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发现   /  时事  /  正文

新申城八景海选 现代元素或取代田园风光

admin 2009-06-18 来源:景观中国网
  昨天从多方面了解到,随着城市发展,海天旭日、黄浦秋涛等充满诗情画意的上海老八景如今仅剩“龙华晚钟”一处。昨天起,新八景的评选正式启动,最终评选结果将在9月旅游节期间宣布。专家表示,新八景将成为申城的新名片。

哪怕是你家门口的一条河、一棵树、一簇花,只要你觉得能代表上海的美,都可推荐。

——上海旅游局

昨天从多方面了解到,随着城市发展,海天旭日、黄浦秋涛等充满诗情画意的上海老八景如今仅剩“龙华晚钟”一处。昨天起,新八景的评选正式启动,最终评选结果将在9月旅游节期间宣布。专家表示,新八景将成为申城的新名片。

老八景仅剩“龙华晚钟”

根据清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所记,上海的老八景分别为: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和江皋霁雪。

“名义上说,沪城八景应该还剩下两个——龙华晚钟和江皋霁雪,不过江皋霁雪中登高观雪的场面,现在被高楼层层遮拦。所以只留下一个龙华晚钟。但是从实际意义上来说,老八景已全都不存在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告诉记者,“景观的意义不只是单纯的景点。由于意境完全消失,便体会不到当时的人文风情和景观场面了。”

薛理勇有些遗憾地表示,如江皋霁雪,大境的城墙虽然还在,但周围已是高楼林立,当时的景观都被破坏;野渡蒹葭如今变成了现代化的堤岸;就算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龙华晚钟,也已被众多建筑所包围,加之嘈杂的环境,古代一传几十里的钟声也就没了气势和感觉。“老八景其实是一种自然的田园风光,这与当时的农耕社会有直接的关系。但从近代开始,上海向商业化的城市迈进,自然风光也逐渐被取代,这也是必然趋势。”

新八景将成城市名片

日前热心的市民朱亚夫走访了“沪上八景”,却难觅八景踪影,不禁发出感慨道,100年后的上海能否有具有时代意义的新沪上八景。对此,上海市政协港澳委员张曾基在去年年底提出提案,建议评选新沪上八景。

明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上海需要拿出一张新沪上八景的“名片”,展示现代化的城市形象。因此,上海市旅游局等部门经过反复论证协商,决定在全市进行新八景的海选。

“哪怕是你家门口的一条河、一棵树、一簇花,只要你觉得能代表上海的美,都可推荐。”昨天,上海市旅游局负责人说,“新沪上八景”对景点无任何界定,只要能反映新上海的城市风貌、历史文化内涵,能代表上海都市形象的城市景观均可。

本次活动分三阶段,即日起到8月底为海选阶段,市民投票,票数最多的前100个景点进行第二阶段投票,选出20个。然后专家评审团和市民代表一起评选出新八景和12个提名景点。最终结果将在9月宣布。

仍将采用四字名号

对于如何确定新八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认为,新八景的选择并不容易。一方面这一景观名称既有高度的浓缩性,还要在旅游界叫得响,而且不单纯是一个景点,情和景要相融合,同时在名字上也要和古代的叫法相配合,还是采用四个字的名号,前两字为地点,后两字要概括景观的特色。

上海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规划处主任毕吕贵表示,新八景不能局限于景点,而应扩大到“景群”概念,如城隍庙就可将老豫园、新豫园和文化街相结合,“景群中的各个景点的内在属性要相近,能让游人能强烈感受到它的独特气质。”

一些专家认为,评选中不排斥现代化元素。

【记者手记】

都市游中透出新景

在上海,大量新兴的都市游景点已成为周末市民热衷的目的地,如东海大桥看海,东方明珠登高、浦江两岸赏灯等。

从老八景前世今生可见,上海旅游已从古代的田园风光,过渡到都市品位,老八景即将被新八景代替,曾经的田园游已被都市现代元素所取代。

都市游的概念下,城市的旅游形象也应有自己的特色。在过去农耕社会时代,小桥流水老八景之所以出名,是多了文人骚客歌以咏志的附加价值。在各大城市外形越来越接近的今天,如何让新八景拥有更多的附加价值,才是上海都市旅游的核心。通过完备的设施,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更多游客感受到海纳百川的文化意识,才能带来独特的“上海美”。

