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建筑群将再现原貌

admin 2002-04-09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广州珠江南岸,中山大学校园的参天古木间,上百座中西合璧的校舍犹如颗颗明珠,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校园中轴线两侧。广州市文化局和规划局已确定将其中44座列为文物保护对象,记
    在广州珠江南岸,中山大学校园的参天古木间,上百座中西合璧的校舍犹如颗颗明珠,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校园中轴线两侧。广州市文化局和规划局已确定将其中44座列为文物保护对象,记者采访时看到,有关的修缮与维护工作正在展开。 

  百多近代建筑深藏校园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曾主持沙面欧式建筑群的测绘,他认为,中大中西合璧的岭南建筑群独具魅力。建筑群落有着完整的规划,主轴线贯通南北,宽广的绿地与广场点缀其间,功能分区明确。 

  这些建筑都有着麻石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红砖墙、拱形门窗、壁炉配烟囱,以及由木质屋檐和绿琉璃瓦构成的中国式大屋顶;其中马丁堂是中国最早的钢混建筑。就功能而言,礼堂、教室、住宅结构各异,但都能因地制宜:地下层供储物与避岭南潮湿,木质百叶窗与玻璃内窗供调光与通风,双重或三重屋檐以挡岭南暴雨,琉璃下水道与岭南式屋顶利雨水宣泄,房顶设老虎窗与气楼便于透气。 

  但这百来幢建筑的造型全无雷同。其外廊、门廊别致多样,拱形门窗洞口比比皆是,檐头墙垛窗间墙花样百出。令人深深叹服的是,所有丁砌与顺砌的墙砖深浅两色一一相间,富于变化。中国园林中的亭子被移用到了墙上。高挑的屋檐上,洋设计者们避免了威严的中国龙,取而代之的摇尾小狗机俏尽现。 

  修旧如旧再现历史面貌 

  历经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大岭南建筑群在保持其基本面目的同时,也改变了不少。汤所长分析说,由于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校舍渐渐不敷使用,因此格兰堂、马丁堂、护养院、泽臣屋等都添加楼层或改换屋顶,原东正教堂西面还临时搭建了一溜平房,三合院变成了四合院。为维修方便,不少轻巧飘逸的木质门廊与屋檐都改成沉重的混凝土结构;房屋四周的一些琉璃排水管或者被塑料管铁管代替,或者干脆废弃。而为了防盗,不少楼房里面上上下下甚至连屋顶的老虎窗的“虎嘴”也新装了防盗网。 

  对于列入保护的44座建筑以及校园中轴线的空间环境,广州市文化局和规划局都明文要求给予有效保护。汤所长说,岭南建筑群是中西方近代教育交流的一个显证,也是20世纪初南方大学校园建筑的典型,这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文物保护也应考虑时下的使用功能,但这必须在保全其历史本来面目的前提下进行,否则保护将失去意义。中大近年来在这方面煞费苦心,甚至连更换屋瓦,他们也请专家在颜色的搭配上给予指点。此次测绘他们也给予了全面合作。 

  校友捐赠维修费已到位 

  据悉,这一次测绘将在今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内结束,而出图与核对等工作则会延续到后年。因此房屋的维护规划一直在抓紧同步进行。 

  目前,马丁堂、格兰堂、泽臣屋的测绘图与维护规划都已完成,岭大、中大海外校友会的捐赠也已到位,只要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这些栉风沐雨的建筑群很快将焕发出更为迷人的风采。 
  
  小资料 

  1952年中大由广州石牌校区迁到现址前,这里是原岭南大学校区。岭大前身为美国热心基督教人士1888年在广州创办的格致学堂,经历义和团运动冲击后,1904年从澳门迁至广州康乐村(中大现址),1916年称岭南大学。在 1904年至1937年间,首先是洋人,然后是华侨和国民政府在这里筑起幢幢校舍,基本采用主要捐建者的名字命名。到 1949年,学校占地已达3000多亩,有永久性校舍113座、临时校舍172座。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