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打造一流现代化国际新城
北京通州国际新城规划论坛成功举办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五年以来,北京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在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北京已经基本具备了全面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和条件。城市化的进程加速推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步伐速度在不断地提升,迫切需要一些新的空间来接纳北京市的产业发展、人口疏解、新功能的承接。
根据北京市领导的指示精神,今年要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内外资源,按照世界一流水平高起点谋划,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和宜居城市的典范。2010年3月12日至15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通州区人民政府在北京银泰中心柏悦酒店成功举办了“北京通州国际新城规划论坛”。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副秘书长徐波、市规划委主任黄艳、通州区委书记王云峰、副书记代区长岳鹏、市规划院院长施卫良出席了论坛活动。论坛还邀请了13家市相关委办局、多家设计院及20家知名投资企业的领导及代表参加。
为期四天的“北京通州国际新城规划论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为下一阶段通州新城规划深化细化工作搭建了国际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州新城的规划建设将认真吸取国际论坛上专家们提出的好的建议、经验和观点,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放在首位,在人文和细节化设计方面下大力气,为去通州投资、发展、居住的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北京市第一个万亩滨河森林公园
瑞都国际商圈
通州区区位图
运河核心区效果图
北京通州国际新城规划论坛
专家精彩演讲摘要
一、快速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保罗·卡斯特迪奥)
汽车在空间使用方面是世界上受补贴最多的交通工具,要改变目前的城市发展模式就必须限制汽车的使用,实施公交导向的发展战略,使人们更加理性的使用汽车,促进私车与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之间竞争平衡的改变。行人第一,自行车第二,公共交通第三,最后是小汽车。
对于空间利用和空间营造,公共交通是最佳的交通方式。好的交通服务首先是可靠,要随时随地都有这样的系统,可以保证路途的时间;同时还必须具有易达性,能够非常容易地通过这一系统到达任何目的地;另外这个系统应该是舒适的,拥挤不堪不能形成对人们使用这一系统的吸引力。减少换乘次数、缩短换乘路程、统筹安排线路、提高规律性和可靠性是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问题。
公交系统始于步行。要创造好的行走空间就要有持续不中断的人行道,同时必须保证行走的安全;有必要尽可能的保留自行车系统,为自行车系统修建各种设施,形成与其它公交方式的便捷换乘。
二、基于运河文明的新城设计(飞利浦·歌德史密斯)
当前全世界的城市看起来都一模一样,面临各自独特文化的丧失,这是现代设计容易碰到的问题。我们的挑战是在追求现代性、国际品质的同时体现传统文化,表述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价值观。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我们需要做文化规划和遗产规划。通州新城的开发处在独特的地方:它是大北京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五河通衢,在大运河的起点。这种丰富的文化可能性应该体现在计划和规划中,比如街道设计、运河岸线设计、燃灯塔和历史遗迹的保存和利用等等。把这些文化资源集中起来构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社区和地点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在三维的建筑设计当中加入第四维,就是时间——历史和未来,将为城市带来深厚的历史感,为城市的历史保留重要的记忆。
三、成功范例—阿布扎比街道设计导则(查斯特·查尔曼)
阿布扎比四年前建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简称UPC),由世界顶级设计师参与规划、指导发展。
反思二战后美国修建的很多高速公路,所有的街道设计都是接入性的。21世纪,汽车只是一个选择,不能在街道上占主导地位。重点首先是行人,这是根本性的决策。
最佳的交通规划是理想的土地使用规划,最佳的街道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街道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行人和人行道,还要创造空间和场所;第二是公共交通运输的乘客;第三是自行车。中国有非常悠久的自行车历史,应该在北京进一步促进使用自行车;阿布扎比每一个街道都有环形的自行车车道,像便道一样通过一个缓冲区跟汽车道分开,同时由于地形和树荫也十分有利于骑自行车,因此阿布扎比已成为世界上最适于骑自行车的城市。
通过街道设计导则的实施,阿布扎比有望5年后大大降低对私家车的依赖。
四、唤醒城市(克里斯蒂安·德·波德赞姆巴克)
新城的设计和建造是整体性的工作,要涉足未知的领域,很多东西是不可预见的,我们要仔细地、渐进地做规划。
