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杭州历史建筑保护遇难题 今年投入1.5亿保护还不够

admin 2010-11-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杭州的历史建筑保护,虽然在全国来说是走在了前面,但也不尽如人意。那么,杭州现行的历史建筑保护规则大体是怎样的?面临一些怎样的困境?历史建筑保护在意大利及英美法等国,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中又有哪些是我们所能借鉴的呢?
  杭州的历史建筑保护,虽然在全国来说是走在了前面,但也不尽如人意。那么,杭州现行的历史建筑保护规则大体是怎样的?面临一些怎样的困境?历史建筑保护在意大利及英美法等国,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中又有哪些是我们所能借鉴的呢? 

  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的困境 保护修缮费用是个无底洞

  在走访寻查的过程中,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志愿者张凤书发现,很多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但住在里面的居民却并不愿意去维修。“主要还是钱的问题。”他说。

  根据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补贴的有关规定,房屋所有权属单位自管产、个人私产的,保护整治费用应由单位、个人承担为主。市级财政可适当补贴,补贴比例一般仅为10%到20%。

  目前,历史建筑的维修需经过审批,而审批手续较为繁杂,加上历史建筑维修跟别的建筑不一样,很专业,工本也要多得多,因此不少居民望而却步。

  记者从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了解到,2010年杭州市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专项资金预算为1.5个亿,这在全国的城市中排在比较前列的位置,甚至比上海和天津都要高。但是,“历史建筑维修的资金投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浙江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余健介绍,“文物修复尽量要保持原有工艺、材料,修得越仔细,花费就越多。”

  记者了解到,这1.5亿主要用于搬迁安置费、历史建筑整治工程费、街区费用和其他专项(包括档案管理、调研、资料收集和奖励基金等)。

  其中,大约有90%的款项用于搬迁安置、修缮和整治历史建筑。还有一笔款项专门用于奖励对历史建筑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或热心市民。

  “目前投入是多元的,其实远远不止市级财政支出的1.5个亿,还包括各区政府的投入以及私人、产权单位修缮的费用,”历保中心历史建筑工程科吴小姐告诉记者,“从2005年到2009年底,市政府共拨付5.24个亿,而所有的保护费用加起来估计不低于60个亿。”

  事实上,专家认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费用就像个无底洞,很难填满。
技术和管理人才奇缺   与普通建筑修理不同,历史建筑修缮需要更多专业技术和经验。而目前,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历史建筑维修工人很缺乏。

  “培养技术工人是件很花钱的事,”余健感叹,“一个好的技工,每月工资一两万也不为过。不过很多公司都不舍得在这方面投钱。”

  历史建筑保护人才,还包括经营管理人才。这种人才既要“懂”历史,又要会经营。他们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达到双赢局面。杭州也有范例,比如西湖边的历史建筑。往往用作高档商业会所,既保护了建筑体,又不愁资金问题。但总的来说,历史建筑的保护经营人才还是非常缺乏。

  国民观念有待提升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政府对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视大多是由国民的热情推动。美国国家历史保护基金会的建立就是由民众推动,但国内民众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意识却不强。

  “国内的有钱人比较倾向于把钱投到慈善上,对历史建筑的投资极少。”浙江省古建筑研究院院长黄滋说。

  虽然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的资金来源中有“社会各界捐赠”一项,但目前,每年的捐赠款仍属“九牛一毛”。

  另外,民众对历史建筑保护缺乏热情,还表现在历史建筑的产权所有人身上。他们往往嫌手续烦琐,资金太高而放弃对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

  历史建筑保护的世界经验 政府主导的“杭州路径”

  杭州目前的历史建筑保护思路,是彻底的政府主导。

  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市级区级各级财政投入。政府主管部门是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一般来说,一个历史建筑保护的缘起,是产权人或单位及热心市民的推荐,然后历保办牵头组织市规划局和市园文局共同召开专家评审会审核并确定名单,接下来就是调研、查找资料、撰写标志牌,最后是挂牌保护。此后,由历保办组织志愿者进行调查、区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巡查、市历保办工作人员不定期抽查,这样来监督历史建筑的保护。一旦发现问题,发放整改通知书到区里和产权人、产权单位手上,责令整改或修缮。

  历史保护建筑修缮的具体流程则是:由个人或者单位申报到区,区建设局共同确定维修方案,再报请市历保办审核,市历保办牵头组织市规划局和市园文局共同召开专家评审会审核方案,再将方案返回区里、产权人或单位组织施工。
民间组织强力介入的“意大利模式”   古建筑保护隶属于文化遗产保护,在全世界,“意大利模式”尤其受人推崇。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保护,主体是政府,但在提供专业意见和监督两方面,民间组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意大利模式”的主要路径是这样的:首先,政府每年提供近20亿欧元的保护经费。政府主要由文化遗产部出面,文化遗产部成立门票价格管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拥有考古、艺术、建筑、环境等领域的专家。在这些专家的监督下,社会各方组成的基金会(包括很多慈善资金)或者私人企业联合体会出面经营管理文化遗产。

  不论文化遗产的产权是私人的还是国家的,国家都有开发权和监督保护权。也就是说,文化遗产的经营单位要接受文化遗产部门专家的监督。文化遗产经营所得收入,比如门票收入,会回流到国库,用于遗产的保护。

  而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作为,则要接受民间组织的监督。意大利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跟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一样,都非常发达。这些民间组织分工明确,有的精通文化遗产的评估,有的精通策划,有的精通保护,他们会给政府提供专业意见,而政府要改建拆迁重建遗产,都需要征求他们的专业意见。()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