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福州:打造四大文化品牌修复文物 投入数十亿元

admin 2010-09-07 来源:景观中国网
“福州过去文物点都是‘星星’,没有‘月亮’。这几年政府投资40亿元在三坊七巷保护工程上,现在福州终于也有‘月亮’了。说明政府不但关心民生工程,文明建设、社会事业也做得很好,老百姓非常满意。”发出这番感慨的是63岁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李厚威的话,不仅代表了福州文物工作者,更代表了市民的共同心声。
  “福州过去文物点都是‘星星’,没有‘月亮’。这几年政府投资40亿元在三坊七巷保护工程上,现在福州终于也有‘月亮’了。说明政府不但关心民生工程,文明建设、社会事业也做得很好,老百姓非常满意。”发出这番感慨的是63岁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李厚威的话,不仅代表了福州文物工作者,更代表了市民的共同心声。

  福州是一座有着70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及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市拥有1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4处省级文保单位,85处市级文保单位,515处县(市)区级文保单位,29处名人故居、历史纪念地和有代表性古建筑,1个中国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历史街区,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永泰县嵩口镇,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

  这些年,福州提出“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在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挖掘名城文化内涵,打造闽都文化特色,提高城市文化品味,以及文物保护促进旅游发展,构建文明和谐的城市空间方面,下了一番大功夫。

  打造四大文化品牌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名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开会研究和实地调研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听取文物部门和专家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福州文物保护管理工作,2004年9月,恢复成立了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朱华为主任委员,市直27个局、办组成,并设立专家组,从更高、更专业的层面强化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同时,福州确定了名城保护工作的重点,围绕构建海峡西岸文化中心,挖掘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刻内涵,整体保护名城,突出涉台文物优势,打造“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打响林则徐、严复、冰心等名人品牌,建设好富有特色的“闽都文化”,大力弘扬福州优秀传统文化。

  为保护、建设好福州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福州分别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阮仪三教授主持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其中《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年至2020年)已通过了专家评审。2009年,委托中科院地理所编制《福州市旅游发展提升策划》,着力打造闽都文化,提升旅游经济。同时,《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福州市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福州市乌山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等一批专项保护规划相继实施,从规划层面上将文物保护从文物点延伸到历史文化保护区,直至福州名城,从而为文物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保护名城历史风貌

  2004年开始,福州文物专项经费从每年100万元增至200万元。市政府还根据文物修缮、馆所建设的实际情况,划拨项目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修复和保护了一批文化遗产,先后启动、修复了福州文庙、林则徐系列文物、船政系列文物、三坊七巷历史建筑群、涉台文物等一系列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古建筑。

  福州在城市建设中正确处理好旧城改造与传统保护的关系,重视保护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传统风貌。重点是保护、打造八一七路福州历史文化中轴线,实施屏山、乌山、于山风貌区的保护和整治工程,保护中轴线两侧“三坊七巷”“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双杭近现代建筑历史风貌街区、烟台山近现代建筑历史风貌街区等,努力使中轴线成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商贸生活气氛浓郁、城市发展脉络永续的街区。

  三山之首——屏山上的镇海楼位于福州城市历史文化发展中轴线的起点,与广州越秀山镇海楼、杭州吴山镇海楼同为江南三大镇海楼。屏山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历史上屡建屡废。近年来广大市民重修镇海楼的呼声日高。2009年春节,重建后的镇海楼以其高大宏伟、气派非凡的形象展现在屏山山麓天际线。

  与此同时,乌山、于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也改造修复完成。改造后的乌山、于山历史风貌区大大拓展了游览空间,重新油漆并展现了自唐宋元明清以来大量的摩崖石刻。乌山修复或重建了道山亭、望耕亭、福字坪等一批文化景点,建设乌塔公园和乌山北坡登山道;于山修复白塔寺、状元峰等古迹,创4A景区整治,现在这里成了人们感受历史、陶冶情操、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福州还结合东部新城的开发、建设,对历史文化名村林浦村、阳岐村等进行保护规划,拟修复林浦村林尚书家庙、阳岐村严复墓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拟将螺洲镇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对台江双杭近现代建筑历史风貌街区进行全面摸底,高氏文昌阁、福州商会八角亭等文物已动工修复。马尾区已将闽安村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拟投资1800多万元,修复闽安村的闽安协台衙门、迥龙桥、戍台将士墓群、林述庆墓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修复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基本保留明清时期的街区格局,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是全国留存至今最好的历史文化街区。2006年,福州正式启动三坊七巷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渐进改善”的指导思路,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确保福州古城可持续发展。

