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BD的新雄心 政府希望引导而非主导
admin
2009-10-20
来源:景观中国网
CBD这个概念在北京首次提出来是在1992年的总体规划里面,到现在已经有17个年头了。现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陈刚,2000年左右的时候还是规划局的一名负责规划CBD方面的官员,那个时候他和柯焕章一起,跑到世界各地去参观考察各国、各个城市CBD建设的情况。
CBD这个概念在北京首次提出来是在1992年的总体规划里面,到现在已经有17个年头了。现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陈刚,2000年左右的时候还是规划局的一名负责规划CBD方面的官员,那个时候他和柯焕章一起,跑到世界各地去参观考察各国、各个城市CBD建设的情况。
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柯焕章回忆说,1997年市长办公会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全面启动CBD建设,但生不逢时,很快就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工作刚开始没多久就停止了。
到1999年末,亚洲金融危机逐渐结束,北京市方面再次提出要全面启动CBD规划建设,并于2001年正式启动。此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京CBD也应运而生,并很快就发展起来,甚至成为全国城市发展效仿的对象。
十年过去了,CBD在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是北京这个城市舞台上的一颗明星。“全国看北京、北京看朝阳、朝阳看CBD”,这就是CBD的明星效应。
朝阳区政府区长程连元说,作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全国第一个商务中心区,北京CBD经过了十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为龙头、文化传媒高度聚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成为北京市地方经济贡献最大的地区之一。
但十年之后,CBD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瓶颈。2009年5月11日,北京市政府批准了CBD向东扩展3平方公里,CBD的总面积达到了7平方公里。程连元说,如此大规模的扩展对CBD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但这是怎样的一次机遇,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近日,本报记者对中共朝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CBD管委会主任吴桂英进行了专访。
政府希望起到引导而非主导的作用
记者:如何评价北京CBD过去的这十年?
吴桂英:北京CBD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提出,从概念提出到规划设计、到开发建设,包括现在产业的聚集,应当说十多年来CBD的发展,已经是北京的一张名片,当然更是我们朝阳区的一张名片。
我们通常老讲我们实现了三个80%,比如我们规划建筑的体量是1050万平米,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800多万平米的建筑任务;规划道路原来是45.8公里长,现在也完成了80%;现在77座现代的楼宇在CBD聚集,楼宇的入住率也达到了80%。
同时,我们也实现了三个70%。一个是国际金融机构已经达到了229家,占到全市的70%;还有就是跨国公司、世界500强,现在已经有150多家,也是达到了70%;还有大型的投资公司,已经达到了128家,其实已经超过了全市的70%。
另外,CBD在整个区域作为发动机和引擎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实现了三个5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税收、投资都占到我们全 (朝阳)区的50%。
记者:早在几年前,尤其是在北京的地产界,CBD东扩的概念就已经出现,我们姑且称其为民间的CBD东扩,那为什么在今年我们需要对CBD的东扩进行官方的确认?
吴桂英:其实你说的民间的声音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东扩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两年前我们就在做东扩的研究,并且是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操作,当时的结论就是应该东扩。
记者:有人认为CBD没有东扩的必要,因为CBD本身就在朝阳区的范围之内,很多人认为朝阳就是CBD,我们为什么要划定这样的范围?
吴桂英:确实有人有这样的疑问,之前还有观点认为不必提空间的概念,其实从我接任CBD管委会主任以来,我一直不认为CBD仅仅包括目前的3.99平方公里,像去年开始启用的华茂中心等地,早就已经是CBD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但之所以要划定范围,其实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规划,加快企业的聚集,产生扎堆效应,也就是企业的集群发展,他们在一起才有足够的信息量,可降低成本。或者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内企业。即使都是在朝阳区内,CBD范围内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还是跟区外很不同的。说到底,我们政府希望起到引导而非主导的作用。
[NextPage]
满了、散了、缺了
记者:为什么CBD东扩会选择在CBD十年的这样一个特殊时间节点?是不是跟去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有关系?
吴桂英:之前还有人问东扩是否因为金融危机,当然,CBD本身金融企业、大的跨国企业比较多,金融危机对CBD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不全是。其实真正的原因:一是CBD满了,原来规划的区域差不多快要开发完了,我们不能等到全部开发完毕再来做规划,政府的规划肯定要超前;二是CBD散了,满了之后周边就会散,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泛CBD,散了之后成本会更高;三是缺了,缺了一些东西,一些配套不足,比如我们的5A级甲级写字楼就很缺。
记者:那在新的规划中,我们是否会加大写字楼的建设?另外,CBD东扩的影响对于地产市场无疑是巨大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调研发现,东扩消息出来之后,相关区域的房价竟然上涨了近50%,对于东扩区内住宅方面的比例是如何规划的?
吴桂英:原有的规划当中的比例50%是写字楼,25%是住宅,还有25%是其他的商业和文化设施的配套。这次的东扩从目前的规划上来看,我们还是延续了这样一个结构的配比。
记者:新规划中如何做到一个和谐的公共空间?
