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议
温州城区行车难、停车难的交通状况,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乱停车、乱占道、乱穿马路现象,则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机动车辆远超过道路建设的增长速度,使道路宽了,车速却慢了,而且引发了城市环境质量恶化、老城衰落、步行者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机动化快速交通正在剥夺人们在街道空间中的自由与祥和。构建完善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已是缓解交通困难的必由之路。
一、慢行交通模式与温州慢行交通系统的现状
发达国家早年同样经历过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在大量兴建道路仍不能有效解决交通问题后,便把目光转向多种交通工具组合模式,即:公交车、私家车、自行车及步行的组合,力图建立一个更为方便、快捷而又环保的交通系统。其中,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慢行交通是这一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这个系统有助于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把城市开放空间归还给公众。而且作为一种短距离的出行方式,慢行交通系统具有能源消耗少、无污染等优点,有优化城市环境的积极作用。
据2008年初道路交通普查,温州现状人行道面积423万平方米,占道路总面积的21.31%,非机动车道面积223.3万平方米,占道路总面积的11.25%,慢行道面积合计为32.56%。表面上、平均地看,尽管受到机动车不断的挤压,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尚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实际上人行流量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商业中心区、交通枢纽、大型公建、公园以及大型住宅区等地区,分配很不均衡;此外目前主城区已建、在建的人行过街设施(包括天桥和地道)仅有7处,专用慢行道路更严重缺乏。慢行交通设施的不足是交通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又据近年来调查,温州人出行发展趋势,呈现私家车比例较高,非机动车比例较低且逐年下降,步行比例缓慢上升,慢行交通总比例逐渐下降的特征。慢行出行模式的下降是当前温州交通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不断改善交通设施、交通管理的同时改变出行模式,是解决行路难的一个值得推行的途径。
二、当前温州慢行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系统性、完整性欠缺
由于短视行为,目前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存在着重视机动车交通,忽视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系统的倾向。特别是步行系统,仅限于在局部的点、线如步行街、人行天桥等做文章,缺乏整个步行街区的系统规划,因此迄今仅有五马街和滨江绿带两条路能满足街区要求。此外,步行空间往往仅注重交通联系功能的需要,忽视与周边的公共建筑、居住空间互相依存,缺乏交通规划与城市功能的整体性考虑。
2、道路板块设置不合理,不能体现以人为本
机动车辆的挤占,造成部分非机动车道过窄,安全、顺畅的通行要求得不到满足。因此越来越多的路段采取行人与非机动车共一板块的断面形式,把非机动车搬上人行道。虽然这样做缓解了机动车道的紧张,但带来了混行的安全隐患。而且使步行空间更加狭窄、单调:绿化稀疏;休息场所缺乏;座椅、电话亭、环卫设施、绿化小品等人性化设计缺失;一些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使步行系统仅仅是通行性的交通空间,体现不出人性关怀。
3、过街设计不合理、设施缺乏
主要交叉口存在过街人流与左转机动车冲突。由于“车让人”的观念尚未建立,抢道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行人过街速度和安全性;人行过街横道设置不够合理、要绕行,使行人乱穿马路现象较多;人行天桥及地道设置太少,部分地段布点不甚合理,设施利用率低;一些交叉口人行过街信号设置不合理,行人无法一次过街等。
4、换乘设计不完善
步行空间体系缺乏停车设施的支撑,使得步行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相当局促,缺乏必要的缓冲。交通换乘站点附近往往形成大规模的人流聚集,而换乘站点周边的步行系统又不完整,大量人流得不到有效、快速的疏散。换乘站点一般都设计简陋,狭小,不能给步行者提供一个高品质的换乘空间。
5、管理混乱、占道严重
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远跟不上机动车的发展需求。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由于规划忽视配建而缺失、找不到停车架。不仅居住和工作地点的停车成问题,许多购物、娱乐等公共活动场所也未设专用停车场,造成支路、次干路非机动车道、甚至人行道都被划为路边停车场,导致行人、骑行者和各种车辆混行,降低了通行效率,不利于交通安全,且促使交通干道路边违法停车现象越来越严重。交通管理、尤其是旧城区的交通管理,实际上处于无为状态。除了机动车、非机动车,摊贩也把营业摊位直接摆到行车道上,使通行空间像弄堂小道,车、人混杂,略一争道,立即造成交通阻塞,往往要长时间才能疏导,行人叫苦连天。
三、构建温州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对策和建议
在机动化社会追求“快”的同时,人们依然要求有“慢”的宁静。 温州应构建安全、便捷、通畅的慢行系统,提倡、引导居民短距离出行以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得非机动车方式,缓解温州目前机动车交通拥堵状况,形成以人为本、有温州特色的慢行系统。在城市规划层面上,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规划慢行通廊、划分慢行单元,构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一是利用山体河流、公园绿地、公共开敞空间等自然条件,规划城市步行通廊和非机动车通廊,使之同时成为居民重要的休闲空间。重点应构筑滨江、城西、古城塘河、城市中轴“一横三纵”慢行廊道,引导城市非机动车出行逐步由交通性的向休闲性的出行转变。
二是按照不同功能和步行服务半径,以快速路、主干道、铁路以及山体与水体等为隔断,将中心城区划分成若干个步行单元。不同功能的单元提出不同的步行出行比例及交通实施策略,强化步行优先原则,合理疏导机动车交通,加强交通管制,缓解交通压力,重点解决机动车停车以及公交与步行、公交与自行车接驳问题,构筑步行网络系统。以河流、山体、铁路、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等非机动车难以跨越的阻隔为边界,以大型居住区或就业区为中心,按照非机动车合理出行半径及预测计算的区内短距离出行比例,将中心城市划分为若干个非机动车慢行区,尽可能把交通组织在分区内部,减少跨分区的远距离交通。
2、创建友好的慢行空间
步行、非机动车行纳入整体道路交通的规划和设计,通过道路断面、建筑后退、路边停车等设计,平衡道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的利益;通过步行道、街道转角、交叉口与过街等设计优化,创建友好的慢行空间;完善地面铺装,交通照明、标识系统,创建绿景观、公共艺术品等步行环境;引进非机动车系统新技术;设置多样性的道路断面,适应不同的步行需求,体现人性关怀。
3、建设非机动车换乘枢纽
通过非机动车与轨道交通、大容量公共交通、常规公共交通站点之间的停车换乘,即“非机动车+公交”的交通出行方式,延长非机动车的出行距离。现状及未来几年内,公交车将是温州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要对应于规划的都市区级、中心城区级、片区级三级公交枢纽,建设四级非机动车换乘枢纽站满足需要。
4、依法加强对非机动车停车场管理
一是制定非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经营管理,保障停车秩序。二是制定建设项目配建停车设施的标准与准则。根据交通评估,因地制宜地调整、确定适合温州城市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配建指标。三是严格道路交通及非机动车停车场交通执法,加强对非机动车停车场设置和占道泊位规划、经营许可、标志牌等的统一管理。 四是加强对非机动车停车场经营的监督检查。规范收费标准、停车设施、停车位及经营服务行为。
解决交通难问题,一要靠硬件建设,要有能满足需求的交通设施;二要靠软件建设,要有完善的交通管理体系;三还要靠转变观念,改变出行模式。在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的今天,短距离出行应当求快捷、方便、节能,这是慢行交通系统的理念基础。许多人虽然骑车、甚至步行去上班比开私家车快,还是选择后者,把开车看成是身份的象征,这是车累。因为在拥挤的车道中穿行,出现刮擦很正常,却给阳光的一天带来了烦恼,更何况节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