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新斗门城市结构
黄杨河湿地正孕育全新的生态斗门。 (记者 钟凡摄)
西部中心城区将从斗门起步。而斗门正在以加快黄杨河 “一河两岸”的改造和优化为建设的突破口。15日记者从珠海市规划局了解到,一份已经通过审批的 《斗门中心城区暨黄杨河两岸及湖心路城市设计》显示,依山傍水的斗门将“逐水草而居”,根据水网脉络和田园特色来构建城市结构,形成 “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具特色的滨江田园风光。
老城区:引入山体水体
黄杨河缓缓流淌,她是斗门的“母亲河”。根据规划设计,斗门城区“带型”分布在黄杨河两侧,它对于整个片区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原有地块本身旧建筑的改造和社区的更新,地块功能的置换和升级,并以其为节点带动周边土地利用的开发;二是带来周边土地价值的提升。
其中,斗门旧城片区也就是井岸北区的老城居住区,因为建筑密度大,建筑质量普遍较低,改造成本高,所以设计中对旧城居住区进行了城市空间肌理梳理、功能置换与完善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将原被阻隔的外围山体、水体引入到城市大环境中来,打通山水联系通道,改善生态环境,展现山水城市特色。
老工业区:LOFT彰显别样魅力
白蕉旧工业区是原来的老工业区,《斗门中心城区暨黄杨河两岸及湖心路城市设计》方案显示,将通过对原有工业区进行功能置换与完善,保留部分工业厂房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将白蕉旧工业区更新成为新的城市活力片区。
据悉,目前白蕉旧工业区沿河保留着数个工业船厂,占据着黄杨河畔的良好区位,在功能上搬迁该地区的工业用地,置换为新功能用地。
特别是在黄杨河东岸以斗门船厂为中心的老城区,分布了许多工业厂房,将其设计改造成具有艺术和文化双重气质的LOFT地区,既有利于节约改造成本、城市功能的置换,还可通过对现状资源的充分利用,历史文脉的延续,带动老城的复兴。
目前斗门正在实践相关方案,对于一些有特色的老船厂,专门保留下来,建成咖啡厅等极富滨江特色的休闲设施,吸引人群的积聚,促进艺术、创意等特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滨水岸线: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在规划中,黄杨河城市滨水区是斗门城市最具活力的地区,斗门黄杨河滨水地区将作为未来城市公共活动核心区,着重引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商业餐饮、节庆活动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公共活动。
黄杨河两岸绵延数公里的悠长岸线是城市重要景观资源,为城市提供了绝佳的景观视轴,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丰富了城市空间层次。
据悉,斗门黄杨河滨水地区合理组织岸线景观将体现生态、文化、市场三个设计原则。
此外,对于即将拉开的一河两岸的建设,相关部门将根据《斗门中心城区暨黄杨河两岸及湖心路城市设计》思路,通过河的位置、宽度来确定其建筑设计风格、建筑功能,使之与河岸风光相匹配。
在一河两岸靠近主城区的地方,通过做“减法”,按照尊重自然的原则,保留现有的资源和基地特征,不增加建筑,并在河边预留出空间留做海堤、游览和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