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台发展规划 拟建一流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
admin
2012-03-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日前,四川省旅游局正式公布了经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的《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为“十二五”时期的四川旅游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
“十一五”期间,四川旅游克服了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众多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在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886.09亿元,比“十五”末期增加1164.83亿元。在此期间,四川省于2007年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全国第八个旅游总收入跨千亿的省份;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目的地体系得到不断完善,旅游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尤其是汶川地震后旅游业迅速恢复振兴,对促进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更为全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四川旅游在“十二五”时期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呢?
日前,四川省旅游局正式公布了经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的《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为“十二五”时期的四川旅游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
确保4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四川要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在我国西部的排头兵优势更加突显。
这一总体目标体现在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旅游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等方面。
按照《规划》,到2015年,四川省旅游总收入要超过4000亿元,年均增长16.7%,相当于全省GDP的13.6%;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4亿人次。
产业结构上,旅游业要与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观光旅游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养生、自驾游、美食、商务会展等高端和新兴旅游产品得到健康培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产品体系更为健全和优化。根据《规划》,四川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建成100个国家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新增5个,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快速转化。
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业也将得到加快发展,要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并在全行业范围内推进节能环保,建设一批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认证一批生态景区、循环型景区,创建一批绿色旅游饭店。到“十二五”末期,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20%。
同时还将初步建立起旅游安全法规、旅游安全预警、旅游安全控制、旅游应急救援、旅游保险“五位一体”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形成信息畅通、协调有力、应对高效的旅游安全防范预警应急处置体系。
“1355”的战略布局
根据四川旅游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联系和旅游发展基础,《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四川旅游将按“1355”的格局发展,即:1个旅游经济增长极、3个旅游经济带、5个特色旅游经济区和5条旅游环线。
其中,旅游经济增长极是指大成都旅游经济增长极。该增长极以成都为核心,将集约开发龙门山、“两湖一山”(龙泉湖、三岔湖、龙泉山)、彭祖山、黑龙滩等4大组团,重点开发一批旅游综合体,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3个旅游经济带分别是指成绵乐旅游经济带、成渝旅游经济带和成雅攀旅游经济带。这3个经济带覆盖了乐山、广元、内江、遂宁、凉山、攀枝花等多个市(州),将重点打造以世界遗产、古蜀文化、乡村休闲、地震遗址、三国文化、大千文化、彝族文化、攀西阳光等为主题的多个项目。
5个特色旅游经济区则分别是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环贡嘎生态旅游区、亚丁香格里拉旅游区、川南文化旅游区和秦巴生态旅游区。这里既拥有九寨、黄龙、贡嘎山、稻城亚丁等绝世美景,也有藏羌文化、红色文化、竹文化、盐文化、恐龙文化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围绕四川全省旅游交通大干线的建设,5条旅游环线分别是以九寨黄龙世界遗产为核心的“九环线”、以“大熊猫原生态旅游”为主的“大熊猫线”、以长江自然山水和川南民俗文化为主的“长江线”、以“香格里拉”为品牌且康巴风情、彝族风情、摩梭风情浓郁的“香格里拉线”和以“蜀道遗踪三百里,蜀汉英雄两千年”为整体形象的“三国线”。
着力完善六大体系
《规划》为四川旅游在“十二五”时期确定了“六大体系”的发展任务,即:优化产品体系、完善服务体系、创新营销体系、夯实基础体系、健全管理体系、构建保障体系。
在产品体系方面,四川省将重点开发古蜀文化、蜀汉三国、佛教道教文化、天府古镇、特色文化村落、巴蜀名人故居、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文化旅游发展5个“10”的目标,即:开发10大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建设10个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推出10台大型文化演艺节目、培育10大文化旅游商品品牌、重点打造10大特色文化节庆品牌。同时,还将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着力打造一批以商务会展、工业科技、运动康体、中医养生、修学科考、宗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积极培育高端旅游产品,不断创造旅游消费亮点。
为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四川将加快完善旅游娱乐、旅游购物、旅游咨询等旅游服务薄弱环节,提升“吃住行游”等服务要素水平;同时高度重视旅游企业在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加快培育壮大旅游企业,推动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并且提高全省居民好客意识,增强全社会发展旅游共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打造四川旅游服务品牌。
在营销体系创新方面,《规划》提出,要构建一体化的营销格局,建立专业化的营销组织、现代化的营销信息系统、全程化的营销管理制度和特色化的营销宣传网络。同时,四川还将大力推动市场化旅游类出版物的发行,有效借力航班、高铁等移动平台媒体营销,注重影视传播,并重点发展网络营销。
“十二五”时期,四川将切实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项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重点构建舒适便捷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着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强化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期间,将完善3A级以上景区对外联系通道,提高4A级景区和县域交通主干道之间的连接线道路服务水平,并建设100个自驾车营地、100个汽车旅馆和80个旅游集散站、点。同时,还要以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探索新技术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试点建设成都、乐山、绵阳等3个智慧旅游城市,以及九寨、都江堰、峨眉山、阆中古城等10大智慧景区。
《规划》还从建立大产业发展机制、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旅游诚信系统建设、推进旅游统计制度改革等方面对健全旅游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从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政策保障、加强人才保障、健全安全保障等方面对构建保障体系提出了要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四川旅游在“十二五”时期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呢?
