等大型现代化广场,已成为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占地10万平方米的银河广场,已成为包头市的标志性建筑。这里的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声像,还有草坪上辗转挪跃的鹿群、曲径通幽的树林,都给中外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令游客难忘的是,包头市民爱护环境的意识很强,几乎看不到一个人进入草坪践踏。
为包头市园林化增色的还有市南碧波千顷的“南海公园”,市中心大规模的花卉市场和新建的植物园,还有位于包头市两个城区结合部、占地750公顷的天然牧场--赛汗塔拉生态园。特别是赛汗塔拉生态园,丰茂的水草放眼难收,浓密的灌木海漫连天,飞鸟不时掠过头顶,鹿群信步走在草地上,蒙古包和勒勒车点缀其中,让人一下子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悠然景观中。现场一位广东游客说:“没有想到,我们未出包头城就看到了草原美景!”
市委书记邢云介绍说,包头的园林化主要得益于一个好的规划和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1955年,由国务院有关领导牵头,前苏联专家和国内年轻的城市规划人才共同为包头设计了“多中心串联式”的城市布局,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并制订了“普遍绿化、点上成景、面上成林、线上有景有荫”的绿化方案。其后,一代又一代包头的建设者们始终按照这个规划,不断地充实新的内容。尤其是近年内,包头市实施了大规模的“增绿、透绿、建泉、围水”和公园建设、街道绿化等工程,建设者们用辛劳的汗水换得城市绿化一年一变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头也因此相继荣获了“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联合国人居中心2002年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完)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