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成都中心城区河岸新建建筑要呈“V”形布局

admin 2010-12-06 来源:景观中国网
从粗放管理到明确细节,从弹性要求到刚柔并济,未来的成都市中心城区建筑将少一些均姿,多一些错落,少一些“单打独斗”,多一些区域和谐。《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2010年试行版(以下简称“导则”)目前正在试行,对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六大重点地区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市民塑造一个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

  从粗放管理到明确细节,从弹性要求到刚柔并济,未来的成都市中心城区建筑将少一些均姿,多一些错落,少一些“单打独斗”,多一些区域和谐。《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2010年试行版(以下简称“导则”)目前正在试行,对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六大重点地区设计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市民塑造一个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

  “导则”已于日前试行,未来两年内,在实践的基础上,“导则”将进一步完善,最终正式实行。

  注重针对区域的“和谐” 

  参与编制“导则”的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所长涂海峰介绍,未来中心城区在规划时将致力于构建“多中心、簇群状、梯度式”的总体空间形态,自内向外形成由高到低、由密到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意向鲜明、节点突出,色彩协调、风格多样的高品质城市空间环境。 

  “以前做城市设计时,大都针对具体项目来做,而‘导则’的一大改变是将过去只针对项目的规划变为针对区域的规划。”涂海峰介绍,比如新建一个建筑,所考虑的范围、角度是以建筑本身出发,以个体为主。以后将从整体区域来思考,建筑是区域的一部分,在错落有致的同时满足整体的和谐。

  “导则”中列出了中心城区6大重点控制地区,分别是:滨河地区、公园周边地区、临路地区、城市核心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以及“198”地区。

  滨河区域建筑“V”形延伸

  “导则”中的滨河地区包括了锦江(原府河、南河)、沙河、东风渠、清水河、江安河等。涂海峰介绍,滨河地区在规划管理上要遵循建筑多样性、空间亲水性、绿化渗透性和交通可达性原则。

  三环路以外,主要河流两侧200米范围内住宅建筑高度将按照“沿河低、渐升高”的理念,自河道向外依次递增,形成“V”形布局。“成都人喜欢水,但你会发现,现在中心城区河两边几乎都被一栋栋高层建筑占满了,从空间上看,河已渐渐被‘封闭’了。”涂海峰说,“我们提出,河流沿线鼓励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形态,增加空间通透性。”

  在丰富天际线层次感的同时,“导则”还鼓励沿河建筑屋顶采取穹顶、拱顶、坡顶、平顶等多种建筑屋顶形式,公共建筑屋顶也可增加绿化,并加强建筑立面垂直绿化。

  “198”地区严控建筑高度

  对于“198”地区(成都规划的198平方公里非城市建设用地),“导则”在建筑布局和形体、建筑界面、生态绿地、交通联系上都对其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

  涂海峰认为,“198”地区的规划思想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体现,既是现代服务区,也是未来城市主要展示区。

  “导则”不仅要求其满足建筑协调性和空间开放性的要求,还必须符合环境生态性的要求。据介绍,“过渡区建筑高度控制”是“198”地区设计的亮点。它要求在绕城高速两侧200米到500米范围内,建筑高度不超过15米,绕城高速500米生态带以外其他“198”地区建筑高度最大不超过40米。而在沿河地区,建筑高度同样采用“V”形布局,滨水高层建筑以点式为主,与周围绿化形态相结合,体现“198”地区城乡两级的和谐性。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