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式公共艺术小品设计
admin
2002-01-21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中国,提到“公共”二字,一般人都会觉得是大家所共有,是国家、政府在管理、在维护、在提供或撤消,但似乎与自己无太大关系。而对个人来说,“公共”的,即不属于个人的。
在中国,提到“公共”二字,一般人都会觉得是大家所共有,是国家、政府在管理、在维护、在提供或撤消,但似乎与自己无太大关系。而对个人来说,“公共”的,即不属于个人的。
但翁剑青先生关于公共艺术小品的一番论述,让我们深感:公共的,即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DIY”式公共艺术小品
在日本时,曾经有一位日本朋友指着广场说:“广场的这一个平方米是我的。”我很奇怪:“怎么说这个平方米是属于你的呢?”他说:“因为我是一个纳税人,我是一个公民,那么,这个广场就有我的一份。”他的回答令我深有感触。中国老百姓到天安门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说“广场的这一个平方米有我的贡献。”而会觉得这是国家的。他不会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纳税人,是国家的公民,天安门广场是属于每一位公民的,需要每一个人的爱护与尊重。
同样,走进一个社区,很少有业主能完全解释清楚社区内众多的雕像、石雕、木构或其它小品的真正内涵与象征意义。大都是建筑设计师同意、景观设计师点头、开发商也认可了,然后由艺术家门做出来,往那一放。也许你能懂,可即使懂了,也好象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也许你会疑惑,甚至反感,因为不明白它们是什么,设计师想表达什么,缺乏一种认同感。
在这方面,康堡花园力图有所突破,她倡导的,是互动式公共艺术小品设计,时髦地说,类似“DIY”(DO IT YOURSELF),即业主参与,相互沟通,并直接与设计师沟通,最终以共同意志为基础,设计并制作出社区公共艺术小品。公共的前提,是大家的共同参与。
参与的,才可谓“公共的”
小品选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题材、什么风格?它有几项内涵?有什么样的故事?怎么放?体现什么理念?应有什么样的功用?这一切,都需要经过每一位业主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家觉得,这个艺术与我有关,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做出来的,才可谓公共艺术作品。
是小品,更是艺术品
公共艺术小品出现在公共的、开放性的空间,是设计师的表现与创造,有形态,有风格,也许,还有故事。它更是以诠释精神为主的艺术品,是公众认同的一种人文精神的对话体现。它的风格,应体现社区住户的共同情趣与爱好的主要倾向;它的内涵,应体现社区整体的利益与品位;它的样式,则应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广大居民的理解能力的结合。这,才可称之为公共艺术小品。
协调的,才是艺术的
社区公共艺术小品,离不开大环境,很大程度上,需要与环境的协调。
以康堡花园为例。首先,她在中国,在北京,在工体东路,东西文化碰撞,现代与传统交融。环境的地方性直接决定了公共艺术小品的文化、艺术、传统、习俗、思想观念等各方内容。因此,康堡花园公共艺术小品即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俗,又通过现代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现代人生活的全新特质与内涵。
其次,公共艺术小品还应与建筑对话。康堡花园为半围合式,三进式院子源自中国传统的宅院风格设计。因此,公共艺术小品还应在体量、风格、材质乃至细部的制作与处理上或一致、或对比,但都是与社区人的生活方式相协调的形态。如以陶版烧制老四合院内孩子们“跳房子”格线镶嵌在院内青砖等。
艺术的,也是功能的
它是业主共同意志与情趣的体现。所以,它沟通人民的情感,体现社区文化,是社区的视觉基地与外显的窗口。如康堡花园铸铁的大荷花缸,木质构架等都是老北京四合院生活的重温与回忆。而经过现代科技手法改造的饮水龙头设计等,更将集审美与功能性于一体。
所以说,一项成功的公共艺术小品,它不但能塑造人的气质,还能记载社区的文化、历史,甚至影响对下一代的教育,寓教于乐。它也是园艺与绿化的补充,美化了我们的庭院,从而也美化了我们生活的整个环境。
