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杭州市出台规划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余杭

admin 2010-12-0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是 “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可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流逝,许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欠佳,随时有消失的危险,亟待抢救。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是 “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可随着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流逝,许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欠佳,随时有消失的危险,亟待抢救。 

  7日上午,记者从杭州市规划局了获悉,为确保余杭区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市规划局出台了《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余杭篇》。对余杭的良渚文化遗址、塘西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文物古迹、遗产类建筑风景名胜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作出了具体保护规划。 

  目前,该规划正在杭州市规划局大厅公示,公示期从今天开始至2011年1月5日。 

  “四片、七廊、多点”构建保护体系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作,使这里成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余杭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今天,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代表。 

  根据专家组的调查发现,余杭现存不可移动文物共计1651处,其中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共76处。 

  本次《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余杭篇》规划范围为余杭区行政管辖范围,包括4个街道、14个镇和1个乡,地域面积为1226平方千米。 

  结合余杭区自身的特点,本次规划将余杭构建为“四片、七廊、多点”的保护框架。即:“四片”为东部、中部、西部、南部四个保护片区;“七廊”为七条水文化保护河廊;“多点”即是分散在村镇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 

  “两区两轴一民俗”焕发新光彩 

  根据《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余杭篇》,余杭区的历史遗存的利用展示,更加一目了然,也更加焕发光彩。 

  在文化遗址方面,规划将良渚文化遗址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着力打造良渚文化民俗。与西面的禅茶文化共同构建有本土特色的两大休闲旅游区。 

  在文化名镇、街区保护上规划上,整重点突出红色文化及水乡传统街巷风貌。加大水乡视线走廊、建筑风貌以及京杭运河的保护力度。 

  形成了老余杭——仓前——塘西——水北街的“运河文化休闲旅游轴”,以及余杭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西镇区委旧址——新四军陆军被服厂旧址的“党史胜迹红色旅游轴”。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媲美世外桃源 

  《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余杭篇》初步确定九曲岭上、高村和山沟沟村作为拟推荐历史文化名村,划定保护范围i并制定相应的保护要求。 

  杭州市城市规划院工作人员舒先生告诉记者,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中,调查小组对那些从古至今保留下来的乡土村落的评价很高,部分保存得十分完好,风景也十分优美,比如余杭仓前老街,余杭区中泰乡的九曲岭上古村落等。

  其中,九曲岭上古村落被调查小组称为“世外桃源”,那里只剩下9户人家,因此,大家也称之为“空壳村”。这里具有典型的山村民居特色,至今还保持着古村落的原始风貌。 

  如果想去那里看看,可以走02省道往临安方向至余杭、临安交界处,再向当地居民打听下去南峰村的路就可以了。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