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大浑南规划透出“城市密码”
admin
2010-08-11
来源:景观中国网
10日,大浑南建设全面启动新闻发布会举行。当沈阳市副市长杨亚洲一个接一个回答着媒体的提问时,就标志着“大浑南规划”已正式启动。
沈阳有故宫,沈阳还要有大浑南,而它们的中轴线合二为一
10日7时20分,因持续阴雨而久违的太阳已经挂在沈阳故宫大政殿的上方。
故宫附近一条胡同里的小商贩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卖馅饼的李凤花特意收起了那把连日里撑着的大雨伞,“天气好了,买卖也能好做了……”
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若干年后,在李凤花做生意的地方,向南,再向南,城市中心已经南移,正是在故宫中轴线的延长线上,新的城市行政中心就在那里……
“大浑南规划”出台
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定调
日本鹿岛拿出详细方案
10日,大浑南建设全面启动新闻发布会举行。当沈阳市副市长杨亚洲一个接一个回答着媒体的提问时,就标志着“大浑南规划”已正式启动。
其实,这个规划早在2010年年初时便已处于实际性的完善阶段。但那个时候,外界还仅仅把这个规划作为一个配套规划看待。
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严文复说,“从配套规划到核心规划,认知的过程其实也是大浑南战略提升的过程。”
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沈阳市出面邀请了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吴志强,“并请他为大浑南规划把关、定调子。”严文复说。
“我们一度认为这个规划方案被否定了。”来自浑南区委的内部人士说,“这是一个很系统的方案,区和市都通过了,但最后被省里搁置了。”
来自该人士的介绍,“是省里的领导认为这个方案在理念上已经过时,而且只关注了地面,并没有关注陆海空全方位的设计环节。”
这个声音直到发布会举行的前一天仍然以“被搁置”的信息向外界传递,但事实并非如此。
“不是被搁置,只是重点不同。”严文复说,“吴志强给做的规划是一个总体的定位规划,并没有涉及更具体的细节,所以我们又向国际进行招标,这显然是一个被误读的信息。”
“误读”的事实也许来自实践上的巧合。就在吴志强的团队将规划方案提交不久,今年6月份,沈阳市推出了“沈阳浑南新城规划国际方案征集”活动。但当时,并没有人注意到“浑南新城”和“大浑南”的区别。
从这个活动开始,沈阳市邀请了德国AS&P亚斯德邦、澳大利亚杰克逊、日本鹿岛建设、荷兰尼克四家境外知名设计公司参与规划设计。7月13日,经讨论评比,确定日本鹿岛建设设计公司方案为优胜方案。
“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鹿岛取代同济大学的声音便传了出来,其实并不是谁取代了谁,而是日本鹿岛在第一份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对浑南新城的具体建设规划提出了一个更为详细的方案。”严文复说。
行政中心靠近老城
“中轴线”的选择让行政中心至少北移5公里
记者在严文复的办公室里看到了吴志强那个一度被误读的方案细则,而这个规划报告的开篇便是“皇权沈阳、工业沈阳、生态沈阳”。
在这份规划方案里,“中轴线”的意义更多被锁定在文化传承的“虚线”之上。“吴志强的理念是,沈阳曾经是皇权的中心,有故宫,所以这个历史文化传承不能丢,其次沈阳有着厚重的工业文明,这个文化传承也不能丢,但最终的城市应该生态、环保,这个当下的理念与沈阳的历史文化结合,便应该是皇权、工业与生态。”严文复说。
当时的吴志强在想到沈阳故宫后,便直接把目光锁定在了“大政殿”,而后他又锁定了“十王庭”,也因此他对沈阳市方面提出的整体构想便是:“一条贯穿行政文化中心的生态轴线,将沈阳故宫的中轴线延续至浑南行政文化中心,并将各级文化团体串联为一体。在行政中心转折成新的南偏东5度的生态轴线,开启生态新沈阳。”
这个“轴线”的选择让最终的“行政中心”至少北移了5公里左右。来自严文复的介绍,当初规划的行政中心位于三环以外11公里左右,但这个“轴线”的提出让桃仙机场的位置显得异常尴尬。
“机场不可能迁址,那么在这个轴上规划‘行政中心’显然有很多空管安全方面的担忧。”严文复说,“建筑的高度,飞机飞行的密集程度,未来市民居住区的设置,机场噪音的污染等,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最后把沈阳新南站往东作为另一个轴线,与吴志强的中轴线相交,在这个位置兴建市民中心与行政中心。”严文复说。
而这个相交的节点至少比当初规划设计时的行政中心北移了5公里。“北移后距离沈阳老城更近一些,交通连接问题减少了很大成本,另外沈阳南部的空间也更大了,可以更好地进行生态绿化,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国城市门户。”严文复说。
“所以我们说,吴志强的规划并没有被搁置,总体的思路还是按照吴志强的方案进行的。”严文复说,“虽然吴志强的‘中轴线’是个文化传承的虚线,但具有很大价值,我们看来,城市的文明和文化传承是规划新城时必须考虑的严肃命题。”
整个城市向南发展
大浑南要承载的是沈阳经济区连接带的使命
