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出炉
2008年11月29日,设计总高度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正式开工,它将超过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目前国内规划中的第一高楼。“上海中心”总投入将达148亿元,预计将在2014年竣工交付使用。上海中心(左)建成后将与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形成“品”字型超高层建筑群(效果图)。
统计显示,美国高度排名前50的摩天大楼的投资方,只有16座来自房地产或者物业公司,其余34座主要来自零售、石化、汽车、航空、港口等实体企业。但是在中国,情况却大不相同,排名前50位已经建成摩天大楼中,房地产企业占了25座。
以实体企业投资为主体的美国发展模式,意味着大楼建成后出租运营压力不大,企业总部本身就会消化一部分。但是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大楼,就面临着建成后的销售或者出租压力。因此这个榜单也提醒,中国摩天城市面临这过度投资的风险。
当前国内一些并不具备“摩天大楼”消费力的城市,也在规划兴建顶级摩天大楼,他们包括:海口、昆明、防城港、南宁、东莞等等。比如广西防城港市,计划要兴建528米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高度超过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但是防城港的城市人口却还不足100万。而在“中国城市规划摩天建筑总量排行”中,GDP总量刚破1000亿元的贵阳,却规划了17座摩天大楼,在全国居第五位。
那么通过上面的数字,当前国内的摩天大楼热潮,到底健康与否,多与不多,大家心里都会有杆秤。
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让人兴奋,但是我们却更关心光彩背后的隐忧,因为惊人的“800座摩天大楼”的数字,让人不得不联想起那个著名的“劳伦斯魔咒”。
1999年,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劳伦斯首度提出了“摩天大楼指数”的概念,因为他发现——经济衰退或者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的摩天大楼落成的前后。
摩天大楼往往被看作是经济发达和财富的象征,把它和经济衰退联系起来,这种关联初看起来好像违背了人们的常识,但是如果深入分析,这背后逻辑关系丝丝相扣——一般情况下,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会鼓励一些大型项目的产生,但是过度投资和金融投机也会相伴而生,当泡沫即将危机经济时,政策就会转为紧缩来应对危机,这也就使得摩天大楼的完工,成为政策转向与经济衰退的先兆。
“大厦建成,经济衰退”——这个惊人发现,被劳伦斯称之为“百年病态关联”,他历数了从20世纪初开始的4轮摩天大楼建设高潮,每一次都伴随着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这其中不乏帝国大厦、世贸中心以及吉隆坡双子塔楼和迪拜塔的身影。
我们希望这只是一种巧合,也许这个扫人兴致的指数,它更大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关注狂欢背后的危机,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