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秦岭 打造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
生态目标
2015年,秦岭地区那些脆弱的生态环境地区将进行恢复与重建。水源涵养能力大大提高,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长江上中游水源涵养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大批森林植被被建设和恢复。濒危物种放心地繁衍生息,秦岭景区的污水、垃圾都已得到有效治理。游客和社区居民已经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的氛围。
到2025年,生态旅游示范区已经建立,秦岭生态旅游发展样板形成。重点景区的旅游资源已经得到有效保护,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等灾害得到有效防治,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最终目标:让秦岭成为全国“绿肺”、生态屏障和负氧离子库。
经济目标
目前陕西旅游业仅占到第三产业的27.1%。除了宝鸡之外,全省其他城市旅游比重均低于全省水平。随着秦岭旅游发展,这种局面将有所改变。
到2025年,秦岭旅游带来的总收入则为1400亿~1600亿元,旅游接待量也高达12000万~14000万人次。秦岭旅游发展迅猛,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也日益明显。占据第三产业的比重目标为28%~32%。
规划》预测,秦岭旅游收入近期目标可达150亿~200亿元,近期游客接待量为3500万~4300万人次。
景区目标
秦岭旅游资源丰富,也形成了大片依山傍水景区。这些景区将在中远期目标中,被华丽升级。
到2015年,新建、升级的景区将达到20个。其中,长青旅游景区成为世界级景区、终南山将被建成世界地质公园、少华山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漫川关古镇建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太白山成为国家公园。
到2025年,新建、升级的有18个景区。其中,朱鹮旅游景区将成为世界级的景区,太白山成为世界遗产、华山被打造成国家地质公园、南洋山旅游景区成为国家森林公园。
[NextPage]
区域规划
禁止开发区域:海拔2600米以上
根据《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划》明确规定,海拔2600米以上的区域禁止开发。禁止开发区不单是禁止开发,同时禁止一切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旅游活动。除了出于科学考察、科学探险等目的的人员进入外,禁止其他游客进入该类区域,不得进行任何开发建设行为,保持秦岭中高山地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特有的高山针叶林灌丛草甸景观。
限制开发区域:海拔1500~2600米
秦岭旅游限制开发区的范围很大,主要指海拔1500~2600米的区域。具体包括沿秦岭主脊两侧海拔超过1500~2600米的区域;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凤县和留坝县之间的紫柏山区1500~2600米的区域……
旅游限制开发区属于秦岭的中山区,生长着针阔叶混交林,是秦岭主要的水源涵养区,是朱鹮、猕猴、大熊猫、金雕、大鲵、血雉等主要珍稀动物活动区,生物多样化保护、水源涵养、林木抚育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突出。
适度开发区域:海拔1500米以下
秦岭旅游适度开发区的范围很大,除了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以外都在该范围,其海拔高度大都在1500米以下。适度开发区属于秦岭的中山、低山和丘陵区,人口分布、城镇布局、工矿配置的密度都较大。该区域也是秦岭旅游的主要开发区,旅游建设的强度较大,因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为显著。
交通状况
秦岭地区一级旅游交通骨架
由一条大循环旅游线、一条南坡旅游轴线、一系列旅游交通线路有机联系构成。一条大循环旅游线包括4条铁路线、3条高速、2条国道为骨架。一条南坡旅游轴线形成一条商南-山阳-镇安-佛坪-留坝秦岭南坡旅游轴线。一系列旅游交通线路构建以G310线、秦岭北麓旅游公交环线为依托的北麓旅游线路;以6条南北高速、汉江旅游航道为依托,以沿线中心城市及城镇节点为支撑,形成联系各旅游板块的秦岭南麓旅游线路。
秦岭地区二级旅游交通网络
由贯穿秦岭南北麓的4条国道和9条省道、适宜旅游河段(丹江、旬河)构成的旅游网络体系。以贯穿秦岭南北麓的4条国道和9条省道为依托,以适宜开展水上旅游的丹江、汉江和旬河为辅助,形成一条连通秦岭地区的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商洛-渭南-西安旅游景观环线,多条有效串联重点景区的旅游交通线路。
秦岭地区三级旅游交通网络
是交通主干线到服务基地和重点景区的旅游道路,重点建设从交通主干线到各个旅游中心城镇、旅游服务基点以及重点景区(点)的旅游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