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入选第二批双遗产预备名录
admin
2009-09-22
来源:景观中国网
2009年9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6处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鄱阳湖湿地、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分别入选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2009年9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6处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鄱阳湖湿地、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分别入选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
2004年11月,鄱阳湖湿地正式向国家建设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这是江西省惟一以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保护区。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处于长江中下游,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湿地面积占江西省湿地 总面积的97.2%。湿地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鄱阳湖湿地是我国第一批列入“国际最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之一,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鄱阳湖保护区于198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原名为"江西鄱阳湖候鸟保护区",1988年5 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政上隶属于江西省林业厅。鄱阳湖保护区总面积为22400公顷,有鸟类310多种、兽类47种、爬行类48种、鱼类122种、贝类40种、昆虫类227种、浮游动物47种、浮游植物50种、高等植物476种。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多达30万只,其中白鹤3900多只,占全球白鹤总数的95%。这里还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8种,有13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由于鄱阳湖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物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系统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同时湿地保护的投入严重不足,科研和宣传教育经费短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鄱阳湖湿地的保护意识。
截止目前,我国分两批共将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6处申报地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其中我省以3处国家自然遗产、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共计6处位列第一。按照规定,从2006年公布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起,我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项目,必须从国家遗产预备名录中择优选择。
2004年11月,鄱阳湖湿地正式向国家建设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这是江西省惟一以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保护区。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处于长江中下游,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世界六大湿地之一,湿地面积占江西省湿地 总面积的97.2%。湿地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鄱阳湖湿地是我国第一批列入“国际最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之一,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鄱阳湖保护区于198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原名为"江西鄱阳湖候鸟保护区",1988年5 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政上隶属于江西省林业厅。鄱阳湖保护区总面积为22400公顷,有鸟类310多种、兽类47种、爬行类48种、鱼类122种、贝类40种、昆虫类227种、浮游动物47种、浮游植物50种、高等植物476种。每年在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多达30万只,其中白鹤3900多只,占全球白鹤总数的95%。这里还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8种,有13种鸟类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为世界濒危鸟类,由于鄱阳湖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物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系统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同时湿地保护的投入严重不足,科研和宣传教育经费短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鄱阳湖湿地的保护意识。
截止目前,我国分两批共将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6处申报地列入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其中我省以3处国家自然遗产、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共计6处位列第一。按照规定,从2006年公布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起,我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项目,必须从国家遗产预备名录中择优选择。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