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水磨镇:灾后重建中国最美羌城

admin 2010-09-16 来源:景观中国网
如果不是特大地震,水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镇肯定还在延续着“省级高耗能工业经济开发示范区”的老路,聚集在这儿的60万吨水泥厂、工业硅厂、碳素厂等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还将在这里继续着他们的生产。  

  如果不是特大地震,水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镇肯定还在延续着“省级高耗能工业经济开发示范区”的老路,聚集在这儿的60万吨水泥厂、工业硅厂、碳素厂等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还将在这里继续着他们的生产。

  如今,来到水磨的人们,无不由衷地赞叹这是灾后重建的精品工程。人们说,禅寿老街可媲美阳朔西街、凤凰古城,水磨羌城是中国最美的羌城。人们还说,丽江大地震震出了一座美丽的丽江新城,而汶川大地震同样震出了一座独具魅力的水磨古镇。
  如果不是突发的“8・14”特大泥石流灾害,“2010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应该刚刚在汶川县水磨镇落下帷幕。

  四川省旅游局日前遗憾地对外宣布:原定9月上旬举行的本届文化旅游节,将推迟到明年上半年举行。这样,就使得很多人要推迟一睹“养在深闺”的水磨古镇美丽的芳容了。

  走进水磨小镇

  本来,原计划由国家旅游局与四川省政府联合主办本届文化旅游节,目的是要向海内外展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成就。没想到天公不作美,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区降下大暴雨,将伤痕累累尚未愈合的崇山峻岭冲刷得形成了泥石流,岷江河道也被迫改道,冲向即将竣工的映秀新城,使其浸泡在洪水中四天四夜。同时,泥石流还冲毁了道路和桥梁。

  其实,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仅8公里的水磨镇在本次洪灾中受损并不严重。地处汶川县东南部边缘山区的水磨古镇得天独厚,她位于岷江的支流――美丽的寿江河畔,温柔娴静的寿江滋养着这个羌、藏、回、汉等多民族聚居的小镇,环抱着小镇的青山也不像不远处那些高山那般陡峭狰狞。

  水磨距都江堰36公里,距成都仅80公里。从成都驱车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水磨。

  走进水磨古镇,不由得使人眼前一亮:大地震后满目疮痍、残垣断壁的破败景象已经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川西明清风格的白脊青瓦、古色古香的禅寿老街以及雕梁画栋的古戏台、禅寿书院、古牌坊、大夫第……赏心悦目的景色引来很多游客驻足拍照。

  沿着800米长的老街干净整洁的石板路一路走来,街道两旁的两层木质建筑,是一家挨着一家挂着红灯笼、中国结的商铺,一扇扇雕花木门里面,出售着很多富有藏族、羌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品、民族服饰、工艺美术品等等。那些鲜艳而质朴的羌绣,那些琳琅满目的手镯、项链……,散发着浓郁的藏羌民族气息。还有饭馆里那些诱人的当地美食:水磨老腊肉、石磨豆花、九大碗流水席……,那香味让你忍不住寻着过去,坐下来就胃口大开,大快朵颐。

  紧邻禅寿老街,是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的“水磨羌城”。羌城是新建的居民安置小区,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极具羌族特色:镇口耸立的碉楼外墙通体用大小不一的石头镶嵌而成,灰白色的碉楼上,“水磨羌城”四个红色的大字格外醒目;而那伫立在小山顶上赭红色碉楼,顶端是红、黄、白相间的图案,四角镀金的小塔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的旁边是同样赭红色基调的雍容华贵的“春风阁”,这是水磨镇的最佳观景点,取唐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意反其意而用之。听说援建者正在面向全国开展“寻找王勃――《春风阁序》征集活动”,意思是就像王勃之于南昌滕王阁,入选者的名字将与春风阁一起千古流芳。100多幢民居则是一色的土黄色基调,外墙上都精心镶嵌了石头或木头,门窗都有羌式装饰,体现出羌寨建筑“石结构、泥结构、石木结构、木结构”等综合建筑特点。

  靠近河边的水磨大道,是酒吧、水吧、咖啡吧体验区,在这儿,现代的生活方式与古老羌族的装饰风格,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羌城给人的感觉是既富有浓郁的羌族风格,但又在传统羌族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的元素,因而显得更加漂亮、精美。

