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北京塑造另类辉煌
admin
2002-08-14
来源:景观中国网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段日子,北京的“地下”新闻不断跃入人们的视线。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北京地铁的发展蓝图。据最新的北京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披露,到2020年,北京市轨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段日子,北京的“地下”新闻不断跃入人们的视线。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北京地铁的发展蓝图。据最新的北京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披露,到2020年,北京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仅在市区计划铺设的地铁线路就有20条,总长近700公里。与此同时,中关村、王府井、西直门交通枢纽等人们关注的建设项目也都不约而同地将发展的目光盯住了“地下”。
“地下”工程引发投资热潮
上月底,位于中关村西区的全国首条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全面竣工。据中关村西区开发商北京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透露,伴随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同时,一个数十万平方米的“地下中关村”也正在紧张施工,它将集商业、娱乐和餐饮、停车、健身设施于一身,整个工程预计2005年完工。
令人惊喜的是,“地下中关村”项目很快带热了地面的整体开发。截至目前,已有中国蓝星集团、中物理想公司、辉煌世纪公司、新奥特集团、中国普天集团等多家高科技企业相继进入中关村西区,共同开发这个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园区。
几乎与此同时,王府井将兴建至少达到数十万平方米地下商业城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据悉,这项庞大的工程至少需要数年时间。按照专家的设想,王府井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范围初步划定为东至东单、西至王府井。这个地下工程将有可能把整个王府井现有建筑的地下部分以及地铁等设施连接起来。
一直备受关注的西直门交通枢纽也于日前透出消息,一个2万平方米的大型地下超市、有1300余车位的大型地下智能化停车场也已经初具规模。此外,西单明珠地下汽车城也即将于下月开业。尽管这个面积为5200平方米的地下城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要12块钱,但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国内汽车“巨无霸”都明确表示准备在这里开自己的专卖店。
北京地下空间发展潜力有多大
据今年年初的一次权威调查显示,目前北京行政区域内共有地下空间20749处,面积1865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50年代初北京全城的建筑面积。
北京的地下空间概念除了人防工程外,还包括楼房普通地下室、地下设备层、地铁和停车场,如果以用途划分,地下商场、娱乐场所、旅馆、仓库等占主要地位。其中楼房地下室面积最大,有1万余处,900多万平方米;其次就是人防工程,也有1万余处,780多万平方米;北京地铁占的面积有50万平方米。
然而专家却认为,尽管北京原有的地下空间面积不小,但它们大多是些独立、功能单一的个体,距离现代意义的地下空间开发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意味着,未来北京的地下工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致力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课题研究的东南大学建筑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卿推算,北京市10米深以上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19.3亿立方米,可提供6.4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超过全市现有建筑面积,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地下空间乃大势所趋
王文卿教授表示,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据悉,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与规模,而发展中国家从80年代才开始启动。眼下,日本人正在尝试加强对50至100米的深层地下空间的利用。
在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和商业城已经很常见的新加坡,当地政府仍准备制定新加坡向地下空间发展的总体规划蓝图,全面向更深的“地下空间”进军。
这些年,国内的部分城市也加快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南京地下空间开发将逐步形成以地铁为骨架、以交通节点为枢纽、以中心区为主体的城市地下空间系统。而早在2000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为配合地下空间的开发,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条例》的起草工作,新起草的法规借鉴国外有关法律,挑战传统的以土地地表为中心的土地使用权理念和制度,首次将土地使用权划分为地下空间使用权和地表土地使用权,明确“地下空间为国家所有”。
发展地下空间给北京带来什么
专家认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对推动北京的可持续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此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为城市商业区的复兴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为城市公共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经济支持,是充分利用土地的重要措施。
与传统商业活动相比,现代商业环境既需要有舒适、便捷的购物条件,也需要有充满生机的街道活动,特别是广场空间为这种活动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场所。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无疑为商区的多功能化建设提供了空间。此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还有许多优
势,一是节能,不受地面气候变化影响;二是空间封闭,为行人提供一种安全感;三是与各种交通设施联系紧密,便于吸引和疏导人流。
