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规划大东湖生态绿楔
大东湖湿地公园规划 一环四湖七景区示意图
106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建七大景区
从武汉市规划局、市规划研究院获悉,作为武汉六个生态绿楔之一,大东湖生态绿楔率先拿出实施规划,将大东湖建成湿地公园,以108公里绿道串联起新建的7个景区,使大东湖区域成为武汉绿色中心。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范围北至青化路、南至九峰森林公园南边界,西至东湖风景名胜区东边界和铁路边界、东至左岭,面积约106.6平方公里,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游憩活动区三个层次。
严西湖、严东湖、竹子湖、清潭湖以及各湖泊之间的联通渠组成的环状湿地,将串联起菰蒲远香、清潭听雨、芦汀访鹭、曲岸花山、菱湖映眺、渔村烟雨景区、九峰森林公园七大景区。并于近期启动108公里绿道、17个驿站、大东湖湿地博物馆建设,并在花山区域修建旅游服务中心。
规划草案将于今日起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为30天,市民有何建议可登录www.wpl.gov.cn/gsly50921.html,或发送邮件至ddhgsyj@wpl.gov.cn。
湿地美景最长10年建成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而市民何时能欣赏到大东湖的美景。规划部门未能给出准确时间表,预计短则5年,最长可能要10年。
市规划部门负责人称,大东湖区域可以说是武汉自然资源的一块处女地,生态环境非常好。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难保不会对美景造成破坏,所以要先定下规矩,以规划的形式让最美的风景得以保护。
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也不小。大东湖区域行政权属非常复杂,实施主体也很分散。规划范围涉及青山区、化工新区、东湖高新区、东湖风景区、洪山区等。谁来建设,资金谁出,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折中的办法是保护性开发。”该负责人称,规划中的7个景区内,均划有可供开发的区域和禁止开发的区域,既让开放方乐于投资,又要明确其保护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责任。
湿地公园亮点〉〉〉
20.63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游客禁入
湿地公园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大东湖的生态系统,旅游开放居于次位。在此原则下,整个区域按生态保护的需求被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修复区、游憩活动区。
据规划部门介绍,核心保护区有20.63平方公里,为生态敏感性高,湿地及森林保存较完整、植物群落面积和存量较高的区域。包含严东湖湖面、严西湖大部分湖面。该区域只允许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游客禁止入内。
49平方公里的生态修复区,为湖畔及其周边生态敏感度高的地区,生态廊道和迁徙通道,主要位于严西湖北面区域。该区域将兴建观鸟点和博物馆,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
108公里绿道串起27景
规划部门负责人称,绿道是湖泊保护的最佳方法之一,绿道一旦建成,湖岸线更加明朗,利于市民监督。
大东湖湿地公园的绿道将形成两个环线,严西湖滨湖绿道及环严东湖滨湖绿道;以及两带,常家山-横山沿线绿道及丝路花溪绿道,其间用两横四纵的绿道线相连,总长度约为108km。
绿道将参照国际自行车标准建设,多数区域的绿道宽度将达到6米。沿途经过27个景点,在九峰设立一级服务区,其他驿站有张公山寨集散中心、水乡人家服务中心等。
规划设置13处绿道接驳点,以自行车租赁和停靠功能为主,打造绿道与旅游巴士、公交、私家车的无缝换乘。
不设城市主干道,开通两条公交快线
大东湖湿地公园外部、有3条轨道可到达,内部交通将新设两条公交快线、景区电瓶车、公共自行车等。为了保护生态,湿地公园内不设城市主干道。
即将建成通车的武黄城际铁路在花山设有花山站,方便城市圈游客快速抵达湿地公园;远期建设的轨道10号线和30号线为游客快速抵达创造有利条件。
为方便游客,还将开通连接武汉站、轨道二号线光谷大道站等交通枢纽和东湖景区、九峰森林公园、严西湖、严东湖、花山集镇的旅游公交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