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新区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评审
admin
2010-07-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7月8日,《青岛高新区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评审会在青岛府新大厦举行。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高新区管委主任刘伟出席了评审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陆大道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家环境保护部、美国AECOM等单位共9位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共同评审规划成果。
7月8日,《青岛高新区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评审会在青岛府新大厦举行。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高新区管委主任刘伟出席了评审会。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陆大道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国家环境保护部、美国AECOM等单位共9位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共同评审规划成果。
与会专家一致肯定规划成果基本达到编制要求,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法富有成效,在综合评估区域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合理确立了生态经济区划方案,深入分析了生态工业、服务业、静脉产业、生态景观、生态人居、生态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与空间管制、生态文化体系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及实施路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据悉,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实现可持续发展,2009年初,高新区作出了编制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部署。5月份,启动了全球招标,规划招标公告在国家级专业媒体发布,吸引了中科院地理所、中咨公司、奥雅纳(英国)、阿特金斯(英国)、裕廊国际(新加坡)等20余家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规划咨询机构投标,最终优选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所)成为编制单位。地理所聘请中科院、工程院等多名院士担任顾问,成立了项目专家组,全面负责编制工作。一年来,经过广泛细致的前期调研、高瞻远瞩的规划设计、科学严谨的论证分析,形成了规划成果。
青岛高新区自调整管理体制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先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生态建设与规划建设、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坚持“生态、生产、生活”用地各占三分之一,为生态化发展提供充足空间。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制定了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等21项环境保护指标,引导发展绿色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杜绝“两高一资”项目入园。获批列入了市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启动约188公顷的环保与节能特色产业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区域性环境报告书,并领先获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编制实施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不仅有利于高新区在系统科学地保护生态建设前提下,“转方式、调结构”,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循环经济为支撑的青岛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而且对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引领青岛经济新增长,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肯定规划成果基本达到编制要求,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法富有成效,在综合评估区域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创新性地提出了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合理确立了生态经济区划方案,深入分析了生态工业、服务业、静脉产业、生态景观、生态人居、生态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与空间管制、生态文化体系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及实施路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据悉,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实现可持续发展,2009年初,高新区作出了编制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部署。5月份,启动了全球招标,规划招标公告在国家级专业媒体发布,吸引了中科院地理所、中咨公司、奥雅纳(英国)、阿特金斯(英国)、裕廊国际(新加坡)等20余家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规划咨询机构投标,最终优选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所)成为编制单位。地理所聘请中科院、工程院等多名院士担任顾问,成立了项目专家组,全面负责编制工作。一年来,经过广泛细致的前期调研、高瞻远瞩的规划设计、科学严谨的论证分析,形成了规划成果。
青岛高新区自调整管理体制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先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生态建设与规划建设、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坚持“生态、生产、生活”用地各占三分之一,为生态化发展提供充足空间。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制定了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等21项环境保护指标,引导发展绿色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杜绝“两高一资”项目入园。获批列入了市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启动约188公顷的环保与节能特色产业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区域性环境报告书,并领先获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编制实施生态城及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不仅有利于高新区在系统科学地保护生态建设前提下,“转方式、调结构”,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循环经济为支撑的青岛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而且对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引领青岛经济新增长,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有着积极推进作用。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