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百年不遇旱情让昆明滇池治理有“危”更有“机”

admin 2010-03-30 来源:景观中国网
由于百年不遇的旱情,滇池水位下降了80厘米,这会不会让滇池治污出现反复?滇池周边的湿地受旱情影响有多大,还能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农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和垃圾是否让本已严峻的治污形势雪上加霜?大旱之年,滇池治理更应该注重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滇池附近的村落,湿地,并采访了多年来致力于滇池保护研究的学者。
  由于百年不遇的旱情,滇池水位下降了80厘米,这会不会让滇池治污出现反复?滇池周边的湿地受旱情影响有多大,还能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农业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和垃圾是否让本已严峻的治污形势雪上加霜?大旱之年,滇池治理更应该注重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滇池附近的村落,湿地,并采访了多年来致力于滇池保护研究的学者。

  滇池水草猛长水质未变

  3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滇池外海。岸边,几名环卫工人正吃力地把一袋袋打捞上来的水草扔上岸。赵师傅告诉记者,滇池外海原来的水面在船闸堤坝的正下方,如今水位下降,堤坝的缓冲斜坡都露了出来。赵师傅每天要打捞8个小时水草,现在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工作时间没变,工作量却增加了一倍还多,因为水位虽然下降了,水草却疯长。赵师傅估计水草量和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他说外海的情况还好些,草海的水草更多。

  在海埂大坝,记者看到滇池码头以南,暗绿色的湖面上漂浮着大片大片的水草,水面也因为水草的“禁锢”而波澜不惊,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腥气。那么,是不是因为水量减少导致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质恶化,水草丛生?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段昌群教授长期致力于滇池保护研究,他分析说:水量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滇池的水质,但是单从水草的长势上并不能说水质发生恶化,因为水位下降后水体的透光性更好,这有利于一些水生植物萌发,而且这些水草还对水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滇池的水质发生急剧恶化,水草反而无法生长。

  除水质外,滇池畔的西华湿地和永昌鱼塘湿地里的各种植物受旱情影响也并不明显。岸边的水杉、柳树、杨树、小叶榕竞相吐绿,美人蕉、马蹄莲争艳开放。放眼望去,茂密的水草绵延到远处的滇池,水面上芦苇随阵阵微风摇曳,景色宜人。不过,永昌鱼塘湿地水面上滋生出的蓝藻让湿地失去了往日的清澈。据一位正在打捞蓝藻的工人介绍,昆明主城区在滇池上游,这片湿地紧靠城区,首当其冲成为滇池内最先接触污水的区域之一,再加上近期干旱,导致蓝藻滋生,但是情况还不算严重。
 
  昆明市计划在滇池周边建成5万亩湿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在生态治污、调节、净化滇池水质、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发挥显著功效。不过,湿地并不是解决滇池污染问题的金钥匙,一旦污染过于严重,它也将失去原有的各种功能。段昌群教授建议,在当前形势下,一是要及时清理湿地内的枯枝落叶,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在水位降低的时候补种各种水生植物,优化湿地运行条件,增强湿地结构的复杂性和处理污染物的能力;其次则要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控制,防止出现旱季积累,雨季转移的情况。

  从相关部门获悉,滇池目前的水位是1886.52米,下降80厘米,水量减少将近3亿立方米。水质方面,和五类水相比,总磷量并没有超标,总氮量2.15毫克/升,超出0.15毫克/升,滇池水质仍然属于劣五类。

  旱期入湖污水处理没脱节

  官渡镇的宝丰村是较早修建污水处理站的村落之一。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都通到污水管网流进污水集中处理站。宝丰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建有4个连接在一起的水池,有趣的是其中3个水池中生长着水葫芦,但是长势一个池子比一个池子弱。原来水葫芦起到了监测水质的作用,富营养化程度越高的水质,水葫芦长势越好。经过3个水池的处理,最后一个水池里的生活污水已经清澈见底。

  但记者走访滇池周边的不少村落,像宝丰村这样建有污水处理站的村子所占比重并不大,不少村民表示,他们村的生活污水还是未经处理就通过排水沟渠进入附近的河道,这给当前滇池水质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据记者了解,今年年底滇池周边的279个村落将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在今年6月30日之前,昆明市的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而近年来,昆明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控花控菜,测土配方施肥,目的就是为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旱情让治水“危”、“机”并存

  滇池难治理的根子在于来水少,水利用程度高,水体的自洁能力降低。而干旱则加剧水的缺失和富营养化,给水质好转带来挑战。但是,干旱也给某些领域的治理工作带来机会。

  首先,清淤疏浚更容易。滇池底泥的污染物深度有50厘米,只要能把这50厘米的污泥清理出来,就可以避免底泥对滇池水体的持续污染。旱情让水位下降,清淤和疏浚河道变得更加方便,这为彻底清除滇池内源污染,改善和恢复水域生态环境提供良机。 

  其次,控制面源污染正当时。旱季失墒严重,土壤内原本被水分锁住的微生物也释放了出来。雨季来临后,这些没有经过任何无害化处理的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和洪水进入河道,最后进入滇池。据段昌群观察,头3场大雨冲进滇池的污染物占全年污染量的比重相当大。如果这些污染物进入滇池,治理成本和难度会大大增加,所以旱季是治理源头污染的最好时机,打捞湖面的漂浮物,清运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把面源污染降到最低程度。段昌群教授根据自己多年考察和研究的经验总结说,根据季节、气候特点有的放矢,滇池治理的成效才能长久保持。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