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北京“瘦身”,疏解四大非首都功能

admin 2015-07-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去年7月,北京市出台《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这个目录成为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产业指导目录。

综合新华社、北京媒体消息
 
  多年被“大城市病”困扰的北京,终于痛下决心“瘦身”。16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详细阐述了四类非首都核心功能及疏解路径。早在7月14日,北京市规划委透露消息,确定在通州建设行政副中心。

  这些信息无论对于北京市民还是对于渴望进入首都的新“移民”,都具有重要的就业和居住决策参考价值。

  背景

  建城市副中心疏解人口医治北京“大城市病”

  7月14日,北京规划委表示,将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由此,通州作为北京市副中心的“新身份”正式亮相。

  北京副中心建设不仅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节点,也肩负着医治北京市“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说,其实,早在2004年修订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就有计划地在通州预留了大量行政办公用地,准备成建制地搬过去一些机构。只不过,单靠北京市的力量还不能迅速推动行政功能的转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让通州成为城市副中心的设想变为现实。

  通州建设规划的细节,主要包括:有序推动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逐步带动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转移,通过“区域快轨”“城际铁路”等模式串联起燕郊、通州及中心城。

  根据北京市关于行政副中心的规划思路,除了把适宜的行政事业单位转移过去,北京还希望以此带动科研、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的聚集,逐步带动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转移。

  小链接

  2014年底北京常住人口超2000万

  近十年来,北京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严峻。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达2151.6万人,其中城六区1276.3万人。黄艳说:“城市‘摊大饼’式蔓延,水资源紧缺、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凸显。”

  北京“瘦身”四大非首都功能将被疏解

  16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详细阐述了四类非首都核心功能及疏解路径。此举,是为被“大城市病”困扰的北京“瘦身”。

  什么是非首都功能

  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

  “去年,北京市明确了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卢彦介绍,凡是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都可以认为是非首都功能。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明确,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说,北京需要“高精尖”产业,一般性产业占用了过多资源和能源、人力,不符合北京的功能定位。

  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

  “严”字当头,控增量疏存量

  去年7月,北京市出台《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这个目录成为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产业指导目录。

  目录中包括全市都要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如建材、造纸、纺织等一般制造业,燃煤发电,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也包括在四类功能区各自要限制的功能和产业。

  卢彦介绍,今年,目录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进行修订,全市层面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至55%,城六区受到禁限的行业由42%提升至79%。


  非首都功能将去哪儿

  制造业向河北布局,高校医院均衡发展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伯正介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确定向通州转移,对于教育医疗等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将从城六区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此外,“我们将推动一半制造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生产环节向河北转移布局,助力河北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他说。

  “疏解并非仅在北京的‘一亩三分地’。”杨宏山说,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很多功能都将往北京周边等更大空间范围进行疏解,使得北京和周边的发展都更加完善。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