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解读"都市旅游"

admin 2002-04-17 来源:景观中国网
都市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在中国若干个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中,都市旅游形态正在崛起。“都市旅游”命题蕴涵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巨大的市场价值,深入研究其远未明晰的
    都市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在中国若干个最大、最重要的城市中,都市旅游形态正在崛起。“都市旅游”命题蕴涵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巨大的市场价值,深入研究其远未明晰的发展规律,将对21世纪开局阶段的中国旅游业产生重要的战略影响。在中国首部“旅游绿皮书”———《2000—200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中,上海《旅游时报》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林洪岱就都市旅游问题撰写了专题报告———《中国都市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记者将报告的主要内容摘出,以使更多的读者全方位了解都市旅游。

    ■旅游产业的后开发市场和豪华市场

    都市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为都市旅游资源所吸引并在都市内消费的旅游活动。都市旅游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和高水准阶段的产物,它完全依赖大规模的目标化的城市景观的兴起,依赖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依赖各种服务行业的繁荣和精细化。换言之,都市旅游是宏观经济的追随现象和光明现象,也是旅游产业的后开发市场和豪华市场。人们不可能想象任何城市都能发展都市旅游,同样不可能想象大城市在任何时候都能发展都市旅游。

    观察上海都市旅游的核心产品,其变化意味深长。上海市委书记黄菊1997年发表讲话《大力发展具有都市型特色的上海旅游业》,一般认同的看法是,上海乃至全国的都市旅游产业观念和产业实战启动于此。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久久困扰于自身旅游资源尤其是山水古迹的缺乏,传统的“南京路———豫园———少年宫”入境旅游观光线路无法推陈出新。旅游界包括官方高层都曾为上海是否要效法深圳抓人造主题乐园争论不已。大众都市旅游的兴起彻底扭转了机械的落后的片面的产品观念,都市黄金地带高度集中,飞速发展且具国际水准的新景观和商业、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真正与历史建筑、传统风情、市民生活相映相融,营造出以外滩浦江两岸风光带、南京路购物步行街以及雁荡路、衡山路、多伦路为代表的海派旅游吸引物,又以年年举办的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为旺季推波助澜,使“都市旅游资源”获得超常规的概念解放和功能创新,逐步组合形成十大类色彩富丽、风格高雅的都市旅游产品。

    中国另有四大城市与上海同属“都市旅游板块”,它们是北京、天津、重庆和广州。北京、广州的旅游经济规模与上海“三足鼎立”,天津、重庆则与上海有相当差距。一切迹象表明,中国五大城市有希望开辟出一条比其他国内城市先进而同世界著名大城市接轨的都市旅游发展新路。

    ■警惕花团锦簇背后的虚拟泡沫

    都市旅游既是新潮流,就必然与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曲折兼进。正视现实,就不能不承认都市旅游同样存在虚拟的泡沫,都市旅游同样呼唤改革,呼唤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报告指出,都市旅游目前存在着五个误区。

    一是“都市旅游涵盖一切”。

    都市旅游确有很大影响面和带动面,但以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囊括一切、辐射一切,任何事物都可以借用旅游的美名,任何一类文化活动或商业促销都可以挂上旅游的金牌,就变成了“都市旅游至上论”,这种过热的情绪和观点在社会上是盲目的,在业内则是危险的。都市旅游越是横向扩展,越是跨行业延伸,就越要注意保持净化,强化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主营业务,就越要防止弱化、淡化、丧失自己的主体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旅游”与“什么都不是旅游”可能只有一步之遥,而旅游魅力、旅游质量与直接经济效益的下降也近在咫尺。

    二是“都市旅游节庆化”。

    都市旅游中最热闹、最光彩、最满足官方心态的莫过于节庆活动,可是最花钱、最折腾、最难满足企业需求的也是节庆活动。优秀的、自然形成的民俗节庆可能成为都市旅游的高潮,但不是惟一的高潮;以“旅游”命名的节庆一旦专业化和商业化,同样也能成为都市旅游的高潮;把整个重心寄托在“人造节”上,则有都市旅游结构“空心化”之虞。

