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广东绿道讲坛在京召开 共谋绿道可持续发展之路
规划建设绿道网,实现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举共赢,是新时期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创新举措。
4月27日,第一期“广东绿道讲坛”在北京举行。图为讲坛现场。 |
4月27日,首期“广东绿道讲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以及国内建设系统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围绕“绿道功能综合开发”的主题,通过主旨报告、专家解析、互动交流等方式,共享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共析绿道的问题与困难,共谋绿道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副部长、广东省人民政府许瑞生副省长等领导出席本期讲坛。
图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为讲坛作主旨报告。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为本次讲坛作了主旨报告。他充分肯定了广东省在绿道网建设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认为绿道建设是一项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共赢,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崭新实践。
仇保兴归纳总结了实现绿道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要点和提高绿道规划水平的设计重点,并强调绿道是具有明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内需”,在城镇化的中期应大力加以推广。
仇保兴指出,绿道是基于城乡统筹的“新生事物”,其规划、建设和管理都必须本着“创新”的意识来遵循“高效节俭”的原则;绿道是当地百姓的“幸福”工程,应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级负责、连线成网、有序推进。
图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左四)、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瑞生(左五)颁发全国人居范例奖。
会上,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许瑞生介绍,如今绿道网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完整、连续、可达的生态廊道,有效疏缓了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绿道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等多方面的功能也逐步显现,对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许瑞生指出,绿道网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慢行系统,为城乡军民出行提供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以及进一步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机会。他说,绿道休闲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日益成为珠三角居民锻炼身体、旅游度假的优先选择,慢行、跑步、骑车再次回到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中。
许瑞生说,由于占地小且施工难度不大,我们用仅能建设几十公里高速公路的钱建成了贯通珠三角、服务几千万人口的两千多公里绿道,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和好事。
据了解,2010年以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由6条省立绿道和众多深入城市内部的城市绿道组成的珠三角绿道网,2327公里的省立绿道和2828公里城市绿道宛如一条条绿色的珠链,串联起珠三角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公园、绿地和古迹遗址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深入到广大城市和乡村地区,在构筑起区域整体生态安全格局的同时,为广大城乡居民亲近大自然提供了新的绿色开敞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绿道讲坛也获得了很多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迪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绿道这个工作从一开始就是是自上而下的,是由省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它逐渐变成一种全民参与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它使得许多普通民众认为绿道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所以,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绿道的作用来说,广东省的这项工作是一项壮举,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实现了珠江三角州地区的主要城市的连环效应,获得广泛的市民的认同。
他表示,希望广东省的绿道建设的经验,能够在中国其他的省市进行推广和普及。
藉此次讲坛之机,仇保兴和许瑞生为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9个城市颁发了全国人居范例奖(珠三角绿道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广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