从配套方案到核心方案,从被搁置的误读到国际招标……一连串“波折与误解”的背后也许预示着沈阳即将发生的不寻常的变化。
“最终采用日本鹿岛的设计理念,是因为它体现了沈阳核心功能区整体向南的总体思考,这个是它的精髓所在。”严文复说。
在严文复的表述中,一个很清晰的迹象便是“沈阳行政中心的南移”,“未来这个区域必须满足沈阳核心功能区的需要,满足沈阳整个行政中心南移的需要。”严文复说,“之所以现在叫这个地方是‘大浑南’,便意味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浑南新区如此简单,这里未来要承载的是整个沈阳经济区连接带的使命,打造的是中国的城市门户,所以规划自然要精益求精。”
其实,严文复所说的浑南连接带问题,沈阳早在2002年的《城市战略规划》中便已经提出,而在这个规划里,“浑河以南”的广大空间便以“重要”二字写进规划。
但当时大规模开发的条件显然不够充分,因此当时提出的理念仅仅是“远提”战略,也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进行浑河沿岸的东西向发展,而类似今天的南北纵深式发展在当时根本无法实施。
“与2002年相比,城市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在中心城市的争夺上,在区域经济版图上,对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争夺是诸多城市的共同目标。在新区开发上,继浦东之后,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都在全面提升城市能量,争夺区域领先地位为目标的新区建设全面展开,并均已获得国家战略支持。”严文复说,“所以现在的‘大浑南’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新区的建设,这也是这次浑南新城项目如此受重视的原因所在。”
尽管严文复说来轻松,但精确到路灯设计都需要提前规划的大浑南规划方案,日本鹿岛方面至今的方案仍存在细节分歧。
一个简单的例子便是,对于行政中心内部单轨环线的分歧。“日本鹿岛的这个设计是希望将行政中心的内部环线能够与地铁站口相通,但麻烦在于实际操作性。”严文复说,“规划是希望能够500~800米之内便有轨道交通连接,这样方便沈本、沈抚之间的往来,但中心内部已经有密集的公交网络,所以单轨环线的必要性有声音提出质疑,这个到目前还在完善,所以现在公布的方案也是阶段性的方案,遇到具体实际问题时,方案的微调还是必须的。”
当记者从严文复的办公室出来时已是19时,李凤花的馅饼店应该还在忙碌着,城市地位的提升势必将让更多的外地人涌入沈阳,她的馅饼生意也许会因此受益……
当太阳再次从大政殿上方升起时,阳光也将顺着“中轴线”照在“大浑南”行政中心的上空,这是一座城市的传递,周而复始。当然,未来到底如何,只有事实可以解答,但既然规划已经出台,沈阳的明天又充满着无数种可能。
10日7时20分,因持续阴雨而久违的太阳已经挂在沈阳故宫大政殿的上方。
故宫附近一条胡同里的小商贩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卖馅饼的李凤花特意收起了那把连日里撑着的大雨伞,“天气好了,买卖也能好做了……”
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若干年后,在李凤花做生意的地方,向南,再向南,城市中心已经南移,正是在故宫中轴线的延长线上,新的城市行政中心就在那里……
“大浑南规划”出台
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定调
日本鹿岛拿出详细方案
10日,大浑南建设全面启动新闻发布会举行。当沈阳市副市长杨亚洲一个接一个回答着媒体的提问时,就标志着“大浑南规划”已正式启动。
其实,这个规划早在2010年年初时便已处于实际性的完善阶段。但那个时候,外界还仅仅把这个规划作为一个配套规划看待。
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严文复说,“从配套规划到核心规划,认知的过程其实也是大浑南战略提升的过程。”
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沈阳市出面邀请了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吴志强,“并请他为大浑南规划把关、定调子。”严文复说。
“我们一度认为这个规划方案被否定了。”来自浑南区委的内部人士说,“这是一个很系统的方案,区和市都通过了,但最后被省里搁置了。”
来自该人士的介绍,“是省里的领导认为这个方案在理念上已经过时,而且只关注了地面,并没有关注陆海空全方位的设计环节。”
这个声音直到发布会举行的前一天仍然以“被搁置”的信息向外界传递,但事实并非如此。
“不是被搁置,只是重点不同。”严文复说,“吴志强给做的规划是一个总体的定位规划,并没有涉及更具体的细节,所以我们又向国际进行招标,这显然是一个被误读的信息。”
“误读”的事实也许来自实践上的巧合。就在吴志强的团队将规划方案提交不久,今年6月份,沈阳市推出了“沈阳浑南新城规划国际方案征集”活动。但当时,并没有人注意到“浑南新城”和“大浑南”的区别。
从这个活动开始,沈阳市邀请了德国AS&P亚斯德邦、澳大利亚杰克逊、日本鹿岛建设、荷兰尼克四家境外知名设计公司参与规划设计。7月13日,经讨论评比,确定日本鹿岛建设设计公司方案为优胜方案。
