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解读北京地标景观文化

admin 2009-07-28 来源:景观中国网
人们经常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地标”一词,例如,“某某大楼的建成将成为所在地区的新地标”。然而,不是任何一个高楼都可以成为地标的。

  人们经常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上看到或听到“地标”一词,例如,“某某大楼的建成将成为所在地区的新地标”。然而,不是任何一个高楼都可以成为地标的。

  地标一词来自英文的landmark,字面意思是“地表上明显的标志物”。地标的原始功能是为人们提供辨别空间的坐标点。一个城市若有很多容易辨识的地标,人们在城市中确定方位和辨别区域的效率就会提高。北京朝阳区CBD造型独特的京广中心(又称京广大厦)高52层,在CBD新的楼群没有落成前,它一直冠以“北京之巅”的美名。由于其“鹤立鸡群”,故成为人们界定朝阳区CBD北端的地标。也有一些地标并非人工建筑,如北京牛街地区在元代被称为“冈儿”(见元代牛街的地方志《冈志》),因这儿有一地势较高的土岗而得名。那时人们出南城,看到这个高土岗,就知道牛街的位置了。

  许多地标都具有鲜明的文化意义,地理学家也往往将它们作为文化景观来研究。一般意义上讲,地标凝聚的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就北京地标的文化功能而言,与这三个层次也是完全相契合的。

  第一层是与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相关的物质文化,例如农耕活动、商业活动、饮食和服装等。卢沟桥就是一个物质文化景观,丰台区将之作为区级地标。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永定河交通要津上第一座固定桥梁。3000多年前,北京城发源于永定河交通要津边的一个小村庄,因此这座桥便体现出丰台区是北京城的发源地。

  第二层是组织生产和生活的制度文化,例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宗族制度等。长城就是一个体现政治制度的文化景观。长城始修于战国时期,秦、汉、明都有大规模的修建。这些 “因地形,用险制塞”(《史记·蒙恬传》)修建起来的伟大军事工程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见证。密云县将明长城作为自己的地标,表明该区历史上是北京重要的军事要冲。

  第三层是意识形态文化,如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拥有900多年历史的天宁寺塔是佛教文化景观,宣武区将之作为区级地标。该塔位于辽南京、金中都的旧址上,它体现了契丹、女真与汉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共享,也说明该区是北京多文化交融的缩影。

  北京的文化地标分别对应不同大小的区域。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院的师生曾在北京做过市民问卷调查,询问市民哪些建筑或雕塑可以成为北京市、各个区县、各个街道的文化地标。多数人认为,北京市的地标为天坛、天安门和中华世纪坛,各个区县的文化地标也有一个以上,而人们认同的街道和社区的文化地标比较一致。

  天坛、天安门和中华世纪坛三者哪个最适合作为北京的文化地标?从它们蕴涵的文化意义上看,天坛祈年殿更适合作为北京历史古都风貌的地标。祈年殿在建筑上的出色之处是具有“空间的隐喻”,即其建筑要素的数字对应着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祈年殿由28根楠木大柱支撑着三层连体的殿檐,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顶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天坛祈年殿的建筑形式体现着古代帝王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作为体现古代都城历史的一个文化地标。而天安门不仅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元素之一,因此将天安门作为国家的文化地标更为贴切。中华世纪坛是为了纪念20世纪中国百年历史而修建的建筑群。该建筑既体现着中国古老的“乾”、“坤”哲学思想,也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样的文化含义使之更适合做国家文化地标,而非北京城市地标。

  成功的地标一般具有三个条件,一是地标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要符合所在地方的文化;二是小区域的地标意义比较具体,大区域的地标意义比较抽象;三是地标要建在容易被人们看到的地点,地标的符号意义要鲜明易懂。

[NextPage]

  位于海淀区中关村的“DNA双螺旋”雕塑地标就符合这三个条件。中关村是北京最早命名的科技园区。在其主干道中关村大街的黄庄十字路口中央,矗立着一座金黄色“DNA双螺旋”雕塑,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中关村地标。“双螺旋”雕塑是1992年落户中关村大街的。DNA双螺旋结构是 1953年由两位年轻的英国生物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该结构的发现不仅是一项科学的发现,更标志着两位年轻科学家勇于挑战权威及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品质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需要倡导的,因此DNA双螺旋雕塑得到了中关村人的认同,也符合科技社区的文化意义。它既代表先进的科技,也是奇迹和梦想的象征。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成立20周年之际,海淀区政府重修“双螺旋”雕塑,并将这座雕塑重新命名为“生命”。重塑的“生命”雕塑沿用了之前的外观和颜色,其体量高大,色彩夺目,加之位于人流密集的干道十字路口,因此往来的人们很容易看到它。

  在北京居住小区也有许多成功的文化地标。例如,崇文区金鱼池小区的“小妞子”铜像。小妞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作品《龙须沟》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雕塑旁边刻着这样一段话:“小妞子是旧社会北京南城劳苦大众的一个艺术典型,龙须沟给她无尽的苦难,只有那缸小金鱼给了她童年的欢乐和美好的憧憬。今天,我们金鱼池的老街坊们把她请回来,和我们共同见证这片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金鱼池小区的老居民以及他们的后代对世代生活的这片地区有空间的记忆,有空间的感情,小妞子便很自然地被认同为这一群体的象征。

  城市地标建设是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具有一些特定的文化功能。通过规划城市地标,引导城市雕塑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北京首善之都的文化形象。

  城市地标强化城市文化记忆。在北京有许多加强城市文化记忆的地标。据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统计,北京拥有城市雕塑1386座,其中纪念性城市雕塑464座,占总数的25%,是全国最多的。城市一级的有位于西二环线上的北京建城纪念柱和建都纪念阙。1995年正值蓟城封国(建城),宣武区在广安门外滨河公园内修建建城纪念柱(又称蓟城纪念柱),柱上榜文曰:“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唯周,其名曰蓟”。当年正是北京建城3040周年。建都纪念阙是为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而建,它建在原金中都大安殿遗址,有四个青铜柱,高850厘米,代表了建都850周年,同时也体现了疆土四围的概念,象征着政权的坚固和稳定。纪念阙的四周是根据史料记载而特制的4个金朝宫殿的柱础,阙中央高高架起的斗拱是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标志,斗拱与柱础相辉映,象征着一个规模浩大的宫殿。这两座纪念性建筑成为了北京城市记忆的最好地标。在北京还有很多小区也开始建立凝结小区历史记忆的地标,如海运仓居住小区的船舫凉亭,体现了小区历史上曾为漕运码头的历史。

  城市地标倡导城市文化精神。北京王府井商业区的地标体现了城市的商业文化精神。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前,矗立着已故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张秉贵的雕像。张秉贵是百货大楼糖果柜台的一名普通售货员,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以“一团火”精神温暖了千百万顾客的心,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北京百货大楼堪称首都商业形象的窗口,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职业道德和精神在今天依然有必要大力倡导。

  需要强调的是,城市文化地标建设需要空间的整体规划。《2005-2020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北京城市雕塑进行了空间布局规定。该规划设计了同心圆的雕塑规划方案,即越靠近城市的中心区,越应体现北京古都风貌,越向外越可以体现现代北京的风貌。我们相信,理性的、人文的城市地标建设将在北京城市文明建设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