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规划获批 试水“非用地扩张”模式
admin
2010-08-25
来源:景观中国网
践行经济社会转型条件下的非用地扩张型模式将在深圳率先试水,深圳经济特区的第四个10年发展蓝图也随之定调。根据中国政府网8月23日刊登的文件,国务院于日前正式批复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下称《总体规划》),这将为深圳未来10年的城市发展给予方向性指引。
践行经济社会转型条件下的非用地扩张型模式将在深圳率先试水,深圳经济特区的第四个10年发展蓝图也随之定调。
根据中国政府网8月23日刊登的文件,国务院于日前正式批复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下称《总体规划》),这将为深圳未来10年的城市发展给予方向性指引。
城市定位再明确
《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深圳未来10年的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此前的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战略层面将深圳确定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总体规划处副处长杜建华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与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思路不同,此次《总体规划》对深圳的城市性质、发展定位、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发展模式上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最突出的亮点在于要求深圳率先转变发展模式,以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而有学者认为,《总体规划》对深圳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的确定意义更加深远,因为此前深圳的城市发展定位一直摇摆不定,发展目标频繁变迁。
深圳第一次有明确的定位是从1988年开始,即享受优惠政策的经济特区;上世纪90年代初为提升“试验田”功能提出建设成为综合型城市;此后又提出过建设“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城市”;2005年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又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城市”战略定位,并且首次提出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构想。
在此期间,深圳先后提出一系列细分城市定位,比如“两城一都”,也就是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甚至还有时尚之都、国际滨水城等众多定位。
土地开发进入减量增长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的解读资料称,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深圳面临着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矛盾,成为我国第一个真正面临空间资源硬约束的特大城市。
而《总体规划》力争在全国率先实践经济社会转型条件下的非用地扩张型的规划编制方法,建立与深圳资源环境特征相适应、服务于社会经济转型的用地规模管理目标和模式,新的总体规划承担了探寻深圳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953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同时,要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90平方公里以内。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非用地扩张型发展模式试水,在根本上是因为深圳可开发土地濒临枯竭。
严控土地开发,减量增长成为深圳下一步土地利用的重要原则。在去年底公示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土地利用远景目标是实现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零增长”或“负增长”。
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称,深圳的土地利用已接近极限,必须释放盘活大量存量土地资源。深圳市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峰也表示,这意味着深圳未来土地供应将依靠盘活存量土地为主。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根据中国政府网8月23日刊登的文件,国务院于日前正式批复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下称《总体规划》),这将为深圳未来10年的城市发展给予方向性指引。
城市定位再明确
《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深圳未来10年的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此前的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战略层面将深圳确定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总体规划处副处长杜建华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与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思路不同,此次《总体规划》对深圳的城市性质、发展定位、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发展模式上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最突出的亮点在于要求深圳率先转变发展模式,以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而有学者认为,《总体规划》对深圳城市性质和发展定位的确定意义更加深远,因为此前深圳的城市发展定位一直摇摆不定,发展目标频繁变迁。
深圳第一次有明确的定位是从1988年开始,即享受优惠政策的经济特区;上世纪90年代初为提升“试验田”功能提出建设成为综合型城市;此后又提出过建设“区域经济的中心城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示范城市”;2005年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又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城市”战略定位,并且首次提出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构想。
在此期间,深圳先后提出一系列细分城市定位,比如“两城一都”,也就是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甚至还有时尚之都、国际滨水城等众多定位。
土地开发进入减量增长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的解读资料称,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深圳面临着人口、土地、资源和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矛盾,成为我国第一个真正面临空间资源硬约束的特大城市。
而《总体规划》力争在全国率先实践经济社会转型条件下的非用地扩张型的规划编制方法,建立与深圳资源环境特征相适应、服务于社会经济转型的用地规模管理目标和模式,新的总体规划承担了探寻深圳城市转型路径的重要使命。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953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同时,要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90平方公里以内。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非用地扩张型发展模式试水,在根本上是因为深圳可开发土地濒临枯竭。
严控土地开发,减量增长成为深圳下一步土地利用的重要原则。在去年底公示的《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土地利用远景目标是实现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零增长”或“负增长”。
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称,深圳的土地利用已接近极限,必须释放盘活大量存量土地资源。深圳市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峰也表示,这意味着深圳未来土地供应将依靠盘活存量土地为主。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