“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鹿岛取代同济大学的声音便传了出来,其实并不是谁取代了谁,而是日本鹿岛在第一份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对浑南新城的具体建设规划提出了一个更为详细的方案。”严文复说。
行政中心靠近老城
“中轴线”的选择让行政中心至少北移5公里
记者在严文复的办公室里看到了吴志强那个一度被误读的方案细则,而这个规划报告的开篇便是“皇权沈阳、工业沈阳、生态沈阳”。
在这份规划方案里,“中轴线”的意义更多被锁定在文化传承的“虚线”之上。“吴志强的理念是,沈阳曾经是皇权的中心,有故宫,所以这个历史文化传承不能丢,其次沈阳有着厚重的工业文明,这个文化传承也不能丢,但最终的城市应该生态、环保,这个当下的理念与沈阳的历史文化结合,便应该是皇权、工业与生态。”严文复说。
当时的吴志强在想到沈阳故宫后,便直接把目光锁定在了“大政殿”,而后他又锁定了“十王庭”,也因此他对沈阳市方面提出的整体构想便是:“一条贯穿行政文化中心的生态轴线,将沈阳故宫的中轴线延续至浑南行政文化中心,并将各级文化团体串联为一体。在行政中心转折成新的南偏东5度的生态轴线,开启生态新沈阳。”
这个“轴线”的选择让最终的“行政中心”至少北移了5公里左右。来自严文复的介绍,当初规划的行政中心位于三环以外11公里左右,但这个“轴线”的提出让桃仙机场的位置显得异常尴尬。
“机场不可能迁址,那么在这个轴上规划‘行政中心’显然有很多空管安全方面的担忧。”严文复说,“建筑的高度,飞机飞行的密集程度,未来市民居住区的设置,机场噪音的污染等,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最后把沈阳新南站往东作为另一个轴线,与吴志强的中轴线相交,在这个位置兴建市民中心与行政中心。”严文复说。
而这个相交的节点至少比当初规划设计时的行政中心北移了5公里。“北移后距离沈阳老城更近一些,交通连接问题减少了很大成本,另外沈阳南部的空间也更大了,可以更好地进行生态绿化,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国城市门户。”严文复说。
“所以我们说,吴志强的规划并没有被搁置,总体的思路还是按照吴志强的方案进行的。”严文复说,“虽然吴志强的‘中轴线’是个文化传承的虚线,但具有很大价值,我们看来,城市的文明和文化传承是规划新城时必须考虑的严肃命题。”
整个城市向南发展
大浑南要承载的是沈阳经济区连接带的使命
从配套方案到核心方案,从被搁置的误读到国际招标……一连串“波折与误解”的背后也许预示着沈阳即将发生的不寻常的变化。
“最终采用日本鹿岛的设计理念,是因为它体现了沈阳核心功能区整体向南的总体思考,这个是它的精髓所在。”严文复说。
在严文复的表述中,一个很清晰的迹象便是“沈阳行政中心的南移”,“未来这个区域必须满足沈阳核心功能区的需要,满足沈阳整个行政中心南移的需要。”严文复说,“之所以现在叫这个地方是‘大浑南’,便意味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浑南新区如此简单,这里未来要承载的是整个沈阳经济区连接带的使命,打造的是中国的城市门户,所以规划自然要精益求精。”
其实,严文复所说的浑南连接带问题,沈阳早在2002年的《城市战略规划》中便已经提出,而在这个规划里,“浑河以南”的广大空间便以“重要”二字写进规划。
但当时大规模开发的条件显然不够充分,因此当时提出的理念仅仅是“远提”战略,也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进行浑河沿岸的东西向发展,而类似今天的南北纵深式发展在当时根本无法实施。
“与2002年相比,城市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在中心城市的争夺上,在区域经济版图上,对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争夺是诸多城市的共同目标。在新区开发上,继浦东之后,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都在全面提升城市能量,争夺区域领先地位为目标的新区建设全面展开,并均已获得国家战略支持。”严文复说,“所以现在的‘大浑南’建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新区的建设,这也是这次浑南新城项目如此受重视的原因所在。”
尽管严文复说来轻松,但精确到路灯设计都需要提前规划的大浑南规划方案,日本鹿岛方面至今的方案仍存在细节分歧。
一个简单的例子便是,对于行政中心内部单轨环线的分歧。“日本鹿岛的这个设计是希望将行政中心的内部环线能够与地铁站口相通,但麻烦在于实际操作性。”严文复说,“规划是希望能够500~800米之内便有轨道交通连接,这样方便沈本、沈抚之间的往来,但中心内部已经有密集的公交网络,所以单轨环线的必要性有声音提出质疑,这个到目前还在完善,所以现在公布的方案也是阶段性的方案,遇到具体实际问题时,方案的微调还是必须的。”
当记者从严文复的办公室出来时已是19时,李凤花的馅饼店应该还在忙碌着,城市地位的提升势必将让更多的外地人涌入沈阳,她的馅饼生意也许会因此受益……
当太阳再次从大政殿上方升起时,阳光也将顺着“中轴线”照在“大浑南”行政中心的上空,这是一座城市的传递,周而复始。当然,未来到底如何,只有事实可以解答,但既然规划已经出台,沈阳的明天又充满着无数种可能。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