吴桂英:我们的东扩区不是一片荒地,是一个已经建成的区域,所以在东扩区我们会做一些相应的调整;我们也会关注东扩这一块的属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另外肯定还会涉及到部分居民的外迁,我们都会有一个统一的考虑。
我们在原CBD发展的基础上,本身从规划上这既是宜居,又是适宜工作的地方。从供给上看,我们的建筑除了高档的楼宇、写字楼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大比例的住宅配套,还有商务酒店、会展的配套。商务区除了国际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为特征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一点就是商气、人气要很旺,原有的CBD也一直在追求这样一个发展,所以在东扩的CBD区域我们也会有一些商业配套、交通设施、文化配套的改善,使它的商气、人气都很旺,这些年的发展我觉得也得益于这样一种商务文化在里面。
记者:这次东扩计划中一个亮点是建设全球第一个低碳商务区,这是个新概念,但如何实现呢?
吴桂英:在谋划CBD新发展当中围绕着低碳来加快研究和实际行动,我们与两个单位签订了协议。一个是和世界零碳建筑组织签署了下一步CBD低碳战略合作研究的框架协议;另外一个就是和西门子就朝阳区循环经济建设方面的合作协议。
除了规划层面,我们还将和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结合CBD现有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空间,围绕着CBD下一步实现低碳经济这个方面,可能要有一些标准性的研究。低碳经济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现在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主体上还是怎么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这些方面。围绕着低碳模式,我们同样会在交通方面、建筑方面、能源供给方面、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做出规划,关于围绕标准问题我们也在做尝试。
记者:原有的CBD和现在东扩的部分将如何协调发展?
吴桂英:有人用新CBD和老CBD来比较,其实这个概念是不对的,CBD实际上就是一个整体。我们现在说到CBD东扩3平方公里,是一种空间概念。但是也不完全是一种空间概念,从经济的影响和功能来讲,是一个相对聚集的区域,不局限于我们原来的3.99平方公里再加3平方公里,实际上这是一个功能区,我们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在一定的空间加快聚集,在这样一个空间的概念下做了一个规划。
所以不管是原来的3.99平方公里,还是我们新扩出来的3平方公里,乃至于我们提出来的在整个区域内84平方公里的范围,它是一个辐射区域概念。我想它们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通过东扩的这一部分,使这个区域更加符合我们理想化的CBD复合型的、多功能的、高端的服务业聚集的区域。
记者:我们发现,这次的东扩规划中其实还有预留地,而且与东扩一起规划的传媒产业带地理位置已经向东延伸到了三间房,其实北京市的整体规划中向东也是一个趋势,那么是否意味着CBD未来还将继续东扩下去?
吴桂英:其实十年前我们的规划就很完善很科学了。十年前做的规划中是规划了10.4平方公里的面积,只是后来缩减到了3.99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们一直都有储备区。现在我们其实更强调CBD的辐射作用。这次规划的东扩区计划用6-8年的时间建成,我想到那个时候可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了。
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柯焕章回忆说,1997年市长办公会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全面启动CBD建设,但生不逢时,很快就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工作刚开始没多久就停止了。
到1999年末,亚洲金融危机逐渐结束,北京市方面再次提出要全面启动CBD规划建设,并于2001年正式启动。此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京CBD也应运而生,并很快就发展起来,甚至成为全国城市发展效仿的对象。
十年过去了,CBD在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是北京这个城市舞台上的一颗明星。“全国看北京、北京看朝阳、朝阳看CBD”,这就是CBD的明星效应。
朝阳区政府区长程连元说,作为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全国第一个商务中心区,北京CBD经过了十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为龙头、文化传媒高度聚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成为北京市地方经济贡献最大的地区之一。
但十年之后,CBD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瓶颈。2009年5月11日,北京市政府批准了CBD向东扩展3平方公里,CBD的总面积达到了7平方公里。程连元说,如此大规模的扩展对CBD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但这是怎样的一次机遇,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近日,本报记者对中共朝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CBD管委会主任吴桂英进行了专访。
政府希望起到引导而非主导的作用
记者:如何评价北京CBD过去的这十年?
吴桂英:北京CBD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提出,从概念提出到规划设计、到开发建设,包括现在产业的聚集,应当说十多年来CBD的发展,已经是北京的一张名片,当然更是我们朝阳区的一张名片。
我们通常老讲我们实现了三个80%,比如我们规划建筑的体量是1050万平米,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800多万平米的建筑任务;规划道路原来是45.8公里长,现在也完成了80%;现在77座现代的楼宇在CBD聚集,楼宇的入住率也达到了80%。
同时,我们也实现了三个70%。一个是国际金融机构已经达到了229家,占到全市的70%;还有就是跨国公司、世界500强,现在已经有150多家,也是达到了70%;还有大型的投资公司,已经达到了128家,其实已经超过了全市的70%。
另外,CBD在整个区域作为发动机和引擎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实现了三个5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税收、投资都占到我们全 (朝阳)区的50%。
记者:早在几年前,尤其是在北京的地产界,CBD东扩的概念就已经出现,我们姑且称其为民间的CBD东扩,那为什么在今年我们需要对CBD的东扩进行官方的确认?
