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3+5城市群:以长沙为中心 四轴线辐射中部
admin
2010-10-12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由湖南省住建厅、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联合编制的《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11日通过国内专家评审。编制单位将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2009-2030)进行不断深化和完善。
由湖南省住建厅、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联合编制的《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11日通过国内专家评审。编制单位将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2009-2030)进行不断深化和完善。
具体目标:构建千万级区域核心
《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为,依托长株潭都市区化发展,构建千万级区域核心城市(都市),同时在区域内发展由多个实力强大、活力充沛、辐射带动能力强、区位与功能协调的百万级城市构成的次中心城市群体。
城乡居民点体系依托中心城市,集约集群发展,乡村聚落重点建设具备特色基础及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和特色村,一般乡村聚落逐步减少,城市化水平由2007年58%提高至70%左右,其中百万级以上城市(都市)常住人口由2007年的240万人提高到2030年的2480万人,城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从2007年144.87平方米减少到125平方米左右,城乡建设用地置换2000平方公里。
基于优化发展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收入比由2007年的2.8缩小到2.0。
总体结构:一区三圈一带四轴
省住建厅规划处相关专家透露,《规划》提出,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区三圈一带四轴”。
“一区”即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整合周边具有功能与空间一体化发展潜力的市、县(市)城乡空间,构建交通与功能高度一体化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打造3+5城市群强大的区域中心。大都市区核心圈层基本为以长沙主城区为中心的45分钟通勤圈,包括长沙主城区、株洲和湘潭市区、望城、星沙、宁乡城区,并在远期到达益阳市区和浏阳市区,面积约8000-9000平方公里;大都市区扩展圈层基本为以长沙主城区为中心的45-90分钟通勤圈,规划期末将覆盖长株潭益其它部分县市和娄底市区。如果包含扩展圈层,长株潭大都市区面积可以达到1.2万平方公里以上。
“三圈一带”即分别以常德、岳阳、衡阳、娄底为核心,整合周边具有功能与空间一体化发展潜力的县(市)城区,发展常德、岳阳、衡阳三个城市圈和娄底城市带。以常德为中心,整合桃源、汉寿、临澧的城市圈;以岳阳为中心,整合岳阳、临湘的城市圈;以衡阳为中心,整合衡山、衡东、衡南、衡阳的城市圈;以娄底为中心,整合涟源、冷水江、新化一线的城市带。
“四轴”即长沙-常德、长沙-岳阳、长沙-衡阳、长沙-娄底四条对外轴线。娄底城市带是3+5辐射中部的重要发展轴,其在规划期的成长演化将直接影响湖南中西部发展的格局。
职能承担:建区域中心与副中心城市
《规划》提出,3+5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由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整体承担,副中心城市职能由城市圈、城市带中心城市承担。
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承担3+5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职能,要求一方面,长沙市作为大都市区的核心,应最集中发展和布局3+5城市群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另一方面,株洲、湘潭、益阳也应同时发展、布局一部分3+5城市群区域中心职能,娄底根据自身条件和融入大都市区进程,也可以发展和布局适宜的3+5城市群区域中心职能。常德、岳阳、衡阳、娄底应充分发展和布局3+5城市群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职能。
产业发展:打造五大产业基地
五大产业基地包括以长株潭大都市区为核心,以外围城市圈/带中心城市为辅助,大力发展形成以金融、物流等为核心的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重点依托长株潭大都市区,发展我国重要的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基地,突出研发、创意、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新增长点发展;
依托3+5城市群体系,以高新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为核心,进一步充实、完善3+5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依托3+5城市群体系和区域乡村空间,主打文化、休闲、生态、红色四大特色旅游,构建区域、城市、乡村综合旅游系统,进一步完善建设我国重要的旅游业基地;
发挥3+5城市群农业科研与生产优势,建设我国重要的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具体目标:构建千万级区域核心
《规划》提出的具体目标为,依托长株潭都市区化发展,构建千万级区域核心城市(都市),同时在区域内发展由多个实力强大、活力充沛、辐射带动能力强、区位与功能协调的百万级城市构成的次中心城市群体。
城乡居民点体系依托中心城市,集约集群发展,乡村聚落重点建设具备特色基础及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和特色村,一般乡村聚落逐步减少,城市化水平由2007年58%提高至70%左右,其中百万级以上城市(都市)常住人口由2007年的240万人提高到2030年的2480万人,城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从2007年144.87平方米减少到125平方米左右,城乡建设用地置换2000平方公里。
基于优化发展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收入比由2007年的2.8缩小到2.0。
总体结构:一区三圈一带四轴
省住建厅规划处相关专家透露,《规划》提出,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区三圈一带四轴”。
“一区”即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整合周边具有功能与空间一体化发展潜力的市、县(市)城乡空间,构建交通与功能高度一体化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打造3+5城市群强大的区域中心。大都市区核心圈层基本为以长沙主城区为中心的45分钟通勤圈,包括长沙主城区、株洲和湘潭市区、望城、星沙、宁乡城区,并在远期到达益阳市区和浏阳市区,面积约8000-9000平方公里;大都市区扩展圈层基本为以长沙主城区为中心的45-90分钟通勤圈,规划期末将覆盖长株潭益其它部分县市和娄底市区。如果包含扩展圈层,长株潭大都市区面积可以达到1.2万平方公里以上。
“三圈一带”即分别以常德、岳阳、衡阳、娄底为核心,整合周边具有功能与空间一体化发展潜力的县(市)城区,发展常德、岳阳、衡阳三个城市圈和娄底城市带。以常德为中心,整合桃源、汉寿、临澧的城市圈;以岳阳为中心,整合岳阳、临湘的城市圈;以衡阳为中心,整合衡山、衡东、衡南、衡阳的城市圈;以娄底为中心,整合涟源、冷水江、新化一线的城市带。
“四轴”即长沙-常德、长沙-岳阳、长沙-衡阳、长沙-娄底四条对外轴线。娄底城市带是3+5辐射中部的重要发展轴,其在规划期的成长演化将直接影响湖南中西部发展的格局。
职能承担:建区域中心与副中心城市
《规划》提出,3+5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由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整体承担,副中心城市职能由城市圈、城市带中心城市承担。
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承担3+5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职能,要求一方面,长沙市作为大都市区的核心,应最集中发展和布局3+5城市群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另一方面,株洲、湘潭、益阳也应同时发展、布局一部分3+5城市群区域中心职能,娄底根据自身条件和融入大都市区进程,也可以发展和布局适宜的3+5城市群区域中心职能。常德、岳阳、衡阳、娄底应充分发展和布局3+5城市群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职能。
产业发展:打造五大产业基地
五大产业基地包括以长株潭大都市区为核心,以外围城市圈/带中心城市为辅助,大力发展形成以金融、物流等为核心的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重点依托长株潭大都市区,发展我国重要的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基地,突出研发、创意、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新增长点发展;
依托3+5城市群体系,以高新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为核心,进一步充实、完善3+5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依托3+5城市群体系和区域乡村空间,主打文化、休闲、生态、红色四大特色旅游,构建区域、城市、乡村综合旅游系统,进一步完善建设我国重要的旅游业基地;
发挥3+5城市群农业科研与生产优势,建设我国重要的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