    三是“都市旅游以国内旅游为主”。

  在世界旅游业的总图里,国内游客的绝对量无疑永远是主体,但这并没有阐明旅游经济的真谛。国内旅游拉动内需,它只能导致一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再分配;而入境旅游属非贸易出口,它引入外汇,改善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中国五大城市既然公认“国际都市”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就应该按照世界上几乎所有国际大都市的共同规律,首先引进更多入境客源,须知香港、新加坡每年引进入境客源都近1000万人次,相当于北京和上海的5倍之多。

    四是“都市旅游本地化”。

    都市旅游从初始就是一种高度开放的完全的市场,它包括旅游开发的地域分工和旅游客源的双向对流。在经济全球化、旅游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试图在单个大城市,哪怕是最大城市里建成大而全的利益独占的“都市旅游”只是一种幻想,这样操作恰恰丧失了更为丰厚的经济收益、无形资产和扩张机遇。2000年京、津、穗、渝四大城市居民出游率均超过100%,云集上海郊县的200多家观光农业场所仅一家获利,其余门可罗雀,事实胜于雄辩,都市旅游潜力再大也不可能超脱于竞争规律之上,都市旅游发展必须而且只能采取市场开放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

    五是“都市旅游无淡季”。

    旅游界久已流行一句“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套话以表政绩,都市旅游的鼎沸诱人“锦上添花”,争相把非传统的旅游节庆压在最繁忙的旅游旺季,却不问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感觉究竟如何。都市旅游虽可全年运作但仍有淡旺季差异。淡季需要促销招徕、市场加温,旺季则应重在协调、分流、质量监管。换言之,都市旅游时间和空间的高度集中态势不宜加剧,否则必然降低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无论是利用传统节日还是营造专业节庆,都以淡季为上策。

    ■未来的都市旅游必将群星灿烂

    报告中分析,中国旅游产业包括新兴的都市旅游产业在竞争中最为短缺的不是资本和市场,而是高效的机制,即缺乏能够有效地组织、配置各种旅游发展要素以实现增长和优化的管理资源。政府管理机构“主导”都市旅游的核心任务是建立科学的高水准的宏观规划与开发指导系统,反应敏捷的信息服务和预警系统,权威性的市场监管系统以及完备的法律法规实施系统。

    报告引用了旅游学者张广瑞对海外都市旅游发展水平最高的著名大城市巴黎、伦敦、纽约和日本的共性问题进行的分析。这些大都市普遍设置强有力的政府旅游管理机构,往往直接由市政厅领导,中央政府均向都市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点支持。这些大都市共同的开发举措有:创造和运用鲜明的独立的城市形象,并被国家旅游宣传促销列为重点;在“口岸”、“门户”上大作文章,给予旅游者以免签证(或落地签证)直到消费、购物优惠的成龙配套的便利和特别安排;办好旅游信息中心,选址在旅游者的集散场所;致力于大型会展设施的兴建,争夺国际、国内的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市场;拓展国际合作,尤其是本大洲都市旅游的联合推广以及同海外航空公司、跨国公司在旅游产品和服务设施方面的合作;提升博物馆总量及其藏品的数量和价值,展示内容和形式充分考虑旅游市场需求;开放新老历史性纪念建筑物,开发国家或地方的传统仪式活动作为永具魅力的旅游观赏项目;最大限度利用各种古今中外的名人效应开发旅游专题活动;在一些自然形成的特色街区辟建旅游民俗氛围浓烈的“城中城”;突出营造各类大容量的主题广场的客流集聚效应、文化交融效应和经济收益效应;申办大型国际博览会,创立固定的艺术表演节会和主题庆典活动。

    作者认为,上述国际趋势正在中国五大城市的都市旅游界取得共鸣和呼应。随着全国城市化浪潮与区域经济的高涨,都市旅游现象还可能扩展到大有希望的昆明、大连、深圳、武汉、青岛、杭州、南京、成都等地,那将是一幅群星闪耀的壮丽场景。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