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四川鞍子河首个“悬浮建筑”正式开放

admin 2011-09-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第一个“悬浮”在地面上的建筑——大熊猫宣教中心揭开面纱,正式向公众开放。这一栋藏在山林里的三层建筑,不仅体表有大大小小的“斑点”,离地面近1米的空间,还可以让小动物们随意“穿越”。
  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第一个“悬浮”在地面上的建筑——大熊猫宣教中心揭开面纱,正式向公众开放。这一栋藏在山林里的三层建筑,不仅体表有大大小小的“斑点”,离地面近1米的空间,还可以让小动物们随意“穿越”。 

  更轻便 “比板房舒服暖和”

  这座轻钢建筑,由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制造、建造。说起建筑的最大亮点,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老师朱竞翔说:“房子的重量是普通砖房的1/3,打个比方说,其他建筑是个胖子,那它(宣教中心)就是个运动员。”更方便移动、拆卸,建筑垃圾更少,这样的低碳环保建筑,住起来却很舒服。

  “板房虽说重量也很轻,但是冬天冷、夏天热,这座房子却不会,可以有效抵御林区的阴冷潮湿,有很好的保温设施,让人进去后觉得很舒适。”朱竞翔说,在设计房子时,出于对自然的敬畏,进出的大门比普通的矮了近20CM,“这让进出参观的人会低头,寓意对自然的尊敬。”

  更环保 给小动物留下走廊

  据介绍,宣教中心在设计上,还处处考虑了环保的因素。远看这座建筑,身上仿佛布设着规律的“斑点”,走近了就会发现,其实是许多黑白喷绘的大熊猫等动物的剪影,而没有形状的阴影,则代表地球上不断消失的物种。

  “还有一个特色是,房子中间是悬空的,离地面最近的约40CM,最远的有1米多,留下的走廊,小动物是可以随意走动的。”朱竞翔说,为了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宣教中心内用图片和仿真模型,代替传统的动植物标本,不同朝向的‘立体’窗户,也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WWF中国(世界自然基金会)生物多样性及项目实施总监朱春全认为:“这座由WWF资助修建的宣教中心,不仅能给公众提供接受生态教育的场所,还希望这座建筑能起到示范作用,其环保低碳、尊重自然的建筑设计理念能在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得到推广。”

  链接

  鞍子河保护区

  鞍子河保护区是邛崃山系重要的保护区,保护区地处卧龙和黑水河保护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连接邛崃山系大熊猫种群的关键性走廊带,也是邛崃山系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的建立把卧龙、黑水河、蜂桶寨、喇叭河自然保护区联结起来,构成邛崃山系大熊猫的保护网,使邛崃山系877980公顷的大熊猫栖息地形成一个整体,对促进邛崃山系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种群基因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