日前,四川省旅游局正式公布了经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的《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为“十二五”时期的四川旅游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
确保4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四川要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在我国西部的排头兵优势更加突显。
这一总体目标体现在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旅游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旅游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等方面。
按照《规划》,到2015年,四川省旅游总收入要超过4000亿元,年均增长16.7%,相当于全省GDP的13.6%;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4亿人次。
产业结构上,旅游业要与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观光旅游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产品开发成效显著,养生、自驾游、美食、商务会展等高端和新兴旅游产品得到健康培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产品体系更为健全和优化。根据《规划》,四川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建成100个国家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新增5个,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快速转化。
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旅游业也将得到加快发展,要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并在全行业范围内推进节能环保,建设一批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认证一批生态景区、循环型景区,创建一批绿色旅游饭店。到“十二五”末期,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20%。
同时还将初步建立起旅游安全法规、旅游安全预警、旅游安全控制、旅游应急救援、旅游保险“五位一体”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形成信息畅通、协调有力、应对高效的旅游安全防范预警应急处置体系。
“1355”的战略布局
根据四川旅游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联系和旅游发展基础,《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四川旅游将按“1355”的格局发展,即:1个旅游经济增长极、3个旅游经济带、5个特色旅游经济区和5条旅游环线。
其中,旅游经济增长极是指大成都旅游经济增长极。该增长极以成都为核心,将集约开发龙门山、“两湖一山”(龙泉湖、三岔湖、龙泉山)、彭祖山、黑龙滩等4大组团,重点开发一批旅游综合体,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3个旅游经济带分别是指成绵乐旅游经济带、成渝旅游经济带和成雅攀旅游经济带。这3个经济带覆盖了乐山、广元、内江、遂宁、凉山、攀枝花等多个市(州),将重点打造以世界遗产、古蜀文化、乡村休闲、地震遗址、三国文化、大千文化、彝族文化、攀西阳光等为主题的多个项目。
5个特色旅游经济区则分别是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环贡嘎生态旅游区、亚丁香格里拉旅游区、川南文化旅游区和秦巴生态旅游区。这里既拥有九寨、黄龙、贡嘎山、稻城亚丁等绝世美景,也有藏羌文化、红色文化、竹文化、盐文化、恐龙文化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围绕四川全省旅游交通大干线的建设,5条旅游环线分别是以九寨黄龙世界遗产为核心的“九环线”、以“大熊猫原生态旅游”为主的“大熊猫线”、以长江自然山水和川南民俗文化为主的“长江线”、以“香格里拉”为品牌且康巴风情、彝族风情、摩梭风情浓郁的“香格里拉线”和以“蜀道遗踪三百里,蜀汉英雄两千年”为整体形象的“三国线”。
着力完善六大体系
《规划》为四川旅游在“十二五”时期确定了“六大体系”的发展任务,即:优化产品体系、完善服务体系、创新营销体系、夯实基础体系、健全管理体系、构建保障体系。
在产品体系方面,四川省将重点开发古蜀文化、蜀汉三国、佛教道教文化、天府古镇、特色文化村落、巴蜀名人故居、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文化旅游发展5个“10”的目标,即:开发10大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建设10个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推出10台大型文化演艺节目、培育10大文化旅游商品品牌、重点打造10大特色文化节庆品牌。同时,还将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并着力打造一批以商务会展、工业科技、运动康体、中医养生、修学科考、宗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积极培育高端旅游产品,不断创造旅游消费亮点。
为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四川将加快完善旅游娱乐、旅游购物、旅游咨询等旅游服务薄弱环节,提升“吃住行游”等服务要素水平;同时高度重视旅游企业在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加快培育壮大旅游企业,推动旅游市场主体发育,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并且提高全省居民好客意识,增强全社会发展旅游共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打造四川旅游服务品牌。
在营销体系创新方面,《规划》提出,要构建一体化的营销格局,建立专业化的营销组织、现代化的营销信息系统、全程化的营销管理制度和特色化的营销宣传网络。同时,四川还将大力推动市场化旅游类出版物的发行,有效借力航班、高铁等移动平台媒体营销,注重影视传播,并重点发展网络营销。
“十二五”时期,四川将切实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项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重点构建舒适便捷的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着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强化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期间,将完善3A级以上景区对外联系通道,提高4A级景区和县域交通主干道之间的连接线道路服务水平,并建设100个自驾车营地、100个汽车旅馆和80个旅游集散站、点。同时,还要以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探索新技术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应用,试点建设成都、乐山、绵阳等3个智慧旅游城市,以及九寨、都江堰、峨眉山、阆中古城等10大智慧景区。
《规划》还从建立大产业发展机制、加快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强旅游诚信系统建设、推进旅游统计制度改革等方面对健全旅游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从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政策保障、加强人才保障、健全安全保障等方面对构建保障体系提出了要求。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