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德中同行“鸟瞰”城市发展

admin 2009-10-26 来源:景观中国网
25日,在“德中同行”发展高层论坛上,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市长阮成发共同就绿色交通话题展开讨论。访谈由央视主持人水均益主持,他向施罗德提出第一个问题,希望施罗德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上为武汉市政府提供一些建议。施罗德表示,除了减少对初级能源的使用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外,对于广大市民的汽车梦,政府应给予理解,把重点放在改变汽车的动力系统,如改用清洁能源等上面。此外,要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


李鸿忠向施罗德(前排右二)赠送礼物。记者梁超摄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在致辞中表示,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他赞赏湖北、武汉政府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做出的努力,希望通过论坛,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

  省长李鸿忠向来宾介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他说,近年来湖北与德国的经贸合作呈发展态势,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德国环保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一定会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上谱写中德绿色合作的崭新篇章。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做论坛主题发言。他说,很多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才能解决。他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对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施罗德建议,应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和能源利用效率。他同时指出,挑战也蕴含机遇,环保如今已成为德国支柱产业之一。 

   随后,施罗德、施明贤,武汉市市长阮成发、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及中德企业代表围桌而坐,就“可持续发展和政府角色”接受访谈。

  中国人民外交协会名义会长卢秋田,市委常委、副市长岳勇,市政府秘书长龙正才参加论坛。 

  施罗德阮成发共话绿色交通 央视现场访谈

  汉网消息(记者胡楠 通讯员刘自强)25日,在“德中同行”发展高层论坛上,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市长阮成发共同就绿色交通话题展开讨论。

  访谈由央视主持人水均益主持,他向施罗德提出第一个问题,希望施罗德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决策上为武汉市政府提供一些建议。施罗德表示,除了减少对初级能源的使用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外,对于广大市民的汽车梦,政府应给予理解,把重点放在改变汽车的动力系统,如改用清洁能源等上面。此外,要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

  阮成发接过话题。他说,从全国的格局看,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在不断提升,但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在变大。阮成发坦言,自己也曾遭遇堵车,“心情很复杂”。

  “任何一个城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时期,交通是瓶颈。”阮成发说,现在武汉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之快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私家车以每月l万辆的速度增加,如何加大路网建设力度,在建设中提高通行能力,是武汉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这种情况下,市政府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免费租赁自行车就是一例。阮成发算了一笔账,按l万辆自行车平均每天使用6次计算,一天可减少l000辆次公交车,直接节约4万升燃油,减少l00吨碳排放。

  访谈活动结束后,阮成发向施罗德馈赠一幅汉绣双面屏风,屏风黑色底布上一面绣着双凤,一面绣着荷花。施罗德愉快地接受了礼物,“我会把它放在家里的好地方。”  
  
  交通,城市发展命脉 

   25日,出席德中同行“发展高层论坛”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与武汉市市长及嘉宾们,共话城市交通难题。

  一瓶“霸王醉”、一把复制的越王勾践剑。昨日,省长李鸿忠将这极具荆楚特色的礼物送给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从而掀开了此次德中同行的“发展高层论坛”。

  省长李鸿忠称,展望未来,德国企业以其世界领先的环保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一定会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创新平台上,谱写出中德绿色合作的崭新篇章。

  据了解,论坛以“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武汉城市圈建设”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企业的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展开,嘉宾们就城市规划、能源效益、环境保护、教育、交通和移动等进行探讨。

  参加此次论坛的还有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等德国友人。论坛上,市长阮成发代表市政府,将一个精美的汉绣屏风赠送给了施罗德。

  ●拥有私家车是每个人的梦想,我们不是要去改变他们的梦想,而是改变车子。

  ——施罗德(德国前总理)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有资料显示,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是世界最快的,未来一些年当中,会有几亿人涌进城市,比如说像武汉市,现在不到1000万人口,如果在这个进程中翻一倍的话,对武汉这个城市会带来什么影响?