  三坊七巷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根据保存下来的159处明清古建筑的不同保护级别、历史文化价值等采用修缮、维修改善、改造整修的方式分类进行;二是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三是街区历史风貌的修建保护;四是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记者从三坊七巷管委会获悉,三坊七巷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总投资约40.5亿元。到目前,已完成水榭戏台、叶氏民居、蓝建枢故居、林聪彝故居、光禄吟台、小黄楼、二梅书屋、天后宫等16处各级文保单位的修复工程,在建33处;完成了街区内的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和南后街两侧保留建筑、更新建筑建设及南后街的店面招商。截至7月底,三坊七巷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已完成投资近30亿元。去年6月,三坊七巷被授予“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大力打造船政文化

  从2004年下半年至2010年6月底,马尾区共投入1.05亿元,组织实施船政文化一期工程:规划和制定了船政文化遗址保护开发范围,完成船政遗址修复保护和场馆建设;完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和马江海战纪念馆等处的展览展示;做好船政文化景点周边环境整治,充实完善景点。据统计,仅2009年,船政文化各馆、园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船政文化遗址群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称号,船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罗星塔公园荣获“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

  在此基础上,马尾区继续进行船政文物修缮二期工程。拟修复历史文化名村闽安村中的闽安协台衙门、迥龙桥、戍台将士墓群、林述庆墓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拟建设占地约13亩的船政“古街区”;整合马限山文化旅游资源,拟建设无背索单塔斜拉桥连接马限山公园和五四公园,恢复船政精英馆、英国副领事署、圣教医院原貌,并布置专题展览;拟建设婴脰山公园;拟增建船政文化旅游码头,筹建海军将军碑林;拟建设占地88.8亩的船政滨江廊道,将一号船坞至青州大桥沿江1.8公里一线开辟为园林休闲场所。其中部分项目已启动。

  斥巨资修复重点文物

  福州市对重点文物的修复,严把质量关,作为精品工程来实施。1999年至2006年,福州市耗资近1亿元对文庙周边进行搬迁,并按原规制进行全面修复,基本恢复了福州文庙原貌。文庙内重塑孔子、四配及七十二贤人塑像,复制祭孔文物,增设了“孔子生平图片展”和“福州古代教育展”,设立了历代福州籍进士题名录碑。2004年和2006年,福州市先后举办“纪念孔子诞辰”大型祭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7年至2009年,市政府投入近1亿元,扩建林则徐纪念馆,并重新布展。扩建后的林则徐纪念馆总面积达8562.8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展示林则徐史料的展览馆。

  2006年以来,福州市文物部门全面开展了涉台文物调查摸底,已发现涉台文物200多处。同时,启动了包括陈氏五楼、鳌峰书院、福清龙江桥等一批涉台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继投资近200万元修复了仓山螺洲清末帝师陈宝琛的私家园林陈氏五楼的还读楼等四楼后,2008年再投资625万元进行陈氏五楼二期赐书楼的修复,并于今年年初完成了修复。今年6月,福州市还投资250万元,重建了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目前,福州市抓紧重要涉台文物闽王王审知文化园保护工作。马尾区拟修复长柄朱子祠等一批涉台文物。

  此外,台江区投资200多万元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田会馆进行全面修复。长乐市还实施了鹤上九头马古民居等一批重点保护工程和长乐市博物馆等一批文博馆所的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福州市投入文物保护资金近35亿元,国家文物局补助2880万元,省政府和省文物局补助4亿多元,福州市配套经费达20余亿元。”市文物局同志介绍说。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