吴桂英:其实你说的民间的声音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东扩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两年前我们就在做东扩的研究,并且是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来操作,当时的结论就是应该东扩。
记者:有人认为CBD没有东扩的必要,因为CBD本身就在朝阳区的范围之内,很多人认为朝阳就是CBD,我们为什么要划定这样的范围?
吴桂英:确实有人有这样的疑问,之前还有观点认为不必提空间的概念,其实从我接任CBD管委会主任以来,我一直不认为CBD仅仅包括目前的3.99平方公里,像去年开始启用的华茂中心等地,早就已经是CBD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但之所以要划定范围,其实是为了实现更好的规划,加快企业的聚集,产生扎堆效应,也就是企业的集群发展,他们在一起才有足够的信息量,可降低成本。或者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内企业。即使都是在朝阳区内,CBD范围内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还是跟区外很不同的。说到底,我们政府希望起到引导而非主导的作用。
[NextPage]
满了、散了、缺了
记者:为什么CBD东扩会选择在CBD十年的这样一个特殊时间节点?是不是跟去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有关系?
吴桂英:之前还有人问东扩是否因为金融危机,当然,CBD本身金融企业、大的跨国企业比较多,金融危机对CBD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有这方面的因素,但不全是。其实真正的原因:一是CBD满了,原来规划的区域差不多快要开发完了,我们不能等到全部开发完毕再来做规划,政府的规划肯定要超前;二是CBD散了,满了之后周边就会散,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泛CBD,散了之后成本会更高;三是缺了,缺了一些东西,一些配套不足,比如我们的5A级甲级写字楼就很缺。
记者:那在新的规划中,我们是否会加大写字楼的建设?另外,CBD东扩的影响对于地产市场无疑是巨大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调研发现,东扩消息出来之后,相关区域的房价竟然上涨了近50%,对于东扩区内住宅方面的比例是如何规划的?
吴桂英:原有的规划当中的比例50%是写字楼,25%是住宅,还有25%是其他的商业和文化设施的配套。这次的东扩从目前的规划上来看,我们还是延续了这样一个结构的配比。
记者:新规划中如何做到一个和谐的公共空间?
吴桂英:我们的东扩区不是一片荒地,是一个已经建成的区域,所以在东扩区我们会做一些相应的调整;我们也会关注东扩这一块的属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另外肯定还会涉及到部分居民的外迁,我们都会有一个统一的考虑。
我们在原CBD发展的基础上,本身从规划上这既是宜居,又是适宜工作的地方。从供给上看,我们的建筑除了高档的楼宇、写字楼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大比例的住宅配套,还有商务酒店、会展的配套。商务区除了国际金融业、现代服务业为特征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一点就是商气、人气要很旺,原有的CBD也一直在追求这样一个发展,所以在东扩的CBD区域我们也会有一些商业配套、交通设施、文化配套的改善,使它的商气、人气都很旺,这些年的发展我觉得也得益于这样一种商务文化在里面。
记者:这次东扩计划中一个亮点是建设全球第一个低碳商务区,这是个新概念,但如何实现呢?
吴桂英:在谋划CBD新发展当中围绕着低碳来加快研究和实际行动,我们与两个单位签订了协议。一个是和世界零碳建筑组织签署了下一步CBD低碳战略合作研究的框架协议;另外一个就是和西门子就朝阳区循环经济建设方面的合作协议。
除了规划层面,我们还将和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结合CBD现有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空间,围绕着CBD下一步实现低碳经济这个方面,可能要有一些标准性的研究。低碳经济对我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现在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主体上还是怎么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这些方面。围绕着低碳模式,我们同样会在交通方面、建筑方面、能源供给方面、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做出规划,关于围绕标准问题我们也在做尝试。
记者:原有的CBD和现在东扩的部分将如何协调发展?
吴桂英:有人用新CBD和老CBD来比较,其实这个概念是不对的,CBD实际上就是一个整体。我们现在说到CBD东扩3平方公里,是一种空间概念。但是也不完全是一种空间概念,从经济的影响和功能来讲,是一个相对聚集的区域,不局限于我们原来的3.99平方公里再加3平方公里,实际上这是一个功能区,我们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在一定的空间加快聚集,在这样一个空间的概念下做了一个规划。
所以不管是原来的3.99平方公里,还是我们新扩出来的3平方公里,乃至于我们提出来的在整个区域内84平方公里的范围,它是一个辐射区域概念。我想它们应该是融合在一起的,只是通过东扩的这一部分,使这个区域更加符合我们理想化的CBD复合型的、多功能的、高端的服务业聚集的区域。
记者:我们发现,这次的东扩规划中其实还有预留地,而且与东扩一起规划的传媒产业带地理位置已经向东延伸到了三间房,其实北京市的整体规划中向东也是一个趋势,那么是否意味着CBD未来还将继续东扩下去?
吴桂英:其实十年前我们的规划就很完善很科学了。十年前做的规划中是规划了10.4平方公里的面积,只是后来缩减到了3.99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们一直都有储备区。现在我们其实更强调CBD的辐射作用。这次规划的东扩区计划用6-8年的时间建成,我想到那个时候可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了。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