  施罗德:我对于武汉的了解,肯定要少于市长先生对于武汉这个城市的了解。我想明确表明的一个思想,对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适用。

  在能源供应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减少对初级能源的使用,因为初级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需要采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我们要把生产变得更有效率,特别是在资源的使用上,要提高使用效率,包括能源的使用效率,我想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这应该是非常核心的一个话题。

  人总是希望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而且我们也非常理解每个人希望有一辆自己的车,这是每个人的一个愿望,而且是他的一个梦想,在欧洲我们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在这方面中国朋友们希望能够有这样的愿望,我们非常能理解,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不能改变中国人的梦想,我们要改变的是汽车,改变驱动变化,在燃油领域变成用可再生能源驱动,比如说电动汽车。

  此外,要建立非常良好的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包括要有良好的公共交通,比如说在地铁建设方面,也包括在近距离公共交通方面,近距离公共交通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得环境从整体上得到重要的保障。 
[NextPage]
   ●作为市长对于当前的堵车,我的心情是复杂的。

  ——阮成发(武汉市市长)

  水均益:我个人感受武汉这个城市非常大,交通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制约,在节能的同时让公共交通和私人轿车(私人汽车)跑起来,是很头疼的问题,市长您能告诉我们正在做什么?

  阮成发:从全国的格局来看,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在不断提升。今年底,武汉到广州的高速铁路将开通,时速350公里,武汉到广州不到4个小时,再过两年,武汉到北京、武汉到上海,以及到成都的高速铁路都会相继建成。

  以武汉为中心,1000公里为半径,可以辐射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将近9亿人口、80%的城市,所以从全国的格局来看武汉,武汉的交通枢纽地位在提升,这是从高速铁路来看的情况;高速公路已经四通八达;长江黄金水道,我们正在呼吁中央政府一起加大力度,疏浚河道,提高运输能力。

  然而,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点,经济地理的中心,中心城区自身的交通压力很大。今年以来,作为市长我是挨骂最多的,将心比心,作为一个市民堵在一个地方,我也可能会骂市长。

  作为市长,对于当前的堵车,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任何一个城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时期,交通是一个瓶颈、是一个制约。

  殊不知武汉当前5000多个工地,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正高歌猛进向前推进。长江一桥和长江二桥建设间隔了37年,但是我们去年通了长江上的第一条隧道,开工了一座长江大桥,今年又竣工一座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同时今年底还将开工一座长江大桥,这样的建设速度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三条地铁全面开工,城市道路路网建设也是全国未有的。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施工的需要,堵点增加,另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就像施罗德先生提到的,中国和德国一样,也希望拥有自己的轿车,也有家庭轿车梦。

  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武汉今年每个月新增1000辆私家轿车,按照这样的速度,我估计未来三五年,还不会限制人们买车,所以我们现在遇到一个问题,既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要加大对路网的建设力度,在加大建设的过程中,来改善通行的环境和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提倡绿色交通,在鼓励绿色出行,乘公交车,骑自行车。

  ●19世纪末,武汉已经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我以为当时主要依靠的是利用武汉便利的交通。

  ——顾海良(武汉大学校长)

  水均益:现在中国在快速,用我的词叫“急行军式”的方式发展,但同时我们遇到的困境是在快速发展中,我们可能顾不上有些建设,比如说城市规划、下水道、河流、湖泊的清洁。刚才听市长说了,我吓了一跳,一个城市有5000个工地。就人们的出行、环境等问题,我不知道校长您在这个问题上是怎么思考的?

  顾海良: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教科书上能找到答案,但我觉得这个答案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要找到城市的发展道路,必须考虑到武汉市的实际情况。

  武汉100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工业化走在前面的城市,在19世纪末已经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我认为当时主要依靠的并不是人们所讲的资源(铁矿、煤矿),而是利用武汉便利的交通,这是我们兴起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

  现在,这一届武汉市政府继续着武汉市原有的优势,把外界的交通打通,武汉是交通非常好的城市,东西南北,到中国的东部、西部、南部、北边,最重要的城市也就是1000公里,坐飞机也就是1个小时多一点。 

   武汉市的交通打通后,整个城市的活动会有新的发展,这是符合武汉市的市情。

  施罗德的幸福退休生活

  “看到了武汉的市容市貌,交通设置,这个地方的人,都在努力提高这个城市的可持续性。”昨日上午,来到武汉仅仅16个小时,施罗德就对武汉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谈话中,最有兴奋点的是他的退休生活。

  “我会经常出差,进行全球旅行;在国际上发表演讲,为促进国际关系的发展,为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做贡献;继续做我的老职业——律师;做顾问,为很多公司服务……更为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时间跟家庭在一起。”

  “德中大道做得非常棒,虽然我看到的不是很多,但都是很正面、很积极。”

  25日,“德中同行”发展高层论坛在汉举行,湖北、武汉及德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近200人,共同就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