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面对新供求关系 国内设计师应更职业化

admin 2002-01-29 来源:景观中国网
约翰·丹顿捉笔阳光100,六角鬼丈操刀东晶国际,奥托·斯泰德勒接手北京印象……设计界的洋风劲吹不仅为楼市增加了更多的看点,洋设计师们丰厚的入帐也引发了国内设计界
    约翰·丹顿捉笔阳光100,六角鬼丈操刀东晶国际,奥托·斯泰德勒接手北京印象……设计界的洋风劲吹不仅为楼市增加了更多的看点,洋设计师们丰厚的入帐也引发了国内设计界对设计价值的反思。同时,无论是市场规律的直接作用还是设计院所自身体制改革的推进,都在促使国内设计师一步步走向价值的天平。而取得应得的市场标签,国内设计师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蓝图为谁而绘  修正错位的市场接口才能打破瓶颈

    有观点认为,国内的设计师不注重市场调查,对设计细部的把握不够,但对北京金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黄汇的采访否定了这种观点。黄汇养成了经常坐公交车上下班的习惯,她认为主要是为了接触来自市场一线的信息,早上,她可以听到车上邻居们商量如何与拆迁部门交涉、到哪儿买房值不值,下班时人们比较那里的房子好那里的房子差。她认为这样使她形成了以住户心态来考虑住房设计。在设计北京北潞春生态小区时,黄汇认为他们之前更是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即便如此,黄汇仍然对公司在设计市场的发展显得有些无奈,“我们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在设计时也考虑了许多市场的因素,也相信开发商采用我们的方案会赚钱。但是因为知识产权问题,我没有写在上面,开发商没看懂就只好算了。好多工程我们拿不到,即使拿到的工程,有的是最便宜也是最难的做完后,开发商会以某种理由辞掉你。”

    说国内建筑师不接触市场确实有些冤枉,许多设计师对住宅消费走向还是给予了很大关注。国内设计师在市场中遇到很多的无奈也深刻阐释了他们并非不了解市场,问题是如何与开发商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接口,使自己对市场的分析和把握很好地传递给开发商。把自己的设计不仅为住户认可,并且得到开发商的认可。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比对住宅消费市场的把握更重要。

    随着开发行业的兴起带来的市场细分,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摆在了国内设计师面前:他所绘就的蓝图必须经过开发商才能成为现实,支付设计费的也是开发商。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开发商对设计单位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如何取得开发商的认可成为设计单位做大做强的瓶颈。黄汇甚至认为,现在已经不是开发商给设计师多大空间的问题,而是让不让你入门的问题。竞争中设计单位也出现了分化,一种是设计师唯开发商之命是从,让怎么干就怎么干。许多设计单位迎合开发商的喜好,甚至在投标前把开发商的胃口都摸透了。二是黄汇所讲“坚持原则”的,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而且也在为开发商考虑,但常常在竞争中被淘汰。尽管她认为开发商、设计师、住户在设计问题的价值取向上是根本一致的。

    黄汇的另外一句话似乎道出这种尴尬局面的深层原因,她说,过去我们有一个不对的概念,就是我们是在为住户考虑,而开发商是在为自己的钞票考虑。

在规尺之中经营  为开发商算帐的设计最值钱

    黄汇认为,最有价值的设计是能够给住户带来实惠的设计。而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什么是对于开发商而言最有价值的设计时,她认为是最能为开发商带来利润的设计。她分析说,如果设计师让开发商赔钱,那就是让开发商做慈善家。应该让开发商挣钱,不挣钱他就不干了。

    如何实现设计师在开发商心目中的价值,黄汇总结为“在设计中为开发商算帐”。算加法,也要算减法。比如说这一块加点什么,那么相应的就可以减掉什么来降低成本。有的是加上之后可以为开发商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增加项目的卖点从而为开发商带来利益。

    北潞春小区在设计中,黄汇建议开发商使用分户燃气采暖系统,一开始开发商听说要给每户安装一个8000元左右的燃气炉,不太赞成,认为太贵了。黄汇给开发商算了一笔帐,一个燃气炉8000元,小区共有1500套房子,共需1200万元。如果不用燃气炉,小区盖一个采暖锅炉房再加上铺设供热管道需要1400万。况且,锅炉房占地面积还不小,同时还要配备堆煤场、堆渣场等,砍掉了锅炉房,省下的地皮又能盖一栋楼。开发商最后完全支持这一方案。污水处理中也算了一笔细帐,由于北潞春小区距离规划中的污水排放口很远,需要铺设很长的管道,并且由于出口地势高于小区,还必须配备抽水泵,组团内还要建化粪池,所以直接排放并不省钱。而采用污水处理系统,上述设备、工程都可以不用。尽管多花了几十万,看似增加了成本,但从另一方面,又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小区内绿地系统夏季每天要浇灌400吨水,用自来水1.5元一吨,而处理后的中水是0.5元一吨,这样每吨水就能省一元。现在绿化用水涨到了2元多,这样一吨水就省近两元。

走出“大师”光环  造就职业设计师先培养职业感觉

    坐落于西单的中国银行大厦常常吸引许多设计师的目光,关注的原因是因为它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在国内设计师中,“大师”情结或许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尽管并不是每一个设计师都能够成为大师。将自己的作品以建筑的形式广为传承成为一位设计师美好而合理的愿望,国内设计师承载太多的社会责任感和一脉相承的作品情结使他们在市场调整的大潮中遭遇了许多尴尬。黄汇将生态小区的建设称为“做了一件对社会很有意义的事”,尽管为开发商算帐使设计单位损失了几十万元的设计费。

    对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无限敬佩的同时,我们也为其更多的无奈而担忧。毕竟我们看到,在北京财富中心轰动业界的设计竞标中,尽管每一项设计方案都浸润了设计师无数的心血,而最终只会有一幅蓝图在朝阳区那块寸土寸金的土地上成为现实,其余方案也许就永远在纸上停留。

    做科学向钱学森看齐,学文学则要与鲁迅比肩,传统的引导方式使人们在学生时代就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设计界更有赵冠谦、崔恺等为设计师做导航。我们丝毫不能指摘大师在推动行业进步中的作用,但市场体制的变化和设计师身份的转变将使设计师必须走出“大师”情结首先成为一个职业人,设计“商品”属性的形成也在影响着设计师的思维方式和对设计价值的重新认识。同时,走出“大师”的光环并不抹杀设计师的激情,也并不意味着“产品制造者”不能产生大师,而是让设计师更加理性地去面对已经和正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设计市场的供求关系。随着设计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我们需要一个庞大的职业设计师队伍来支撑和活跃这个市场,而培养职业感觉似乎应是设计师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