专家认为,地铁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命脉,未来网络发达的北京地铁和轨道交通无疑为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提供了保障。北京地下空间应当逐步形成以地铁为骨架、以交通节点为枢纽、以中心区为主体的城市地下空间系统。就长远目标而言,开发利用北京地下空间,就是要把一切可以转入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腾出地面以美化、绿化城市,扩大城市的开敞空间,让城市地面环境更接近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相协调。
当然,也有专家表示,地下空间不能毫无顾忌地开发,建筑经费、地质安全以及经济效益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不过,发展地下城市已成为一种趋势,探讨效率更高和更有创意的建筑方法,取得更佳的设计和降低成本是未来对城市设计师们所提出的新课题。本报记者 王军华
“地下”工程引发投资热潮
上月底,位于中关村西区的全国首条地下综合管廊主体工程全面竣工。据中关村西区开发商北京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透露,伴随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同时,一个数十万平方米的“地下中关村”也正在紧张施工,它将集商业、娱乐和餐饮、停车、健身设施于一身,整个工程预计2005年完工。
令人惊喜的是,“地下中关村”项目很快带热了地面的整体开发。截至目前,已有中国蓝星集团、中物理想公司、辉煌世纪公司、新奥特集团、中国普天集团等多家高科技企业相继进入中关村西区,共同开发这个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园区。
几乎与此同时,王府井将兴建至少达到数十万平方米地下商业城的消息也不胫而走。据悉,这项庞大的工程至少需要数年时间。按照专家的设想,王府井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范围初步划定为东至东单、西至王府井。这个地下工程将有可能把整个王府井现有建筑的地下部分以及地铁等设施连接起来。
一直备受关注的西直门交通枢纽也于日前透出消息,一个2万平方米的大型地下超市、有1300余车位的大型地下智能化停车场也已经初具规模。此外,西单明珠地下汽车城也即将于下月开业。尽管这个面积为5200平方米的地下城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要12块钱,但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国内汽车“巨无霸”都明确表示准备在这里开自己的专卖店。
北京地下空间发展潜力有多大
据今年年初的一次权威调查显示,目前北京行政区域内共有地下空间20749处,面积1865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50年代初北京全城的建筑面积。
北京的地下空间概念除了人防工程外,还包括楼房普通地下室、地下设备层、地铁和停车场,如果以用途划分,地下商场、娱乐场所、旅馆、仓库等占主要地位。其中楼房地下室面积最大,有1万余处,900多万平方米;其次就是人防工程,也有1万余处,780多万平方米;北京地铁占的面积有50万平方米。
然而专家却认为,尽管北京原有的地下空间面积不小,但它们大多是些独立、功能单一的个体,距离现代意义的地下空间开发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意味着,未来北京的地下工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据致力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课题研究的东南大学建筑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卿推算,北京市10米深以上可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19.3亿立方米,可提供6.4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超过全市现有建筑面积,发展潜力巨大。
发展地下空间乃大势所趋
王文卿教授表示,向地下要土地、要空间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据悉,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与规模,而发展中国家从80年代才开始启动。眼下,日本人正在尝试加强对50至100米的深层地下空间的利用。
在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和商业城已经很常见的新加坡,当地政府仍准备制定新加坡向地下空间发展的总体规划蓝图,全面向更深的“地下空间”进军。
这些年,国内的部分城市也加快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南京地下空间开发将逐步形成以地铁为骨架、以交通节点为枢纽、以中心区为主体的城市地下空间系统。而早在2000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为配合地下空间的开发,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条例》的起草工作,新起草的法规借鉴国外有关法律,挑战传统的以土地地表为中心的土地使用权理念和制度,首次将土地使用权划分为地下空间使用权和地表土地使用权,明确“地下空间为国家所有”。
发展地下空间给北京带来什么
专家认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对推动北京的可持续城市化进程意义重大。此外,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为城市商业区的复兴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为城市公共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经济支持,是充分利用土地的重要措施。
与传统商业活动相比,现代商业环境既需要有舒适、便捷的购物条件,也需要有充满生机的街道活动,特别是广场空间为这种活动提供了更为合理的场所。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无疑为商区的多功能化建设提供了空间。此外,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还有许多优
势,一是节能,不受地面气候变化影响;二是空间封闭,为行人提供一种安全感;三是与各种交通设施联系紧密,便于吸引和疏导人流。
专家认为,地铁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命脉,未来网络发达的北京地铁和轨道交通无疑为地下空间的建设开发提供了保障。北京地下空间应当逐步形成以地铁为骨架、以交通节点为枢纽、以中心区为主体的城市地下空间系统。就长远目标而言,开发利用北京地下空间,就是要把一切可以转入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腾出地面以美化、绿化城市,扩大城市的开敞空间,让城市地面环境更接近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相协调。
当然,也有专家表示,地下空间不能毫无顾忌地开发,建筑经费、地质安全以及经济效益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不过,发展地下城市已成为一种趋势,探讨效率更高和更有创意的建筑方法,取得更佳的设计和降低成本是未来对城市设计师们所提出的新课题。本报记者 王军华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