城市的形状是由交通系统勾勒出来的,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出入街道,在街道上不断地发现、做出判断。街道从实质上和精神上都为人们提供了引导。
现在的很多城市变成了汽车之城、火车之城、机械化之城。在城市增长过程中高速交通像八爪鱼一样延伸,使城市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实现四通八达。但是,我们不断加给城市的线条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街道,而是管道——仅仅是帮助人们从甲点到乙点的管道。
“开放街区”在过去二十五年里是巴黎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很多街道设计中,把各种建筑和公共活动空间结合起来,建一些广场、花园等。由于街道是开放的,建筑物的立面得以被观赏,也没有太多的阴影;光线能够照进所有的建筑,建筑也有良好的景观和视角。这样的街道和城市具有舒展的空间,可以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得到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五、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及交通的挑战(彼得·卡尔索普)
全球碳排放大概有1/4与能源无关,有14%与交通运输有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运输会带来更多的排放。使用汽车、骑自行车和行走不是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而是城市规划决策造成的结果。
城市主义城市化的原则是混合使用和多样化。人口要多样化,城市的用途要多样化。把不同的用地作垂直分级,确保每一个目的地能够步行到达;再用公共交通把这些点联系在一起,就业也沿着公共交通线路展开。公交布线和城市网格使人们不需要进入交通大动脉就能够就近找到公交网点,大幅度的降低交通堵塞;(温哥华)使用较窄的单行线,也可以使交通在不干扰行人的情况下顺畅通行。
河流可以提供一种新的交通通路。我们要找到一种办法重复这个城市当中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并把这种文化特色彰显在新的城市化环境当中。
六、希尔伍德集团介绍(乔治·马格奈斯、史蒂芬·英格布罗姆)
主要从开发商和执行方的角度阐述了怎样进行项目的执行和实施,并举出一些希尔伍德集团在世界各地成功的案例。
首先要为项目确定总体的指导原则,也要找出项目的局限性和范围;同时重要的是要找到所谓的“加速器”,要在所有项目中找到一个理想位置并能很快实施的子项目,通过这个子项目的实施对整个项目起到加速的作用;最后还要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商业计划,吸引各方的投资和参与,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新城。
七、贝聿铭事务所项目介绍(乔治·米勒、司徒伊冯)
贝聿铭事务所的设计理念——建筑是一种造地的艺术,包含公众生活的质量和公众空间,无论建筑类型、规模大小、位置如何。
八、新城枢纽规划与设计(奥伦·撒切尔)
北京公交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使用私家车出行更能吸引人的交通方式。由于目前公交系统设计不不完善、过于拥挤,不能提供高水准的服务,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开车。
让公交系统更加有吸引力的要点是价格便宜、舒适、四通八达,与设计良好的人行道系统相联系。
整合联系中心城的交通和区域内部的交通不能仅仅依靠增加轨道线,要将公共交通网络与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创造环境友好的模式,让大家舒适、便捷来往于不同的交通模式之间。基础设施要有机地和城市生活结合在一起。
好的街道网络应该是街区划分比较小的。
北京东站目前方案是卫星式设计,通过天桥或者地下通道连接到其他地方,这将非常不便。在日本,车站已经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完全嵌入到城市当中,有通向周围街道的多个出口,与城市生活形成几乎是无缝的连接。
九、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结合:都市发展的最佳实践策略(伊丽莎白·蒂肯)
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重建高密度区,特别是交通干道附近的高密度区,实现密度与交通容量的适应;土地混合使用,提供方便的购物和服务途径以满足步行和自行车的可达。
规划之初要把行人和自行车交通考虑好,创建一个有活力、有吸引力、适合步行的环境,使大部分人能够通过步行到公交站点。
新城的发展要有清晰的(产业)规划,只有与中心城在就业岗位的提供、服务水平上形成有效的竞争才会减少长距离的出行。
十、滨水规划的十个机会和挑战(阿里克思·魁戈)
水是城市景观非常好的主题及方向,城市建设引进水的概念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现象,对街道空间、经济发展、娱乐生活都有重要意义。通州五河汇聚,给规划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NextPage]
十个滨水规划的机会和挑战:
1.在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变迁中,滨水地区也在不断改变,有可能成为公共使用的场所,如在水边建立公园、安排文化设施等;
2.城市滨水区域能够展示城市的特征和性格;
3.世界上不同的滨水城市都反映出人们不仅希望保留传统,同时也乐于创新的愿望;
4.水岸与城市的线性联系十分重要,要设置各种不同的通道让大家能够到达水岸;(7与此类似,涉及历史遗留的障碍和私人产权)
5.避免各滨水城市之间的同质性;
6.滨水地区不应该仅仅是休闲和游览的区域,它还应该是人们乐于居住的地方,这样才能焕发活力;
8.把老的交通系统和新的设施融合在一起,让人们通过老的交通方式对自己城市的河流产生新的认识、新的发现;