  如今,来到水磨的人们,无不由衷地赞叹这是灾后重建的精品工程。人们说,禅寿老街可媲美阳朔西街、凤凰古城,水磨羌城是中国最美的羌城。人们还说,丽江大地震震出了一座美丽的丽江新城,而汶川大地震同样震出了一座独具魅力的水磨古镇!
  今年4月,联合国为水磨镇颁发了“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奖牌。

  震区产业升级的样本

  如果不是特大地震,水磨这个大山深处的小镇肯定还在延续着“省级高耗能工业经济开发示范区”的老路,聚集在这儿的60万吨水泥厂、工业硅厂、碳素厂等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还将在这里继续着他们的生产。

  水磨气候温润,1998年以前一直是农业大镇,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四川省人民政府1998年批准在水磨镇设立省级“能源高耗能经济开发示范区”,作为发展阿坝州工业的一个重要依托。

  然而,水磨镇在工业大发展的同时,也为引进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付出了环境的代价。

  今年68岁的甘永平大爷在水磨镇中学对门摆了个补鞋摊子,他告诉记者,20年前,谁家来客了,缺菜了,拿着网到河里捞一下,活蹦乱跳的鱼儿就捞上来了。那时的水磨镇青山绿水,穿镇而过的寿溪河清澈见底。但随着铁合金厂、炼硅厂、水泥厂、造纸厂等等陆续进驻,水磨镇常年被烟雾笼罩,河边那家造纸厂一排废水,出水口就漂着死鱼。附近居民到寿溪河洗个澡,起来一身红点点,痒得很!菜农种的菜时不时地出现溃烂,玉米也开始减产。

  对口援建水磨镇的广东佛山市长助理、援建组组长刘宏葆说,他最大的“没想到”,就是这里空气居然比佛山还差。“原来以为这里虽然穷,但起码是青山绿水。没想到这个被青城山、卧龙自然保护区等著名旅游景点环绕着的江边小镇,却是阿坝州的‘高能耗工业区’,州里最大的水泥、电石、稀土等高污染企业都在这里,到处是烟囱,浓烟滚滚,早上抹过的桌子,到中午又积了一层灰。”

  水磨老百姓对这些工厂的感情很复杂:工厂破坏环境的确不好,但却给他们带来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干得好的,每个月的工钱能有1000多元呢。

  大地震瞬间改变了原有的一切。震后,国务院印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里面,水磨镇工业园区属于撤并的范围。

  按照中央对口援建的部署,广东佛山对口援建水磨镇。援建组考虑最多的是,水磨的重建之路该怎么走才是最好?

  水磨镇所处的地势较为平缓,有较多的丘陵台地,山地地质结构相对稳定,可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城镇建设。长期从事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博士官员刘宏葆说:“如果只是简单照搬广东的发展模式,粗暴地切断这里原有的传统,并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还是得植根于这里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改良它的内部基因,在这样基础上的重建,才能为水磨找到一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刘宏葆开始寻找水磨镇的“传统”和“灵魂”,他甚至驱车17个小时,到阿坝州首府马尔康档案馆查阅水磨镇的历史。他惊喜地发现,水磨镇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朝,这里是羌族最早的聚居地,同时也是通往小金方向茶马古道必经之驿站,曾经车水马龙,一派繁荣。

  2008年9月,援建组拿出了重建规划。他们认为,一方面水磨镇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遵循经济发展梯次推进的规律,可以主动迎接中心城市成都的辐射,走城市化道路;另一方面水磨镇具有很好的文化优势,水磨镇的生命力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水磨镇的“灵魂”。

  当年11月,援建组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水磨镇灾后重建设计方案。12月12日,在阿坝州指挥部内,多名国家级建筑大师齐聚,经专家三轮投票,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联合体的设计方案最终胜出。

  这个方案植根于水磨镇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并广开视野,借鉴了日本的生态城镇、瑞士的山地湖滨小镇以及不丹传统建筑现代化的经验,立足于把水磨镇打造成宜居宜休闲的“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建设成一座以湖面为中心的滨水山地旅游小镇。总体上为串珠式组团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山水城市形态,形成以寿溪湖为核心的“一湖两岸四片区”的总体结构。规划将原在县城威州镇的阿坝师专、威州民族师范学校等教育机构迁至水磨镇,并新建汶川县第二中学,逐步吸纳常住人口3万-4万人。

  这份被专家评价为“点石成金”的规划得到了上上下下一致好评。水磨镇党委书记王志勇激动地说:“十分可行!十分满意!十分感谢!援建使水磨发展超前了50年!”