老八景

今何在

人道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如今,老南市的上海老饭店保存着完整的老八景图,但是这些留下千古佳话的老八景今日却只能停留在照片之中。

△石梁夜月

往昔人们在中秋夜爱到小东门外陆家石桥,观赏桥下水中的皎月倒影。如今大石桥被拆,该景也就不复存在了。

江皋霁雪

以前城外空旷田野,若冬日下雪,登“大境阁”城墙可赏银装素裹。如今虽然老墙还在,但周围已建起高楼,即便是下雪,也看不到茫茫雪景了。

△海天旭日

往昔人们可在豫园向东眺望,观看海天一线、旭日东升的景象。现今高楼林立,视线被挡。

黄浦秋涛

上海人有在农历八月“陆家嘴上看潮头”的传统习俗。秋季潮汐时,海潮倒灌入江,潮水汹涌。现今浦江上多半风平浪静、游船密集。

龙华晚钟

往昔上海天台宗名刹龙华寺每晚准时响起钟声。当时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有庙会,引来远近各地香客。现今每年春节的古寺撞钟成为了有着固定客源的旅游节目。

吴淞烟雨

传说以往的吴淞口地区,可见海上云雾携带蒙蒙雨丝飘入江滨的景象。海、云、天空连成一片,朦胧中又见江面上风帆片片。如此诗情画意的吴淞江其实就是苏州河。现在,一些居民区、创意园区相继落户河畔,烟雨蒙蒙已被密集的建筑所取代。

野渡蒹葭

“野渡蒹葭”本来描述的是浦南一带莲径苇塘、遍地蒹葭和石桥野渡的溪舍渔庄景象。如今,现代乡村开始进入城市范围,使得郊野风光大变样。

凤楼远眺

据说以前端午节,黄浦江上大赛龙舟,丹凤楼便是最佳的观赏处。“凤楼远眺”说的就是上海人登丹凤楼远眺的情形。丹凤楼旧址位于老城隍庙附近。现在这里为新开河古城公园,于2002年正式开放。公园里有人造的古城墙,但站在这5米高的平台,在众多高楼之间,难言登高远眺。

【观点】

应体现风土人情

最怕弄出八大高楼

对于评选新的沪上八景,不少网友兴趣浓厚。一些网友提议道:“上海八景不应因时代进化而丢了上海特点,八景应当能体现上海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和海派文化的底蕴,最怕最终弄出八大高楼。”

记者在网上看到,不少热心的市民把自己的想法都贴在了网上,有一市民写出了自己心里的新八景:东方明珠(东方明珠塔,塔高468米位居亚洲第一位)、十里洋场(南京路步行街,中华第一街)、明代园林(豫园,历史园林重现)、山林揽胜(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展翅高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商机无限(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扬帆万里(上海洋山国际深水港)、三国鼎立(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以及未来的上海中心)。

也有市民提出,上海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八景远远不够归纳上海的特点。目前上海有很多历史风貌保存完好的古迹和新的景观,完全可以选出一个沪城三十六景。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连接景点的关键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高峻表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更加乐于外出购物、举家出游或参加各类展会,而那种田园生活的登高望远、观花赏月等活动则越来越少。因此,一百多年前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老八景显然不再符合时代的品位,其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他认为,上海的城市景观将代替自然风光成为市民的“新宠”,能代表时代气息,有现代生活体验,又能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的景点将成为上海旅游的象征。

“不要过分看重新八景的意义。”高峻认为,作为城市名片,新八景可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上海的城市形象,并促进城市的宣传,不过,上海的城市内涵不是仅八个景点就可以代表的。他表示,借新八景的评选,旅游行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这是将各个景点连接起来的关键。因此,城市旅游形象的打造应该与市民的休闲生活相结合,与整个城市的规划相结合,与来沪游客的一切感受相结合,展现出上海全方面的形象。

11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