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40总体规划城镇化建设现状调查
望着桌上已经摞起的一叠调研报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玉鑫昨日表示,摸清全市“百镇、千村、万点”的家底,对如何更好推进城乡一体化“更有数了”。
“上海2040总体规划——城镇化建设现状调查”的调研涉及对全市约100个镇(乡)、1661个行政村和3.6万个自然村的逐一走访和考察。上周末,其现场调研、走访部分全部结束,调研人员已经初步发现一些上海村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难题亟待解决,包括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后谁来种地、乡镇合并后如何保证公共服务不降级、是否用经济手段来反哺那些为上海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乡村等等。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悉,每镇(大册)、每村(行政村小册)的调研报告都将汇编成册。
谁来种地
尽管上海已经是大都市,但城乡差别依然客观存在,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别的存在,让郊区尤其是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发展产业、提高生活水平往往成为上至村支书,下至普通村民的迫切愿望。
“天蓝了、水清了、钱少了,人走了”,黄浦江水源保护地内的青浦钱盛村老支书的一句话,让张玉鑫印象深刻。
张玉鑫称,在崇明、青浦等一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以及比较僻远的郊区,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基本以农业为主,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控制。
“将来在整体空间格局下,郊区产业的发展应该不是单一的农业。”张玉鑫表示,从此次调研的情况来看,郊区各地方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而且即便属于同一个区,不同的地方差别也很大,因此需要根据各自的区位、特点、优势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推进一、二、三产的协同发展。
他以钱盛村为例说,当地的自然环境非常好,江南水乡特色明显。村庄具有生态农业的功能,将来还可以延伸如养老、生态旅游等服务的功能。而目前,该村只有一处小规模的休闲农业基地,每周末也就大约50个固定会员从市区来此休憩和采摘蔬菜。
随着郊区的城镇化以及不少青壮年人口进城打工或定居,本地“农二代”的数量正在下降,一些村庄使用外来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对本地“农二代”的流失,同济大学教授赵民表示,目前通过土地的流转,农业生产越来越趋向于公司化运作。
“本地‘农二代’数量的减少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只要有平台、有组织、有收益,不管是本地还是外来的劳动力,都可以来经营农业生产。”赵民表示,日本九州地区的农业劳动力已是老龄化,但如果不能再从事农业生产了,可以把土地租给当地农协经营,以保证有一定的收入。
外来人口
此次调研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偏远的郊区往往经济不发达,但自然环境保护得比较好;而近郊的一些地区尽管工业化发展较快,经济水平较高,但环境保护则相对较差,如何平衡两者间的关系,也是今后发展中无法回避的一道题目。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夏丽萍认为,郊区的生态环境是整个上海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也是一种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还需要从制度设计上、实施机制上做相应的调整。”
夏丽萍举例说,现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往往还是更多看重经济指标,这对于一些经济尚不发达的地方来说,很容易会把发展产业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考虑,这也是为什么在一些环境好的但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村里,大家考虑最多的就是通过什么手段来改善收入水平。今后是否可以对考核指标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同时通过政策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反哺,让那些为维护上海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郊区地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在调研中也发现,有些村、镇也根据自身的特色,选择合适的平台,想办法组织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农业经营适应新的环境,“这些还需要通过改革来实现。”
夏丽萍表示,对郊区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也应该有所考虑,比如如何让他们更有归属感、社区感,让他们也能自觉地维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减少或杜绝将垃圾自觉、不自觉地扔入河道等行为。
保护历史
此次调研除了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产业、人口状况等重点内容外,郊区各地的历史文化、景观风貌也被列入其中。不过,从调研初步汇总的情况看,郊区的古树名木还是保留得较多,但历史建筑大多拆除。现存不多的几处也已经破败。
近年来镇与镇之间的合并,通过两镇合一、三镇合一等措施,整合资源,谋求发展。但由于工作重心的转移,一些撤制镇在公共服务方面有所弱化,有的镇变成了社区或者是居委会,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配置减少了,也使得当地的一些历史建筑得不到有效的管理维护。
虽然有名家大宅的村落不多,但不少地方的江南水乡村落景观仍保存得较为完好。青浦西面的一些村庄沿水系展开,居民沿河而居,街道、桥梁、院落和建筑尺度宜人,民居整体建筑风格比较统一,大多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
张玉鑫表示,通过这次大规模的调研,对郊区城镇化过程中,现有的村落可以考虑作为今后保护、保留的对象。
除了村落,郊区的一些民俗也引起了调研团队的关注。像金山中宏村的农民画、青浦的田歌(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唱的歌曲,现在还有田歌队)等。在青浦商榻,调研人员还遇到了一位当地从事“阿婆茶”活动的艺人,她希望调研人员对这一民间传统给予关注。阿婆茶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社交活动,流传了800多年,由于聚在一起喝茶的都是当了婆婆的妇女,所以得名阿婆茶,已被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有底了”
此次调研郊区各区分别设一个工作组,下设若干小组,总计有30多个调研小组。调研小组的成员除了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已有工作人员外,还有来自同济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南京林业大学等五所高校的规划和建筑专业的实习生和该院的新进员工。
除了对镇(乡)、行政村进行调研,详细了解村庄的医院、学校、体育、文化、商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与居住人口的关系,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电信网络等的普及情况,以及本地居民收入、劳动就业、企业经营、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的实际状况外,还对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进行了走访,察看当地的环境、建筑,并进行了问卷调查。仅青浦区的4个调研小组就完成了对182个行政村的调研,以及1900个自然村的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