  阿坝师专是阿坝州唯一的一所大学,最初听说要让有一万多师生的阿坝师专从汶川县城威州搬到水磨小镇,校长认为太掉格了,于是拍案而起,愤然离席。后来规划出台,灰蒙蒙的水磨镇将变成“国内最美羌城”,于是校长马上答应搬过来。

  由此,水磨镇震前以农业、高耗能工业占优势的落后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为第三产业为主导,其中旅游业和教育业成为水磨镇着力培育和引导的产业。

  水磨镇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迅即拉开了历史帷幕。

  再造古镇“灵魂”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63家工厂很快搬走了58家,仅剩下5家低排放企业。

  企业搬走了,以打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乡亲们何以为生?让他们发展旅游业,自己搞经营,有这个实力和能力吗?

  “顾虑肯定是有的,”水磨镇镇长罗继华坦言道,“尤其是那些年纪大、文化低的,更是顾虑重重。”

  为了打消当地居民的疑虑,说服他们从事旅游业,并自愿拆迁,援建组带领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成都洛带古镇、云南丽江实地参观考察。眼见为实,他们用DV机将别人发展旅游的情形拍下来,拿回去给村里人看,让大家亲眼看到靠旅游业能够赚更多的钱。村民们坐不住了,争先恐后要求拆迁。

  要帮助水磨镇居民大力发展旅游业,必须发掘出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佛山援建组意识到,水磨的真正的“灵魂”和生命力,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水磨镇有碑文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汉代便有了老人村(水磨镇旧名),现在还残存着唐代、宋代的道路、明代台阶和清代古树。《史记》记载,西晋130余岁的道士范长生曾居住于此。北宋大文豪苏轼《和桃花源诗并序》里说:“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蜀地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苏轼笔下的老人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桃花源”,这里也曾是张大千热衷的写生去处。

  无论是在自然风光、文化遗产、民俗风情这些传统的观光旅游资源方面,还是在生态旅游、自驾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这些特种旅游资源方面,水磨的“富矿”都可以大力发掘。

  然而,特大地震已使禅寿老街等一批历史遗迹几乎荡然无存。恢复重建的重点,就是抢救和恢复这些珍贵的遗产。对禅寿老街实施大规模重建改造是其中的重头戏,佛山援建组特地请来打造成都洛带古镇的大师作整体设计,并组织人员到丽江古城、佛山祖庙和广州陈家祠等地参观学习。

  在3000多万元巨资的支撑下,专家和能工巧匠们从老照片中还原了清朝老宅大夫第,恢复重建了万年台、字库塔等历史遗存,再现了禅寿古街建筑曾经的辉煌。

  “重建后的老街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商铺,人人有就业!”这是令当地政府最为高兴的事情。不仅老街,投资约1.3亿元建设的“水磨羌城”,每一家居民楼也都有一个商铺,“家带店及院落”的模式,既解决了居民的长远生活、就业问题,同时也为水磨镇发展旅游商贸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硬件。

  炼硅厂搬走了,在厂里打工的孙廷贵没了工作。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做起了房东。他把禅寿老街上自家的店面租了出去做了文具店,每个月可以收租800元,相当于在工厂打工一个月的收入。“现在刚刚起步,以后旅游业红火了,租金还会增加的。”孙廷贵高兴地说。

  随着阿坝师专落户水磨,四川音乐学院羌藏文化艺术学院也来到这里,这对于打造“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如何传承和挖掘当地的羌藏文化积淀?佛山援建组专门规划了水磨镇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展览中心――“西羌汇”。据介绍,“西羌汇”未来将由阿坝师专负责管理,将汇集国内羌族文化研究顶级专家,为来到这里的人们进行西羌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展示。这里还有可容纳1200人的演艺厅,阿坝师专音乐舞蹈系正在整理、编排《羌人谷》原生态歌舞表演,以唯美的形式再现羌族这个古老民族的传奇起源。这个水磨版的“云南印象”,将成为未来水磨镇旅游业的常设节目。

  “也许有一天,厌烦了都市喧闹的人们会寻至水磨镇寿溪老街,找个羌藏民居住上几天,泡一壶难得一见的高山绿茶――羌芽,看古镇第一缕阳光,听寿溪湖对面阿坝师专、汶川二中的书声琅琅……”46岁的刘宏葆常常这样不无浪漫地遐想……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