9.水体应当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发生在这个地方,而不仅仅局限于几种特定的功能;
10.有效防范和解决洪涝灾害,避免城市发展远离河流。
十一、审视和评价:北京轨道交通系统(弗坎·弗奇克)
1.地铁线路应该在延伸到郊区时扩建支线,以最低的成本覆盖更大的范围;
2.应当整合地铁线路,多条线路共用一条地铁轨道,而非一条线路专用一条或多条轨道;
3.注意站台的易达性,包括从站外公交停靠区到站点之间的易达以及换乘乘客在不同站台之间的易达。应建造更多的联合站点;
4.应考虑加长所有车站的月台,以应对未来乘客流量和提高舒适度,不应局限在八到十辆列车的长度;
5.可考虑利用现有铁路线网满足区域性交通需求。
国外专家简介
1.ChristiandePorzamparc克里斯蒂安·德·波德赞姆巴克: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规划师,塞纳河左岸区责任规划师。
2.PeterCalthorpe彼得·卡尔索普:美国著名规划师、建筑师,新城市主义理论(NewUrbanism)创始人,主持美国波特兰市及其区域规划。
3.VucanR.Vuchic佛坎·佛奇克:美国著名城市轨道交通专家和区域交通规划学者,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美国国会交通论坛领衔专家。
4.ElizabethDeakin伊丽莎白·蒂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和交通专家,伯克利大学教授,大都会研究中心主任,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旧金山中心区改造项目设计人。
5.OrenTatcher奥伦·撒切尔:美国建筑师、交通枢纽建筑设计专家,原SOM主任规划师。
6.PauloSergioCustodio保罗·卡斯特迪奥:巴西著名城市交通和BRT专家。
7.AlexKrieger阿里克思·魁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哈佛大学城市设计与规划系主任、滨水区规划专家,哈佛校园规划顾问职务,哈佛大学向查尔斯河和奥尔斯顿地区校园扩展项目负责人,领导成立了奥尔斯顿和剑桥校区的设计审查委员会。
8.ChesterE.Chellman查斯特·查尔曼:美国高级规划师,阿布扎比街道城市设计总设计师。
9.PhilipM.Goldsmith飞利浦·歌德史密斯:加拿大皇家建筑师学会成员,建筑师、建筑遗产保护专家。
10.JohnMagness乔治·马格奈斯:佩罗集团项目经理。
11.StephenEngblom史蒂芬·英格布罗姆:AECOM,金鸡湖景观规划总设计师。
12.GeorgeH.Miller乔治·米勒:贝聿铭公司。
13.YvonneSzeto司徒伊冯:贝聿铭公司。
融合古老运河文化与国际城市高端理念的魅力水城
通州位于千年大运河之首,百里长安街东端,是首都北京的东大门。区域面积90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1个乡镇,常住人口109万人。当前,通州新城已经具备了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一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通州位于首都北京长安街轴线与东部发展带的节点之上,是距离中心城最近的新城,西距天安门20公里、CBD13公里,北距首都机场16公里,南距北京第二机场40公里,东距天津塘沽港100公里,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枢纽位置。区域境内一马平川,拥有密集的公路路网、便捷的轨道交通和重要的铁路大动脉。外联通畅、内联快捷的开放式路网体系初具规模:拥有京通快速、京沈高速、两广路延长线、朝阳北路、朝阳路等5条进京通道,壁富路、六环路等3条通向首都机场的快速通道,京津塘高速路等3条直达天津滨海新区的交通要道,地铁八通线、京津城际铁路和即将建设的M6、S6轨道交通线路把通州与一系列重要目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通州新城出发,15分钟可达CBD和首都机场,1小时可达天津塘沽港。区域内部路网日臻完善,5条城市主干道纵贯南北,6条城市主干道和6座跨河桥梁横贯运河两岸,通州城区通向11个乡镇的城市次干路全部建成。市政设施与路网建设同步推进,设施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二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通州早在西汉初年建府,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是久负盛誉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美称。运河文化源远流长,有三教庙、燃灯佛塔、大光楼等众多名胜古迹。文化氛围十分浓厚,黄永玉、冯其庸、韩美林等一批文化名人入驻通州,中外闻名的宋庄画家村聚集了3000多位知名当代原创艺术家。三是滨水生态特色突出。境内分布有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等13条河流,总长245公里,多河富水的自然特色十分突出。四是产业发展空间广阔。规划建设了商务园等3个城市产业功能区和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通州经济开发区、物流基地等市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北京通州新城面积将达到15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48平方公里。运河源头的五条河流在中心区交汇,形成丰富的运河文化元素、优美的水系景观与高端的国际城市形态完美融合,成为北京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成为践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典范,成为白天因商务而繁荣、夜晚因休闲娱乐而繁华的北方魅力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