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何在?
admin
2009-06-02
来源:景观中国网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城市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然而,在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地方过于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却忽视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笔者以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城市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然而,在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地方过于重视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却忽视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笔者以为,我们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仅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后状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上同等重要的地位,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不仅为全社会提供了粮食和肉、蛋、奶等农产品,而且是国家的生态屏障,因此,生态文明必然首先基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功能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食品供给等经济功能外,其生态维护和生物能源等多重功能也在不断凸显。
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农村和城市都处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当地球生态系统出现问题时,不仅影响城市,也会影响农村。例如,由于目前气候变化的原因,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改变。在一些地方,城市的发展污染了农村的河流和土壤,农村又因为土壤等被污染只能为城市提供劣质的农产品。城乡之间的环境问题相互制约,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虽然一些地方的GDP看似增长了,但其污染治理的成本更高。因此,只有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乡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才能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差距大,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公共财政长期忽视对农村的投入,造成村庄公共设施短缺,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欠账严重,农村人居环境面貌落后。根据原建设部的相关统计,2007年我国城市用水普及率为89.7%,城市燃气普及率为81%,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一定水平,而在2006年底,乡政府驻地用水普及率为60%,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则较低。
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比较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造成污染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在我国广大农村,乡镇企业污染较为普遍,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缺乏。全国仍有近2.5亿农村居民喝不上干净的水;农村每年产生的90多亿吨生活污水基本上是任意排放,2.8亿吨生活垃圾也是随意倾倒;化肥年施用量达到4700多万吨,有效利用率不到35%;我国单位农田使用的农药比发达国家多出30%~50%,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加剧。一些地方乱采滥挖、毁林开荒、超载放牧等行为屡禁不止。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08%。耕地质量退化趋势加重,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我国正处在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从工农和城乡关系看,总体上处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要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发展生物质能源。
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从资源配置上看,要有效推进公共资源均等化,统一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从生产要素流动看,工业下乡必须符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要控制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向农村转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安全消费的要求。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养殖。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发展以村庄农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积极探索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生态环境。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大力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农业生物质能源正在兴起,农产品可生产酒精、油料,被称作是碳零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从发达国家来说,美国到2030年的目标是生物液体燃料(酒精、乙醇)至少要替代30%的石油,到2050年时要替代50%的石油。目前美国25%以上的玉米产量用来生产燃料,提炼酒精。欧盟和日本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源供应量的50%以上,而由农业提供的生物质能源占30%。我国有大量的农产品秸秆和林副产品,可以用来发展生物质能源。因此,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我们要适度发展能源作物,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仅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落后状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应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上同等重要的地位,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和农村不仅为全社会提供了粮食和肉、蛋、奶等农产品,而且是国家的生态屏障,因此,生态文明必然首先基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功能不断拓展,除了传统的食品供给等经济功能外,其生态维护和生物能源等多重功能也在不断凸显。
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农村和城市都处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当地球生态系统出现问题时,不仅影响城市,也会影响农村。例如,由于目前气候变化的原因,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都发生了改变。在一些地方,城市的发展污染了农村的河流和土壤,农村又因为土壤等被污染只能为城市提供劣质的农产品。城乡之间的环境问题相互制约,不仅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虽然一些地方的GDP看似增长了,但其污染治理的成本更高。因此,只有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城乡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才能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乡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差距大,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公共财政长期忽视对农村的投入,造成村庄公共设施短缺,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欠账严重,农村人居环境面貌落后。根据原建设部的相关统计,2007年我国城市用水普及率为89.7%,城市燃气普及率为81%,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一定水平,而在2006年底,乡政府驻地用水普及率为60%,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则较低。
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比较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畜禽粪便、水产养殖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造成污染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在我国广大农村,乡镇企业污染较为普遍,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缺乏。全国仍有近2.5亿农村居民喝不上干净的水;农村每年产生的90多亿吨生活污水基本上是任意排放,2.8亿吨生活垃圾也是随意倾倒;化肥年施用量达到4700多万吨,有效利用率不到35%;我国单位农田使用的农药比发达国家多出30%~50%,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加剧。一些地方乱采滥挖、毁林开荒、超载放牧等行为屡禁不止。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08%。耕地质量退化趋势加重,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
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我国正处在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从工农和城乡关系看,总体上处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要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发展生物质能源。
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从资源配置上看,要有效推进公共资源均等化,统一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从生产要素流动看,工业下乡必须符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要控制污染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向农村转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安全消费的要求。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着力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改善,把保障饮用水水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养殖。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发展以村庄农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积极探索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机制。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生态环境。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
大力发展农业生物质能源。农业生物质能源正在兴起,农产品可生产酒精、油料,被称作是碳零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从发达国家来说,美国到2030年的目标是生物液体燃料(酒精、乙醇)至少要替代30%的石油,到2050年时要替代50%的石油。目前美国25%以上的玉米产量用来生产燃料,提炼酒精。欧盟和日本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总能源供应量的50%以上,而由农业提供的生物质能源占30%。我国有大量的农产品秸秆和林副产品,可以用来发展生物质能源。因此,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我们要适度发展能源作物,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