最重要的是,公共艺术小品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亲近它,而不仅仅是远观;每个人都会去关爱它,而不再是漠视;每个人都会去描述它,而不再是莫名其意,不可琢磨。
但翁剑青先生关于公共艺术小品的一番论述,让我们深感:公共的,即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DIY”式公共艺术小品
在日本时,曾经有一位日本朋友指着广场说:“广场的这一个平方米是我的。”我很奇怪:“怎么说这个平方米是属于你的呢?”他说:“因为我是一个纳税人,我是一个公民,那么,这个广场就有我的一份。”他的回答令我深有感触。中国老百姓到天安门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说“广场的这一个平方米有我的贡献。”而会觉得这是国家的。他不会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纳税人,是国家的公民,天安门广场是属于每一位公民的,需要每一个人的爱护与尊重。
同样,走进一个社区,很少有业主能完全解释清楚社区内众多的雕像、石雕、木构或其它小品的真正内涵与象征意义。大都是建筑设计师同意、景观设计师点头、开发商也认可了,然后由艺术家门做出来,往那一放。也许你能懂,可即使懂了,也好象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也许你会疑惑,甚至反感,因为不明白它们是什么,设计师想表达什么,缺乏一种认同感。
在这方面,康堡花园力图有所突破,她倡导的,是互动式公共艺术小品设计,时髦地说,类似“DIY”(DO IT YOURSELF),即业主参与,相互沟通,并直接与设计师沟通,最终以共同意志为基础,设计并制作出社区公共艺术小品。公共的前提,是大家的共同参与。
参与的,才可谓“公共的”
小品选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题材、什么风格?它有几项内涵?有什么样的故事?怎么放?体现什么理念?应有什么样的功用?这一切,都需要经过每一位业主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家觉得,这个艺术与我有关,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做出来的,才可谓公共艺术作品。
是小品,更是艺术品
公共艺术小品出现在公共的、开放性的空间,是设计师的表现与创造,有形态,有风格,也许,还有故事。它更是以诠释精神为主的艺术品,是公众认同的一种人文精神的对话体现。它的风格,应体现社区住户的共同情趣与爱好的主要倾向;它的内涵,应体现社区整体的利益与品位;它的样式,则应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广大居民的理解能力的结合。这,才可称之为公共艺术小品。
协调的,才是艺术的
社区公共艺术小品,离不开大环境,很大程度上,需要与环境的协调。
以康堡花园为例。首先,她在中国,在北京,在工体东路,东西文化碰撞,现代与传统交融。环境的地方性直接决定了公共艺术小品的文化、艺术、传统、习俗、思想观念等各方内容。因此,康堡花园公共艺术小品即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俗,又通过现代手法的运用,充分体现现代人生活的全新特质与内涵。
其次,公共艺术小品还应与建筑对话。康堡花园为半围合式,三进式院子源自中国传统的宅院风格设计。因此,公共艺术小品还应在体量、风格、材质乃至细部的制作与处理上或一致、或对比,但都是与社区人的生活方式相协调的形态。如以陶版烧制老四合院内孩子们“跳房子”格线镶嵌在院内青砖等。
艺术的,也是功能的
它是业主共同意志与情趣的体现。所以,它沟通人民的情感,体现社区文化,是社区的视觉基地与外显的窗口。如康堡花园铸铁的大荷花缸,木质构架等都是老北京四合院生活的重温与回忆。而经过现代科技手法改造的饮水龙头设计等,更将集审美与功能性于一体。
所以说,一项成功的公共艺术小品,它不但能塑造人的气质,还能记载社区的文化、历史,甚至影响对下一代的教育,寓教于乐。它也是园艺与绿化的补充,美化了我们的庭院,从而也美化了我们生活的整个环境。
最重要的是,公共艺术小品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亲近它,而不仅仅是远观;每个人都会去关爱它,而不再是漠视;每个人都会去描述它,而不再是莫名其意,不可琢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