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泾河两岸数公里良田遭盗挖变成沙坑
泾阳县船头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国渠保护区涉及的重点村,然而从去年开始,个别村民非法滥挖,致使泾河两岸数公里良田、滩地变成沙坑,无法复耕,郑国渠保护界碑三面挖空成“孤岛”。泾阳县土地、文保、纪检等多部门介入调查,到目前没有结果。
界碑三面挖空成“孤岛”
泾河两岸本是山清水秀,然而,在泾阳县船头村,岸体被滥挖,滩头、良田毁成沙坑,裸露的沙石与绿树格格不入。
4月28日,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泾阳县王桥镇船头村5组。村民吕某指着一片被挖的沙坑说,原来这块地就是他年轻时开垦出来的,种了很多树木和棉花,却被非法挖沙者夜间挖掉。由于挖沙者是本村比较“厉害”的人,他们只能忍气吞声。
顺着十几米高的河岸,记者来到村西郑国渠入口处。村民指着远远一个立起的碑石说,这是上世纪80年代竖立起来的郑国渠界碑。然而,非法挖掘已导致界碑三面的土方被挖空,界碑成了“孤岛”。
68岁的村民王某说,当年郑国渠界碑周边都是良田,村民下地干活还时常在此休息。然而近几年,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村里和附近村庄的一些人疯狂挖沙卖土,致使沿岸成为坑坑洼洼的沙坑。村民担心,如果一下雨,被挖处将会大面积塌方。
泾阳多部门调查无果
大面积挖沙卖土带来的危害,村民早就认识到。在村子采访时,村民们说,以前在河边洗衣、洗澡,水清有鱼,两岸青绿,鸟儿成群,然而这一切都随着挖沙卖土改变了。有村民向村干部和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但没有任何结果,随后村民向泾阳县土地、文保等单位反映情况,久久没有得到答复。
4月29日,泾阳县土地管理局稽查大队大队长乔建民说,经过调查,船头村非法挖沙卖土从2009年开始,虽然他们多次制止,但大型机械昼夜加班,他们无法根除。今年4月初,他们开始介入调查,同时泾阳县纪检、文保等单位都介入调查,由于土地稽查部门行政办案没有强制权,带头挖沙卖土的当事人跑了,无法下达处罚决定书,也无法结案。
保护不力缘自监管缺失
记者在咸阳市文物旅游局获悉,郑国渠暨历代引泾工程遗址,是国务院1996年国发(1996)47号公布的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8月,在水利部组织召开的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会上,郑国渠被列入第八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保护范围为西依泾河西岸,东依泾惠渠东岸外沿200米为界,南依郑国渠大坝南坡外50米为界,北依泾惠渠拦河坝北20米处为界。建设控制地带,由一般保护区外沿500米为界。
按照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以内不能修建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工程,如有特殊需要,须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在文物保护区内炸山、取石、放牧等。保护区涉及泾阳县王桥镇岳家坡村、木梳湾村、船头村。
文物专家表示,郑国渠不同于其他文物保护单位,其本身裸露在农村田间地头,保护起来相对比较脆弱。船头村作为郑国渠重点保护区域,周边大面积挖沙卖土,跟个别村民保护意识差有关,更重要的是和当地土地、文保单位监管不力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