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将成玉树重建关键环节
通天河大桥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上方裂开了两条细纹。但除此之外,地震并没有使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的自然景观受到实质性损伤。
中国的环保专家们表示,处于三江源地区中心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从植被、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等指标来看,地震并没有带来大面积生态破坏的后果。但在震后重建中,相关规划一定要重视生态保护。
“玉树地震对自然生态造成的直接破坏并不特别严重,植被、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依然保持稳定。”青海省环保厅监测监察处处长任杰说,“地震也没有对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带来灾难性后果,其影响是有限的。”
玉树地震发生后,青海省环保部门对灾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质、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应急监测。截至目前,地震灾区未发现重大环境污染隐患,也未发生灾后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任杰同时表示,当救灾从应急状态转向过渡状态时,自然生态保护将马上开展。
“在震后重建中,相关规划一定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这个因素,从技术上尽可能减少重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重建工程与生态保护工程应当同步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
玉树州所在的三江源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它不仅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
此外,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三江源地区,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
青海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郭竟世说:“三江源地区的特殊生态地位以及生态系统稳定要受到高度重视,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和‘中华水塔’,水源涵养功能至关重要,绝对不能削弱。”
“保护以高寒植被为主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以及特殊的高原湿地,也十分重要。”郭竞世补充说。
青海省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一个新玉树,确保3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2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
“但在重建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意识,即保护优先。”任杰提醒说,“重视生态在玉树的地位,需要在规划上充分考虑环保要求,对城镇规划、产业发展也要有清醒选择。”
目前,玉树产业结构中重视生态旅游,不上马建设重工业,以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郭竟世解释说,灾后重建使用的散装水泥也正是落实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散装水泥本身没有太大污染,储运也都是灌装,过程中对生态影响比较微小。”他说。
至于新玉树的选址问题,任杰则表示,要依靠科学数据,以及地质、地震和环保等部门的共同参与,才能做到生态保护优先。
地震后,此前曾为天然草地的赛马场成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漫天飞扬的尘土也成为此处之前不多见的景象。
“但和自然破坏不一样,这片草场是有能力恢复的,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任杰说,“八月份来看赛马,仍然将是一片碧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